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厦门几个新城规划,谈人的局限性

肆点和肆点 2024-11-28 04:00:52

从厦门几个新城规划,谈人的局限性如何评价近年,厦门规划的翔安新城、马銮湾新城、同翔新城?首先,通俗的评价就是,这三个新城,是厦门在补历史上欠下的功课——由于厦门的“小岛思维”,造成的一个结果——几个区域在过去几十年间缺乏一个有影响力的区域中心——经济功能定位,商务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至于,这几个新城的规划,是否科学,是否。。。?很难,在当下做出一个确切的评价:一方面是人的局限性——规划的合理性,前瞻性,受限于当下人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事在人为——规划以后,运营管理的效率、优化能力;

为什么强调,规划中,人的局限性?回顾厦门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有哪些事情对厦门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排第一的,这个大家应该没有什么异议:改革开放,被中央设立为特区;排第二的,个人这个观点,应该鲜有人讨论:80年代厦门市政府迁移新址近年,由于厦门发展的速度,2010时代,就有一个议题被讨论:市政府是否要迁往岛外?

上一次市政府搬迁时间是,1985年,大约25年的时间,市政府是否再次搬迁又成为议题。那为什么80年代的时候,市政府不考虑迁往岛外?首先,

粗略统计下,把市政府放在岛内,厦门付出了什么:

80年代,投入财力人力物力,把一个十几平方公里的筼筜港变成不到2平方公里水面的筼筜湖: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必须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进行筼筜湖环境治理,累计投入40亿元;1987年开工建设,1991年通车,投入1.56亿元的厦门大桥;花28亿元建设,海沧大桥,1996年动工,1999年通车;BRT一期 二期2006年启动,总投入45亿元;杏林大桥2006年开工,2008年通车,投入20亿元;翔安隧道2006年动工,2010年通车,投入32亿元;集美大桥2007年开工建设,总投入30亿元,2008年通车;海沧隧道2016年动工,2021年通车,投入56亿元;翔安大桥2018年动工,2023年通车,投入122亿元;。。。。。。

概括起来,就是厦门发展积累的很多财富,不得不投入到基础建设中,如果把这些基础投入转化为教育投入、医疗投入、区域公众交通投入。。。许多居民财富、精力需要投入到交通方面。。。

其次,我们看看厦门辖区的历史变迁历史的节点:1949年的,厦门解放;1950年,厦门设有鼓浪屿区、思明区、开元区、禾山区;1953年,同安县集美乡划归厦门;

1957年,4月,同安灌口归属厦门;7月成立郊区办事处,8月同安县归属厦门;10月,海澄县海沧、新垵归属厦门;

1968年,9月,郊区办事处改设为郊区;1970年0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1973年06月,同安县再归厦门市。

1978年,9月,由郊区析设立杏林区;1987年,8月,郊区析设出为集美区;郊区、开元区析设湖里区;

1994年,厦门升格为副省级城市;1995年,10月,海沧、东孚等地划入杏林区,11月,同安县改县为区;2003年,鼓浪屿区,开元区,并入思明区;杏林区改为海沧区;杏林街道,杏林存归入集美区;同安区析设翔安区;

注意:

1957年,4月,同安灌口归属厦门;7月成立郊区办事处,8月同安县归属厦门;10月,海澄县海沧、新垵归属厦门;——60年前,厦门的区域面积及相对于现在的面积;1968年,9月,郊区办事处改设为郊区;——岛外提升行政级别;1970年02月,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同安县被短暂划拨走,1973年,重新划拨归厦门管辖;1978年,9月,由郊区析设立杏林区;——正式设立岛外区的名称小结:

第一点从辖区变迁看,1978年以前,现在的湖里区、岛外(不包含同安县)统称郊区,十年一个周期:1957年设立郊区办事处;1968年设立郊区;1978年,设立杏林区(后并入集美区);第二点1987年,才由郊区析设集美区、湖里区;第三点而海沧、东孚,到了1995年才并入杏林区,2003年改称海沧区;第四点1995年,同安区成立;2003年同安区析设翔安区;

三个思考:为什么直到,1968年,郊区办事处改设为郊区?为什么,1970年,同安县划属晋江专区(地区)?为什么70、80年代厦门宁可填海造地,也不向岛外发展?

为什么80年代的时候,厦门市政府迁移不考虑迁往岛外的方案?

