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轻点鼠标,打开台湾省台北市的电子地图,映入眼帘的景象,会让每一个熟悉祖国大地的人都心头一暖。
台北的大街小巷,竟有众多以大陆城市命名的街道,奇妙的是,这些街道的方位,与大陆对应城市的地理位置严丝合缝,就像被一双温柔又坚定的手,巧妙地复刻而来。
可以这么说,只要你熟知中国地图,你在台北不会迷路。
这看似偶然的街道命名,背后却藏着一段满含深情的回家故事。
台北街道,两岸血脉的深情烙印1945年,随着二战的落幕,战败的日本终于将台湾省归还国民政府。
然而,彼时的台湾,历经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岛内满是日本殖民的痕迹。
车站被称作“日本驿”,饭店被唤作“神宫”,曾经的中华印记被深深掩埋,这片土地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陌生的面纱。
去日化,成为了台湾重归祖国怀抱后刻不容缓的任务。
两年后,一位名叫郑定邦的上海工程师,肩负着特殊使命奔赴台北。
他带着大陆地图,将其覆盖在台北街道图上,随后,就像一位怀揣着乡愁的画师,一笔一划,依照东西南北的方位,把大陆的地名,郑重地标注在台北的大街小巷。
于是,如今我们看到的台北地图,宛如一张摊开的中国地图,每一条街道名,都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与回归的渴望,是历史与情感交织的珍贵印记。
《乡愁》为引,游子归乡的无尽期盼著名诗人余光中,祖籍福建泉州,在台北城南的厦门街居住了20余载。
泉州与厦门,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就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余光中曾幽默而又略带苦涩地自嘲,自己身为厦门人,却不在厦门居住,而是住在厦门街。
也正是在这条充满家乡气息的街道上,他写下了那首触动无数人心灵的《乡愁》: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这首诗,不只是余光中个人的情感倾诉,更是无数台湾百姓心声的凝聚。
他们每日穿梭在以家乡城市命名的街道,心中总萦绕着一个深沉而又无奈的问题:
回家的路,明明近在咫尺,可回家乡的路,为何如此漫长?漫长到有些人直至生命的尽头,也未能踏上那片朝思暮想的故土。
魂归故里,刘德文的温暖坚守2019年,南京某机场大厅,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待,他们伸长脖子,紧紧盯着出口,仿佛那里藏着他们一生的牵挂。
这时,一个背着双肩包的中年男人缓缓走出,他挥了挥手,老人们悬着的心瞬间落了地。
男人轻轻捧起双肩包,对着空气,像是在与久违的老友低语:“伯伯,我把你带回家了,来,回家了。”
刹那间,老人们泪如雨下,纷纷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那双手,承载着跨越海峡的思念与团圆的喜悦。
这个男人叫刘德文,他双肩包里装着的,是一个大陆籍台湾老兵的骨灰罐。
将老兵的骨灰带回大陆,让他们叶落归根,这件事刘德文坚持做了近20年。
刘德文是台湾省高雄市祥和里的里长,类比大陆,相当于社区居委会主任。
但与其他社区不同的是,他刚上任时,祥和里有1800多位独居的大陆籍老兵。
这些老兵,在异乡历经风雨,晚年孤独无依,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
2003年,一位老兵邀请刘德文到家中吃饭。桌上摆着两瓶高粱酒,满满一桌地道的湖南菜。
老兵的双手颤抖着,握住刘德文的手,眼中满是哀求与期盼:“里长,我要是走了,能不能帮我把骨灰背回湖南老家,葬在我父母墓前,让我尽尽孝道,让我能和父母团圆。”
望着老兵泪光闪烁的双眼,刘德文感受到那双手传递出的坚定与信任,他没有丝毫犹豫,郑重地点了点头。
那一刻,他仿佛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承载着一位游子一生的眷恋与遗憾。
半年后,这位在异乡漂泊了五十多年的湖南籍老兵,他的骨灰被装进小小的骨灰罐,跟随刘德文跨越千山万水,越过那浅浅的海峡,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长眠于父母身旁。
这是刘德文第一次送老兵回家,从那以后,他毅然辞去银行的工作,成为一名专职的“灵魂摆渡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更多老兵实现回家心愿的事业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老兵主动找到刘德文,大陆的老兵亲属也纷纷联系他,希望能找回失散半个世纪的亲人。然而,寻亲之路谈何容易。
这些老兵大多在1949年左右因各种缘由前往台湾,岁月悠悠,许多信息早已模糊不清。
他们到台湾后是否改名?去世后又葬于何处?一切都如同迷雾,难以探寻。
一位四川老兵的孙子向刘德文求助,称爷爷上世纪60年代在高雄市屏东县去世,却查不到资料。明知希望渺茫,刘德文仍一口答应。
他花一年跑遍13个公墓,比对2000多名老兵,又前往乱葬岗、寺庙寻找,最终在大雨天找到。寻亲者接到电话时激动得手抖。
刘德文送骨灰回家时,用红布包好骨灰罐,多买机票让其有座,住宾馆也给骨灰留床,始终尊称“伯伯”“长者”,费用自理。
多年来,他已送200多位老兵的骨灰归乡,每次护送都庄重深情。
他轻声对骨灰罐说:“伯伯,把您当身边人,带您回家是庄重仪式。我们在这儿生活几十年,明天终于要回家乡落叶归根了。伯伯,回家喽,跟紧,到家啦。”
这些质朴的话语,饱含着无尽的温暖与敬意,是对老兵们一生漂泊的慰藉,也是对两岸同根同源的深情告白。
据统计,当年有60多万老兵前往台湾省,其中很多人是被迫离开故土。而到2015年,台湾省健在的抗战老兵仅剩下3900多人。
刘德文所在的祥和里,截至2021年,也只剩下40多名老兵,最年轻的都已90多岁。他们的时间所剩无几,每一分每一秒都无比珍贵。
他们的生命,是一部部写满乡愁与思念的史书,等待着最后的团圆与安宁。
我们衷心希望,这些老兵都能魂归故里,实现叶落归根的夙愿;
希望那首《乡愁》中的无奈与哀伤不再,不再被一湾浅浅的海峡阻隔;
希望京台高铁能够早日建成通车,紧密连接起祖国大陆与宝岛游子;
希望台北市的每一条路,都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回家的路,让两岸同胞的心紧紧相依,再无分离之苦。
因为,我们本就是一家人,血浓于水,一脉相承,无论相隔多远,无论历经多久,回家,是我们永恒的方向,团圆,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文本来源 @楠哥有才气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