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是全球华人心中的精神坐标。但在国际语境下,春节的英文称谓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Lunar New Year” 与 “Chinese New Year” 的交锋,背后是历史、政治与文化的多重博弈。
新年称谓的历史溯源与概念辨析春节在国际上有着多种英文表述,“Chinese New Year”“the Spring Festival”“Lunar New Year” 以及 “Chinese Lunar New Year” 等。早期美国政要的新年贺词中,对这些词汇的使用十分混乱。里根总统贺词标题用 “Chinese New Year”,正文却写成 “Lunar New Year”;老布什时期则刚好相反,这种随意性反映出当时对春节概念认知的模糊。
从历法角度看,“Lunar New Year” 的说法存在明显瑕疵。“Lunar” 意为月亮,“Lunar New Year” 即月亮历新年,但中国农历并非单纯的月亮历,它融合了二十四节气,参考了太阳运行规律,是一种阴阳合历。自汉代的《太初历》到徐光启创制的《时宪历》,中国农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完善,不仅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更是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时间准则。
周边国家如越南、朝鲜等,历史上都曾直接使用中国农历来庆祝传统节日。将中国新年简单称为 “Lunar New Year”,既没有尊重其他使用月亮历的民族,也完全忽视了中国农历的独特性与先进性,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片面解读。
“Lunar New Year” 背后的身份政治与文化传播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后,民权运动走向衰落,身份政治逐渐兴起。二战后,受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影响,大量东亚人涌入美国,形成庞大的亚裔族群。截至 2020 年,美国亚裔人口达 2400 万,占比 7.2%,其中华裔 514 万,越南裔 216 万,韩裔近 190 万。
2004 年,美国加州的韩裔和越南裔社群积极推动新年活动,呼吁用 “Lunar New Year” 替代 “Chinese New Year”,希望借此实现文化表意的多元化。美国政客为迎合选民,采取了文化隔离加生肖的策略。小布什、奥巴马等总统在贺信中,根据不同情况交替使用不同称谓。
遇到越南十二生肖与中国不同的情况,如 2011 年兔年在越南是猫年,“Lunar New Year” 便成了 “万能” 称呼。美国强大的文化产业和英语的全球影响力,使得 “Lunar New Year” 随着美国文化产品传播至世界各地,逐渐被广泛接受。
韩国在文化争议中的角色与策略在从传统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韩国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为增强民族凝聚力,采取了一系列颇具争议的文化 “窃取” 行为。由于韩国文化原创性相对不足,许多文化元素是从中国等大国传播过去并与本土习惯融合而成。为构建独立的民族文化叙事,韩国刻意强调部分文化的本土起源,在历史、传统服饰等方面与中国争夺文化主权。
在文化传播上,韩国自知文化原创能力不及日本,便采取 “搭车” 策略。在现代流行文化产业领域,韩国将符合美国流行文化的元素发挥到极致,如偶像团体、rap、电影等。在游戏产业,韩国积极参与美国游戏衍生产业,推动游戏竞技体育发展,使得美国游戏公司吸纳大量韩国员工,部分游戏甚至给予韩国独立的文化建模,误导玩家认知。
此外,韩国公司还投资美国公司,借助美国平台推广韩国现代文化。在英文平台方面,韩国民间组织和学者积极行动,通过上书谷歌等方式,推动修改搜索结果,使 “Lunar New Year” 的搜索量远超 “Chinese New Year” 。
春节称谓的争议,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在国内加强科普教育,引导民众正确认知;在国际上,更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捍卫中国文化的主权与尊严。作为春节的发明者,中国应掌握文化解释权,尝试直接使用 “Happy 新年” 等表述,让世界适应中国的文化表达,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让中国春节的独特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章来源:小王Al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