“还君明珠双泪垂”,了解了创作背景,方知用心良苦▲诗歌鉴赏17

国学传播 2024-09-11 05:02:26

引文

众所周知,很多时候,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必须先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才能更好地体会诗歌传达出的意蕴,否则,有时候难免会产生误解,甚至南辕北辙。

当然了,诗歌本身的美感常常并不需要深入了解就能体会到。但诗歌中的一些细微的情感表达,却必须在了解创作背景才更容易感受到。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一下张籍的这一首《节妇吟》。

背景故事

《节妇吟》这首诗的题下注云:“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张籍是中唐人,此时的大唐已经处在藩镇割据的格局中,而这位李师道正是当时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有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可谓是当时颇有势力的大人物。

为了最终能够架空唐王室,各镇节度使都有拉拢文人的喜好,既可以装点门面,也能够以壮声势,可以说是有利无弊。

很不幸,一向支持大唐统一的张籍成为了这位李师道李大人征召的猎物,他希望张籍能够到他麾下效力。作为支持唐王室的张籍很显然不可能接受这类拉拢,于是,只能借用“节妇不事二夫”的说辞来委婉拒绝李师道的“好意”,同时,也尽力照顾了李师道的颜面,也算是一种自保的手段吧。

顺路一提,这位张籍是杜甫的坚定拥护者,为此韩愈还专门写了首《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大家应该都知道的。

《节妇吟》鉴赏

节妇吟

唐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从古至今,男追女最直接的方式都是“金钱攻势”,很显然,李师道征召张籍的手段大概率也是先谈待遇引诱之。所以,诗的第一句就直接点明,明知道对方有家室,有丈夫,仍旧送来珍贵的明珠。虽然不敢明说,但作者仍旧对李师道这种“苟合”的行径表达了隐隐地不满。

但是,光棍不斗势力,张籍很清楚自己惹不起这位李师道,所以,马上又把话头拉了回来。“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按理来说,既然已经有了丈夫,就不该收受外人带有暧昧色彩的赠礼,但是呢!毕竟惹不起,还是要将他送来的明珠带在身上,以表达自己虽然不能事二夫,但却深切感谢对方的欣赏之情。这是一种很无奈的低头,因为惹怒了对方,恐怕会招来不可测的报复。

为了表达作者对唐王朝的忠贞不二,“妾家高楼连苑起”表明了作者家中的富贵气象。张籍家当然不可能有如此气象,这句诗其实是在暗喻唐王室。“良人执戟明光里”,丈夫是在明光殿里守护的卫士。结合上下两句,作者表明了自己是忠于唐王朝的士大夫。

“知君用心如日月”,作者在此处又一语双关了。日月昭昭,光耀天下。一方面可以表达,李师道征召张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一方面又可以表达,李师道为人光明磊落,是真心君子。如此一来,李师道即使得不到张籍的帮助,但也不至于自毁名声。

“事夫誓拟同生死”,这是作者再一次表达自己对唐王朝的绝对忠诚。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全诗结尾,作者彻底摊牌了。尽管很感念大人您的看中,也曾经将您的赠礼佩戴在身上,但是我终究心有所属,只能将这对明珠归还于您。此时的我已经泪流满面,你我终究还是没有缘分,只恨我们没有相识在出嫁之前。情真意切,却也态度坚决,既让人不忍苛责,又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立场。

以往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背景时,我也觉得有些难以理解。直到后来看了相关资料,才更深刻地理解了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复杂情绪。

在我认为,这是一首极好的诗,有一流的水准。唐代诗人中,总有一些不显山不露水的,只有当你看到他的诗,你才会意识到唐代诗人整体水准的高不可攀!

0 阅读:7

国学传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