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代,司马懿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可以说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早年间忠于汉朝,拒绝和曹操合着,在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开始公开支持曹操称帝,这一点赢得了曹氏信任。
随后,跻身于曹氏二代曹丕的核心幕僚,为他赢得储位,曹丕代汉时期,司马懿的行为也可圈可点,最终成为曹魏的开国功臣,曹丕死的时候已经变成托孤大臣了,在曹魏朝堂的权力结构中占据一席地位。
曹叡继位之后,司马懿的权力也几经波澜,饱受猜忌又备受重用,因为阻挡诸葛亮北伐、平定燕国的功绩还是让曹叡放下疑心,死的时候依然给予他托孤重任,第二次担任托孤重臣,收到宗室曹爽的压制。
长达十年时间,司马懿战战兢兢的应付曹爽,甚至不得不装病来麻痹曹爽,暗中积聚反曹爽的力量,趁着曹爽高平陵扫墓的机会夺取洛阳,而后迫使曹爽投降,亲手大侠魏晋禅代的基础。
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司马懿的鞍前马后效力,曹操专权多一分助力,曹丕篡位少一些感染,四百年汉朝的终结,司马懿有一份自己的功劳,而作为从龙功臣、曹魏的开国重臣,在收到三代人的信任之后,被判了自己的主子,为曹魏的灭亡、西晋开国奠定基础。
曹操祖孙三代,对司马懿都有不同程度的信任,但是都一样让司马懿畏惧,司马懿看这三个人,肯定是三个观感,如果说司马懿最怕哪一个,还是很好分辨,虽然三人都是司马懿的领导,但是身份还是有着细微差异的。
司马懿对待他们,也是不一样的,曹操作为宦官之后,一开始受到读书人士族的疯狂鄙视,受到东汉后期党锢之祸的影响,士族看到宦官就像看见仇敌,恨不得弄死对方。
曹操得势之后,曾经征召司马懿,但是被拒绝,等到官渡之战收尾,袁氏彻底被击败之后,曹操再次强征司马懿,失去后退回旋余地的司马懿半推半就,出任文学掾,一开始并不受信任,也没有啥核心权力。
这一期间,司马懿对于曹操的态度,既是畏惧,憎恨、又读书人骨子里的傲慢鄙视看不起,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谨慎细微的工作,赢得信任,为自己家族换来利益。同时曹操也不信任司马懿。一开始,曹操眼中,这不过是一个充点门面的的吉祥物。
即便如此,司马懿还是逐渐赢得曹操信任,在曹操跟前的权力逐渐增加,最有代表的就是平定张鲁之后,曹操拒绝了司马懿的计策,而关羽水淹七军时期,曹操听从了司马懿的办法,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转变。
等到了曹丕争夺储位时候,担任他核心幕僚的司马懿赢得了曹丕的信任,这个一心想跻身文人行列的王储对司马懿有着天然的好感,尤其帮他赢得储位,更是好感度倍增,跻身心腹之列,正式参与军国大计。
在曹丕时期,司马懿作为从龙功臣,可以说混的风生水起,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司马懿也节节高升,正因为曹丕的信任,才给他打下篡位的基础,尤其后面列为托孤大臣,司马懿由当初的臣子已经变成曹魏朝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势力。
到了曹叡时期,两朝重臣的司马懿赢了转折,作为托孤大臣,备受猜忌,和曹叡的关系也磕磕绊绊,曹叡一边希望司马懿能够效力,一边又惧怕司马懿弄权,就在这样矛盾的局面中司马懿成功抵御诸葛亮,平定辽东,让曹叡的信任压过猜忌。
虽然,曹叡猜忌,但是司马懿作为托孤之臣,两朝元老,加上士族势力的强大、九品中正制度的保护,没有充足的把握,曹叡是没有办法的,司马懿有着自己的保护罩,这一些终究为他赢得时间,把曹叡熬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在曹叡托孤的时候,当时的朝堂,一个是皇族,一个是朝臣势力,三朝老臣、又是曹丕从龙功臣的司马懿最终入选,曹叡还是向命运妥协。
这三人当中,歪史以为,司马懿最怕的应该是曹操,而和曹丕关系很融洽,作为从龙功臣,居功至伟,至于曹叡已经完全蜕变为君臣关系,双方都有掣肘,皇帝有皇帝的样子,臣子有臣子的利益,双方之间是有一条红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