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三叔15年不来往,国庆节路过他家,三叔的举动让我两次落泪

晓美说故事 2025-04-14 14:40:23

01

我叫张国庆,今年38岁,初中毕业,是一名在小县城里打工的普通人。结婚十年,妻子在镇上的超市做收银员,我们有一个9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三年级。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是家里的长子。

父亲是个老实木讷的庄稼汉,母亲早些年因病去世,家里还有两个叔叔,我叫他们二叔和三叔。

二叔在镇上开了个修车铺,日子过得紧巴但还算稳定,三叔则一直住在邻村,年轻时在村办企业上班,后来因厂子倒闭回家务农,也做点小买卖。

最让我难受的一件事是,父亲和三叔整整十五年没有来往。小时候我记得他们兄弟三个感情很好,逢年过节都凑在一起喝酒聊天,可自从奶奶去世后,不知为何,他们之间就再没说过一句话。

每年过年,三叔家就在隔壁村,走路十几分钟,但我们家从来不去他家,他也从不来我们家。

我问过父亲为什么,他只是摆摆手,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

母亲还在的时候常劝父亲:“亲兄弟能有什么解不开的结?你们都一把年纪了,还怄什么气?”可母亲走后, 这份疏离似乎就成了默认的现实。

直到去年国庆节,我带着妻儿回老家看望父亲,路过三叔家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对亲情有了新的体悟。

02

那天是国庆节的第三天,我陪父亲从镇上买完东西回来,路过邻村时天色已晚,父亲说肚子饿了想吃点热的。我看时间还早,就提议:“路过三叔家,不如进去坐坐?”

父亲一听,脸立马沉了下来:“不去,走远点。”

我没说话。可我心里不舒服,总觉得血浓于水的亲情,不该这么生疏。于是我带着儿子停了下来,想去三叔家借点热水,顺便看看他家情况。妻子劝我别多事,但我执意过去了。

三叔在院子里喂鸡,看到我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呦,这不是国庆嘛?几年没见了,长得真高了!”他热情地招呼我进屋,见我带着孩子,还忙不迭地给儿子剥糖吃,找零食。

我小心翼翼地问:“三叔,您一个人在家吗?”

他点头:“你三婶去她娘家了,我一个人在这凑合几天。”

我坐在他家炕沿上,看着屋里依旧是老式的陈设,桌上放着一碗没吃完的凉面,屋里有些冷清。他递给我一杯水,忽然说:“你爸身体还好吧?”

我愣了一下,点点头:“还好,腿脚不太利索了。”

三叔叹了口气,声音低下来:“我也老了,唉……以前的事,怪我也有不是。你爸那个脾气,认死理,但我也不该跟他争那么狠。”

我听得一头雾水:“三叔,您和我爸到底为啥不来往了?”

三叔沉默了一会儿,说:“当年分家,你奶奶把家里那块好地分给了我,说是我最小,以后还要赡养她。

你爸觉得不公平,说我是靠妈偏心。

后来你奶奶病重,我那时候忙着给孩子看病,没能常回来,他就认定我不孝。

你奶奶走的时候,他一句话都不让我说,连丧事都不让我插手。”

我一时语塞。 原来多年不来往的根源,是一场误解和固执。

我正准备劝他去看看父亲,三叔摆摆手:“他那脾气,不会让你带我去的。你要是愿意,帮我带句话,就说……我三哥要是还记得小时候咱仨兄弟下河摸鱼的事,就来家门口走一趟,我不拦他。”

我点点头,心里沉甸甸的。

回去路上,我把三叔的话复述给父亲听。他嘴角动了动,没吭声。晚上吃饭时,他忽然说:“你明天去镇上买点猪蹄回来,我想炖一锅汤。”

我心头一热,明白他是动了心。

第二天,我偷偷带着父亲去了三叔家。他在门口犹豫了很久,直到三叔推门出来,两人四目相对,谁也没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三叔轻声说:“你那条后腿还疼不疼?”

父亲哽了一下,点点头。三叔小声嘟囔了一句:“我炖了排骨汤,进来喝点吧。”

那一刻,我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十五年没说过话的两兄弟,就这样,坐在一张饭桌上,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他们吃着饭,聊着庄稼、乡邻,仿佛回到了很多年前的那个夏天,三兄弟围坐在老屋下乘凉、讲故事、笑闹的样子。

吃完饭,父亲没说话,默默起身回家。临走时,三叔把一袋红薯塞给我:“你爸喜欢吃,拿回去给他蒸着吃。”

那一刻,我又一次流下眼泪。 这不是红薯,是十五年未变的兄弟情。

03

回家的路上,父亲一直没说话,直到快到家门口,他忽然说:“你三叔年轻时,最会钓鱼了。”

我嗯了一声,没接话。我知道,他心里的结,开始松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父亲和三叔的联系多起来了。逢年过节,三叔会过来坐坐,父亲也不再避讳提起兄弟的事。虽然他们都不善言辞,但我看得出来, 那份沉默里的温情,正在慢慢回归。

亲情,有时候就是这样。不是轰轰烈烈,而是多年后,一个动作、一句话,便能把所有的裂缝慢慢弥合。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真的原谅了彼此,但我知道,他们都没有忘记彼此。

这就够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