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明王朝的经济崩溃
1588 年,西班牙无敌舰队惨败,其海上贸易路线被英国、荷兰官办海盗船切断,远在东方的大明王朝也受到牵连,丝绸、茶叶等商品销路受阻,流入的银子变少,朝廷财政吃紧,到崇祯时连辽东军饷都发不出。
为解决困境,大明一边加税一边优化公务员队伍,可又遭遇天灾人祸,辽东战事败退,陕北农民起义,最终王朝彻底崩溃。从这一历史案例可见,经济问题一旦恶化,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国家陷入绝境。
(二)通缩的危害剖析
网上有种观点认为,通胀虽让百姓吃不饱饭,但通缩可能导致亡国。通缩并非只是商品价格越来越低这么简单,它如同渐冻症,会全面冻结社会活力,从消费到投资,企业裁员减产,整个经济呈螺旋式下滑,且趋势一旦形成就极难扭转。
正因如此,各国央行都倾向于设定一定的通胀率作为经济发展目标,而不愿看到物价如滑楼梯般持续下降。
各国央行都喜欢把2%的通胀率设定为经济发展目标
通胀与通缩的关系及温和通胀的意义(一)通胀与通缩的对比
所谓温和通胀,简单来说就是让物价每年上涨 1% - 3% 的水平,它既不像恶性通胀那样让底层百姓难以承受,又能维持经济活力,让富人有赚钱机会。温和通胀能为经济注入适当流动性,激活消费与投资。
例如,若今年 1 万块能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明年可能只够买个高配键盘,这种通胀压力会促使人们把钱投向股票、基金、房产等能增值的领域,甚至去创业,从而激活资本市场。而通缩则相反,商品价格不断走低,人们搞不清市场底部在哪,钱都趴在账户里不敢投资和消费,经济增长便陷入停滞。
(二)温和通胀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前些年房价持续上涨,开发商通过银行贷款拿地、抵押再贷款等操作,房企市值翻倍,还带动上下游行业共同发展。老百姓因预期房价会一直涨,顶着高杠杆买房,期望转手获利。
在此过程中,有钱人凭借资产优势获取更多财富,带动房价不断走高。但如今情况逆转,人们不确定房价走势,刚需也选择观望,房子卖不出去,上下游企业受牵连,投资和消费均出现问题。这一正一反的例子充分体现了温和通胀与通缩对经济的不同影响,凸显出温和通胀维持经济活力的重要性。
现代国家维持温和通胀的原因及影响(一)历史教训与通胀目标设定
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历了超级滞胀,通缩与通胀同时发生,百姓收入下降,物价却飞涨,通胀率超 13%。80 年代,美联储采取强力货币政策,大幅提升利率,虽使经济下滑、失业率飙升,但成功将通胀压到 3% 以下,之后美国经济奇迹般复苏,股市开启大牛市。
从那时起,2% - 3% 的通胀率被各国央行视为最佳数值,处于这个区间的物价既不会过高,经济也不会因价格停滞而失去活力。像安倍执政时,日本就将 2% 的通胀设定为经济目标,通过印钱放水推动物价上涨,刺激消费,尽管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但社会投资和消费总算有所起色。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是9.5%
(二)温和通胀对债务的稀释作用
政府层面现代国家发展中常遇财务瓶颈,像基建、国防等项目耗费资金多、回报周期长,仅靠税收难以快速发展,所以政府常靠发行国债借钱求发展。在通胀环境下,随着货币购买力下降,债务的实际价值会减轻。例如一笔占 GDP 10% 的债务,在 2% 的通胀率下,随着 GDP 增长,实际债务比例会逐年下降。反之,通缩会使经济停滞或萎缩,债务负担比例不断上升。如今各国政府债务规模普遍较高,如美债接近 GDP 的 130%,日本更是高达 GDP 的 260%,印钱搞通胀成为缓解财政压力的有效办法,也就是通过 “通胀削债”,变相减轻债务实际价值。企业层面对于企业而言,在通胀环境中,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利润增加,还债负担就会变轻。比如恒大曾采用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在房价上涨的通胀环境里,土地储备成为高价值资产,卖房能填补债务窟窿;但出现通缩预期时,土地贬值、房价下跌,债务问题便难以承受。不同经济环境下不同群体的影响差异在现代经济运行中,通缩几乎是各国都不愿看到的情况,央行致力于维持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通过温和通胀让经济保持适度活力。不过,通胀与通缩对不同群体影响不同。有钱人能借助资产升值享受通胀好处,而普通人更多寄希望于工资上涨来对冲通胀带来的生活压力。
在东亚地区,老百姓习惯延迟满足,即便有通胀预期、利率下降,也热衷存钱不敢消费;而美国老百姓则是月光族且习惯贷款消费,其储蓄率常年维持在个位数,每个家庭有多张信用卡,总债务规模庞大,靠着玩命消费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遇到经济问题时,政府通过发钱刺激消费拉动投资来挽救经济。
总之,温和通胀对于整个经济运转就像适度踩油门,维持在合适区间才能让经济既稳又快地向前发展,不过其带来的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现代经济需要不断平衡和调控的重要方面。
文章来源:不严肃问题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