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井下光阴:矿工群体的养老保障之困

弘扬正仡 2025-04-26 11:17:42

一盏矿灯在漆黑的井下能亮多久?对于湖南省邵阳市石下江煤矿的工人们来说,答案是十一年。从2006年到2017年,他们头顶的矿灯照亮过数万吨煤炭的采掘路径,却未能明确养老保障路径,矿井关停后,未解除的劳动合同成为遗留问题,经济补偿与养老保险续缴均陷入停滞。

一、巷道深处的坚守与沉默

在湖南省邵阳市石下江煤矿的千米井下,有一群人曾用十一年光阴在黑暗中凿开光明。他们的工作服上沾满煤灰,头顶的矿灯是唯一的光源,手中的铁镐和推车是生存的工具。从2006年6月1日到2017年3月,这些被称为“固定期限合同工”的矿工,日复一日在潮湿、闷热、充满岩尘的巷道中完成采煤、运输、支护等高强度作业。他们的劳动合同上明确标注着“全民”性质,“非正式工”的标签,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们隔绝在应有的权益之外。

矿井的轰鸣声在2017年3月戛然而止——石下江煤矿调整关停,关停通知下达后,矿方既未按《劳动合同法》与工人解除劳动关系,也未支付经济补偿金。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劳动关系在法律层面“悬而未决”,这群矿工自2017年起竟被社保系统“冻结”:既无法续缴养老保险,也无法办理退休手续。他们的劳动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甲乙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时,甲方应按有关规定为乙方办理社会保险相关手续。”然而,因煤矿关停程序并未完善,这份合同条款未能落实。

十一年间,他们长期从事井下作业,却在年满55周岁时发现,自己的工龄、工种、甚至劳动身份,都被轻飘飘地抹去了意义。

二、困在时间夹缝中的劳动者

在石下江煤矿关停后,矿工们面临的核心矛盾逐渐显现:既有的劳动关系认定机制与关停企业善后政策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制度缝隙。根据矿工提供的劳动合同,其服务期明确延续至2018年5月,但2017年3月煤矿关停后,企业既未依法终止合同,也未向社保机构提交劳动关系状态变更材料。这种程序性缺失直接导致系统判定:在用工主体未正式注销前,矿工仍属于"在职"状态,由此形成荒诞局面——实际已停止运营的企业,在社保系统中仍是存续主体;事实上失业的工人,却因系统数据未更新而无法办理养老保险转移。矿方表示企业关停后续处置程序较为复杂,相关机关缺少经济条件支持,而人社部门表示因劳动关系状态存疑,社保系统暂无法受理续缴申请,目前相关权益认定工作仍在进行中:他们既不能主张劳动关系存续期的工资与社保权益,也无法以“合同终止”为由索要经济补偿。

更令人费解的是执行标准差异。这些矿工在深井下,长期接触岩尘、噪音、高温和塌方风险,从事的“采携”工作符合相关规定的“井下、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特殊工种认定条件。然而,当他们带着自己能够作为证明的所有材料,满怀期待地走进人社部门时,部门人员审核发现其合同性质为“固定期限”,而现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主要依据1993年《关于加强企业职工劳动条件分级工作的通知》,要求用人单位建立连续职业健康档案,由于煤矿关停后无法补全相关材料,导致认定程序陷入僵局。

同样的矿井、同样的岗位、同样的职业伤害,仅因一纸合同的期限类型,他们便面临政策衔接的现实困难。那些在合同上郑重盖下的公章、早已买够的养老保险、早晚班排班的补贴,尚需进一步核实认定。

三、寻找光明的最后倔强

十一年,足够让一个壮年矿工的脊背被巷道压弯,足够让灰尘潜伏进肺部,也足够让一群劳动者从希望走向绝望。他们并非不懂法律。翻开《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提前解散”时,劳动合同应依法终止,且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这些条款他们早已烂熟于心,但因企业关停程序复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情况认定,年事已高的他们已经无力去申请劳动仲裁,更没有精力去提出诉讼申请,他们只是想要等待一个答案,保障自己的后半生。

他们想不通的是,为何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工作,连“特殊工种”的资格都要被质疑?《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工人,男满55周岁即可退休。而他们的劳动合同上,“工作岗位”一栏明确标注“井下采携”,工资表中单列的“井下津贴”更是职业性质的直接证明。但当他们要求以特殊工种办理退休时,工作人员根据现行政策解释,固定期限合同工暂不符合特殊工种认定条件。

这群矿工不懂这些工作人员回应中的拒绝,他们只知道,这里的许多人已年近六旬,关节疼痛、呼吸困难的职业病日益严重,却因社保断缴而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本该含饴弄孙的年纪,却在各个部门奔波流转,只为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安稳保障。

结语

矿井可以关闭,合法权益需要保障,矿井深处的黑暗吞噬了太多声音,但他们仍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这些矿工仍在等待一个答案:为何关停的煤矿没有善后工作,但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却看不见一点踪迹?为何冒着塌方风险换来的工龄,最终连退休资格都要被打上问号?

他们不需要悲情叙事,只想按照法律法规落实应有权益;不奢求额外照顾,只要求企业履行白纸黑字的契约责任。当我们在温暖明亮的房间里按下电灯开关时,不该忘记这些曾为我们输送光热的人,此刻正站在人生的巷道尽头,等待属于他们的那盏灯亮起。

地火仍在燃烧,正义的火光终将照亮黑暗。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