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建房,很多地方都是“先斩后奏”,甚至有些地方压根不用办手续,直接找块地就开工了。但现在不行了,为了管好农村的资源和资产,特别是宅基地、承包地这些重要资源,从2025年起,农村建房必须凭宅基地审批证书等合法手续,城镇居民和退休干部更是被严禁下乡购房建房。
不仅如此,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政策里,还明确提出了“六严禁、四不得”,严控农村用地建房,要求农村建房必须“凭证办事”。
简单来说,就是村民建房必须拿到宅基地审批证书、乡村规划许可证等合法手续,涉及农用地的还得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没这些证件,建房就是违法的,轻则叫停整改,重则直接拆除,钱再多也不行
为啥要这么严格呢?其实就是为了保护农村的土地资源,防止乱占耕地、恶意圈地等现象。
出身农村的朋友都知道,农村的土地看似很多,其实是有限的,特别是耕地,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如果不加以管控,任由大家随意建房,那耕地红线就会被突破,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虽然政策很严格,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能建房。只要符合条件,依法办理手续,还是可以顺利建房的,但也有一些人,是有钱也办不了证,建不了房的。
第一类,违反了“一户一宅”原则的人“一户一宅”是农村宅基地使用的基本原则,意思是一户家庭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如果你在农村已经有房子了,或者曾经有房子但后来因为出租,或者卖出去了,就不能再申请新的宅基地。
原因也很好理解,有些“聪明人”批下宅基地后,转手就卖给下乡的城里人,自己回头又去村里申请,这样偷挖村集体墙角的行为,肯定是要严格禁止的。
除此之外,也是为了防止家族势力的坐大。有的大家族人多势众,如果按人头分宅基地,就会造成旧时“乡绅”阶层的出现,危害极大。
有些人为了利益,会恶意占用耕地、超占宅基地,甚至违规转让流转土地,这种行为是政策严厉打击的,不仅不能办证,还可能面临法律处罚。
比如,有些人为了多占点地,会把房子盖得特别大,甚至占用公共道路或耕地,有的人会把房子建在自家的耕地里,这些行为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破坏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会被政策“卡住”。
这样“聪明”的人在农村并不少见,他们种地要多占一道垄,建房要多占一线地,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逐渐吞食村集体利益,如果不出政策严厉禁止,很难遏制他们的贪婪。
第三类,不属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根据政策,城镇居民、退休干部、返乡职工等人群是不具备申请宅基地使用资格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户口不在村里,或者已经迁出农村,那就别想着在村里建房了。
就算你是在农村长大的,只要户口迁出去了,就不能参与村集体宅基地分配,这是硬性规定,一点办法都没有。
不要觉得很残酷,农村的宅基地是村集体的资源,只有本村成员才有资格使用,外人想进来建房占便宜,那肯定是不行的。
除了办证门槛提高,如今在农村建房还有一些新变化值得关注。
比如,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管好农村的资源和资产,特别是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等,未来农村的土地管理会更加规范化、严格化。
以前很多地方建房都可以“随意发挥”,现在则要求必须符合乡村规划,甚至有些地方还会对房屋的外观、高度等进行统一规定。
优点是,以后农村的村容村貌会得到很大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缺点是,规划统一的背后,意味着村民们建房自由度的下降,再也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了。
我们也在这里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如果想建房,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政策,依法办理手续,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先盖房后办证”,现在政策执行力度很大,无证建房的风险非常高,轻则被叫停整改,重则直接拆除,得不偿失。
另外,大家在申请建房时,也要注意避免触碰政策红线。比如,不要占用耕地,不要超占宅基地,更不要恶意圈地。只要依法依规办事,建房还是可以顺利进行的。
对此,你怎么看?你还打算回村建房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