因为,从辖区的划分,行政级别,就知道,厦门市政府从来、根本就没考虑岛外!自然也就没有岛外方案。

这就是人的局限性,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局限性,是一个群体性的局限性。什么样的局限性?看不清历史发展吗?——不是。

第一 1957年,厦门的版图就这样了,为什么以当时的基础建设,交通工具,会以版图的角落——在神经末梢,管理如此大的一个区域,难道没有顾虑?第二 从发展规律而言,如此大区域面积,为什么不早点着手规划中心点?第三 把岛屿作为中心,交通极其不便,难道不知道吗?华侨领袖陈嘉庚1949带头推动,1953年厦门海堤建设开建,这个项目是由中央领导支持下,才有能力建设起来的海堤——公铁两用。之后近40年时间,厦门与岛外的联系的陆路通道,就只有这个汽车、火车两用的海堤。

局限性在于——居安难思危!

要做出战略规划,需要三点:前瞻性、魄力、执行力由于历史原因,鼓浪屿和中山路一带,是厦门的核心区:商贸、医疗、教育、行政办公、等等都在鼓浪屿区和思明区、开元区;这种前瞻性,在于,1957年前后的时候,就需要着手,在现在的集美区,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作为岛内岛外的重要衔接。

人的局限性——2000年代之前,思明区多安逸,为什么要离开舒适区?我相信,1960年代,就有厦门人能看到,厦门发展,要在集美做系统性规划,但是,他的声音不会被太多人听到,因为大部分人不会理解。——大部分不会愿意放弃思明区完善的城市服务,跑到现在的孙厝去吃苦耐劳。所以,即使这个人是这个城市的一把手,也未必能推动这个项目成功落地——大部分中层不会接受这个方案。

于是,单单有这个前瞻性,战略眼光,还不够,还需要魄力,提出这个想法;提出这个想法,还不够,还需要能够推动这个规划。我们设想一下,如果1957年代,就有意识的发展,规划现在的集美孙厝区域,那么今天的厦门是个什么局面?第一点 厦门有可能代替泉州成为福建省第一GDP超万亿的城市:今天的同安、翔安,完全有可能替代泉州一些产业的的位置;第二点 今天翔安新城、马銮湾新城、同翔新城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就可能不存在;翔安新城、马銮湾新城、同翔新城规划,当今面临什么问题个人观点主要是三个:1: 公共交通完善,没有几年的事件,这几个区域的公共交通,四个字“一言难尽”,特别是区域内公共交通完善;2: 医疗服务,厦门好的医疗资源几乎都在岛内

如第一医院,市立妇幼医院、中山医院中山医院,1988年复办,并在湖滨南路兴建新院(今址);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林巧稚妇儿医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镇海路10号,始建于1959年7月14日第一医院,1946年7月 从南平迁至厦门,接管厦门市立医院,改称福建省立厦门医院。院址为厦禾路新世界。1953年 院址由原厦禾路迁到上古街10号3: 教育资源这几年新城建设,岛外各区的教育资源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几个新城的教育水平,被认可,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拿结果证明:小升初的数据、中考的数据、高考的数据。。。第三点 产业规划岛内重点:旅游、会展、物流、航空、互联网;集美重点:医疗、教育、行政管理、商务中心;海沧重点:化工、重工业、机械加工业;同安重点:鞋服、高新科技制造业;翔安重点:建材、食品、农林牧渔;

第四点 泉州、漳州不至于动不动就说厦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厦门会扎扎实实的成为闽南地区区域发展火车头的带动作用。

从如何评价厦门翔安新城、马銮湾新城、同翔新城等的规划,延伸谈到为什么80年代的时候,厦门市政府不考虑迁往岛外?今天个人开这个脑洞,不是吐槽什么,个人的出发点,就是四个字:以史为鉴!厦门2023年,2023年厦门GDP累计8066.49亿元,全国排名第32位。假如厦门早年,市政府迁移岛外,GDP是福建省第一个破万亿的城市,那么2023年,厦门GDP肯能排名全国前20,甚至 前10;

如何评价厦门翔安新城、马銮湾新城、同翔新城等的规划?一要看规划,二要看运营能力:厦门,需要以史为鉴——发挥群策群力的智慧,过去几十年,厦门有沿海发展的时代红利,但是现在,厦门所拥有的时代红利正在逐渐消散——从福建省制定强省会政策可管中窥豹——在省内,厦门的地位已经真真实实的落后于福州,厦门在全国性的城市竞争中,还剩多少优势?



1 阅读:420
评论列表

肆点和肆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