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大力援助“穷兄弟”,花了多少钱?又有什么用?

苏飞说国际 2024-02-14 22:00:52

二战结束后,苏联为了挑战美国,谋求全球领袖的地位,以及推动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传播,开始在第三世界展开大规模的援助行动。

特别是在苏联后期,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援助,涉及的领域和规模不仅超过了苏联自身的经济负担能力,而且远超过了同期美国的援助规模。

然而,苏联耗费巨资的对外援助基本都打了水漂。

苏联人民的血汗钱没有被用来改善生活,却被浪费于其他国家,不得不说是苏联人民的悲哀。

斯大林去世前,苏联便开始大力支持社会主义阵营中的12个国家。

随着苏联国力的不断增强,其战略目标逐渐扩大。

在赫鲁晓夫时代,苏联开始向“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第三世界提供援助。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时,受援国已增至27个。

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凭借丰富的石油资源充实了国库,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影响力。

开始广泛培养亲苏势力,豪横地为“穷哥们”提供大量资金和武器,展现了强大的援助姿态。

到1981年,苏联的援助国数量已达到64个,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的第三世界国家。

那么,为了维持如此庞大的援助规模,苏联花了多少钱?

按照苏联的一贯作风,公布的数据大多数是掺了水的。

例如,1973年苏联政府的统计公报显示,1967年至1972年苏联对外经济援助每年在1.94亿美元至8.65亿美元之间。

然而这只是实际数据的十分之一左右。

直到戈尔巴乔夫执掌苏联后,这位玩得比较开的苏联话事人首次全面公布了苏联对外援助的数据:“截至1989年,苏联在过去的40多年里向12个社会主义国家和49个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总计858亿卢布的贷款,按照当时的美元汇率,约合1490亿美元。”

那个年代的1490亿美元,如果用于改善苏联人民的生活,足以使他们成为全球最幸福的人群。

遗憾的是,这1490亿美金的下场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这笔庞大的款项大致相当于苏联国民生产总产值的8%,远超过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对外援助总额。

由于苏联给的太多,这笔援助金成为许多“穷哥们”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甚至成为一些国家维持生计的生命钱。

据统计,苏联援助项目和贷款占印度工业产值的17%,叙利亚经济总投资的15.3%,阿富汗工业投资的30%以上,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埃及等国家60%以上的工程都是苏联援建。

随着苏联解体,长期依赖苏联援助的国家,如朝鲜、越南、古巴等,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

要知道在六七十年代,这些国家都是璀璨的“社会主义明灯”,当地人民的生活普遍优于周边发展中国家。

实际上,这些对外援助都是苏联高层主动帮助苏联人民勒紧裤腰带、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省吃俭用,省下的钱。

这种苦了自己人,造福千万“穷哥们”的伟大行为,着实让人动容,真是闻者感动、听者流泪。

有些人或许认为,苏联作为超级大国这点钱不算什么,毕竟苏联肯定也"不差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虽然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进入鼎盛期,但这却是一个“虚假盛世”。

勃列日涅夫一方面依赖斯大林和赫鲁晓夫积攒的家底,另一方面通过出售石油和天然气获取了巨额财富,才使得苏联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达到巅峰。

然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将盛极而衰。

实际上在7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经济状况已经开始恶化,不得不向西方发达国家借债。

在苏联解体时,已经向西方国家借了660亿美元。

这成为90年代俄罗斯的沉重负担,直到普京时代才得以还清。

这就是社会主义老大哥的真实情况:一边借外债,一边大举援助他国,维持着超级大国的“脸面”,这种做法完全是“打肿脸充胖子”。

那么,苏联这种慷慨撒钱的对外援助行为,有没有给它带来巨额的回报呢?

当然没有。

首先,苏联的援助对象基本都是最穷、最落后的国家,这些国家本身就缺乏偿还债务的能力。

在1955年至1968年的期间,那些“穷哥们”按计划应该偿还苏联32.67亿美元,但实际上只偿还了9.09亿美元。

进入八十年代,苏联援助进入了还款的高峰期。

按照计划,每年“穷哥们”需要偿还40亿卢布左右,但实际到账率不足20%。

结果账还没收完,苏联就先解体了。

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对这些国家的债权,但这些“穷哥们”因为失去了苏联的支持,经济发展急速恶化,进一步削弱了它们偿还债务的能力。

俄罗斯知道这些债务是要不回来了,所幸好人装到底,大手一挥免除了那些债务。

可以说,苏联对多数国家的投资和援助最后都打了水漂。

再者,苏联援助的往往都是政治风险极高,不讲信用的国家。

这些“穷哥们”都是见钱眼开的主,谁给钱多跟谁走。

比如埃及和印度就一直在美苏之间反复横跳。

以埃及为例,1970年萨达特上台后,苏联视其为在非洲扩展影响力的良机,迅速签署了《苏埃友好合作条约》,提供50亿美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并派遣了18000多名专家顾问帮助埃及发展,同时还给它修建了著名的“阿斯旺水坝”。

然而没过多久,萨达特转头成了美国的狗,导致苏埃关系急剧恶化。

双方在1976年废除了《苏埃友好合作条约》,并关闭了苏联驻埃及的外交机构。

最终,萨达特慷慨激昂地宣布终止偿还苏联约40亿美元的债务。

这使得苏联的援助付诸东流,40亿美元化为泡影。

苏联为何会在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歧途上越走越远呢?

首先,苏联渴望建立世界领导地位,过分信赖自身经济实力和金钱的威力。

其次,苏联不像美国有专门机构对风险进行评估,而是全凭极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做出决策,这种以领导者意志为导向的决策难以确保是科学明智的。

最后,苏联不惜代价、慷慨撒钱的援助政策,主要目的是想用金钱塑造出“第三世界领导者”的形象。

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却属失败。

从最根本的外交目标来看,苏联并没有得到他们期望的坚定盟友。

这些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信誉可言的“穷哥们”之所以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更多是冲着钱来的,白给的钱不要那不是傻子吗?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指出:“如果没有经济和军事援助,莫斯科在第三世界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

这说明苏联的援助行为并未转化为牢固的盟友支持。

总的来说,尽管苏联曾一度扩展了其全球影响力,但并未成功跻身全球领导者的地位。

其大把撒钱的对外援助行为,更没有给其带来响应的回报。

这表明金钱并不能创造真正的友谊,关键在于志同道合和共同的价值观。

还有一点就是,这种通过压低人民的收入和福利,降低人民生活水平、挥霍国家财富盲目对外援助的行为,是人民的悲哀。

国富在于民富。

1 阅读:53

苏飞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