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飞事件对市值管理的一些思考

春雁看商业 2024-03-24 19:31:20

关于叶飞事件对市值管理的一些思考

周末,证监会主席点名"伪市值管理"了,易会满22日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七次会员大会上表示,近日市场对伪市值管理比较关注,伪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实控人与相关机构和个人相互勾结,利用资金、信息优势操纵股价,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对此,证监会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势,对利益链条上的相关方,无论涉及到谁,一经查实,将从严从快从重处理,并及时向市场公开。

这件事的导火线自然是网红叶飞了,其作为2015年的私募冠军,单枪匹马"撕逼"数家上市公司。5月9日,在社交平台拥有百万粉丝的大V叶飞公开喊话中源家居董事长和董秘,声称自己曾通过中间人参与该公司的市值管理,然而由于盘方的推卸赖账,最终蒙受了数百万元的损失。据他透露,起码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卷入到了坐庄操纵股价黑幕中。

这个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就不再赘述了。我们重点来看"市值管理"。

伪市值管理的套路

在此次叶飞案里,"市值管理"这个词被反复提及,几乎成为庄股操纵、杀猪割韭、内幕交易的代名词。 在整个事件中,相关方从上到下分成四个环节: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中介人员,接盘机构。

上市公司:这个就不用多说了,通常是小市值公司,存在不同的诉求,有些为了增发拉抬股价,有些为了维护技术面,有些为了股权质押。

市值管理:操纵上市公司股价,上市公司不方便出面,需要找一个资金方配合,也就是叶飞所说的"盘方"。

中介人员:就是叶飞和中间人扮演的角色,向上对接上市公司和市值管理公司,向下寻找接盘方。

接盘机构:通常是公募机构、资管机构。

相信很多人提出疑问,市场上资方多如牛毛,为什么接盘机构多数是公募和券商资管?很少看到私募和自营?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私募、自营信息披露不强制很多接了盘大家也看不到公告,另外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公募和券商资管的钱都不是自己的。

其实真正意义的市值管理并非贬义词,在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证券市场在设立之初大股东持有的股票不能通过二级市场流通。由于这种机制的僵化限制了企业控制权市场的存在与发展,而且不可动摇的控制权使得有能力的大股东无法替代无能的大股东,企业也就无法在市场压力下通过优胜劣汰而有系统地扭亏为盈,持有烂股的小股东也就无法借收购兼并来翻身上市公司很难激活出经营活力。

面对这种问题,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工作。

这意味着上市公司不再是那种简单融资工具,反而逐渐成为所有股东创造价值和管理价值的平台。再加上2009年创业板的开启以及2014年的"新国九条"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当时针对市值管理的定义有比较高要求,内容大体包括两个方面:价值创造和价值经营。价值创造要求上市公司通过全面提升自身的投资效率、经营能力以及成长能力等来不断实现上市公司增值以及股东价值最大化。而价值经营体现在当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存在大幅背离时,那就应该对市场价值进行有效的干预。

可以发现,当时上层建筑设计的动机是好的。市值管理动机更多在于对健康反应,虽然短期会导致企业市值的不正常波动,但也保证了不被低估,若从更长远来看,,通过创造了价值还能稳定增长。

从如今来看,市值管理早已经受到了歪曲,存在更多"伪市值管理"现象。打着"市值管理"旗号进行各种投机和利益输送,这次事件不仅对市场参与各方具有很好的警示意义,同时也是一次为市值管理正名的机会。对中小投资者来说,也没有必要因为这种个案,而对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失去公信力,更没有必要因此质疑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信用。毕竟,经历了30年的发展,A股市场还是涌现出一大批质地优良、业绩过硬的上市公司。

当然,还是很高兴地看到,很多基金经理还是坚守底线,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为第一要务的,要珍惜这样的有节操有理想的基金经理。

虽有柳絮因风起,不改葵花向日晴。

专注公司基本面研究,选择好公司、和优秀企业一起成长才是正道。

0 阅读:0

春雁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