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起用李牧

山晴看历史 2023-02-24 11:35:02

李牧,早期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抵御匈奴的将领,后来获得大胜才为赵王赏识。在大破匈奴之前,赵王压根就不会想到起用李牧。

就算想到了,赵王不满廉颇不出战,换李牧上阵,也肯定会像廉颇一样以守为主。

正所谓“将门有将”,起用赵括是因为其父亲马服君赵奢曾经大破秦军,加上赵括自己谈论兵法起来堪比教授级别,连父亲赵奢都难不倒他。

实际空有虚名而已,蔺相如和赵奢都给了赵括差评。

赵奢甚至曾经预言“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反观李牧,才是兵法的集大成者,真正战场经验丰富的良将。

名扬边境

无能赵括在长平葬送四十万军队,而与此同时,李牧在北方长城取得空前大胜,歼灭匈奴主力十几万,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

《史记》: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

匈奴人以后再也不敢往赵国跑,只能去骚扰秦国燕国。李牧的骑兵部队是赵国最后的野战精锐。

李牧的军区负责范围就是防匈奴,在长平之战后也率军伐燕,攻克武遂、方城。

肥之战

赵王迁二年,即公元234年,此时距离长平之战已经二十多年了,赵国的人口也有所恢复。秦国虽然赢了,在长平之战和后来的邯郸之战中,损失也超过二十万。

秦国桓齮为将,攻破赵国西部的平阳、武城,在武遂大破赵将扈辄,扈辄战死,赵军十万人被杀。

桓齮得胜后继续率军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直逼赵国首都邯郸。

在长平之战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支军队又被秦军全歼了。万般无奈,赵王只能调动李牧的长城边防军。

面对战斗力强悍的秦军,李牧筑垒固守,准备待其疲惫而击。

桓齮当然看得清局势,秦军翻越太行山,长途跋涉,利在速战。使出诱敌之计,进攻赵国城池肥下意图诱使李牧增援,在增援路上设伏兵。

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

因为赵军长日坚守,秦军疏于防备,留守大营的秦军兵力薄弱。李牧全军出动,一举攻破秦军大营,缴获所有辎重,桓齮率军回援,被李牧两翼伏兵杀的大败。

此战,李牧得封武安君。历史上总共有四个武安君,分别是白起,李牧,项燕,苏秦,得到这个封号的人,下场都不好。

番吾之战

秦国对攻取邯郸灭赵国志在必得,于两年后的公元前232年再度发动大规模战役,秦军分兵两路。

南路军推进邺邑平阳,逼近邯郸。

北路军推进太原,翻越太行山进攻番吾。

此战是赵国灭亡前最后一次获胜,李牧已经是赵国的青天白玉顶梁柱,莫不是李牧的有力指挥,赵国已经提前完了。

邯郸之南有漳水及赵长城为依托,秦军难以攻克,李牧采取南守北攻,迅速番吾的秦军,再南下增援长城。秦国的战略意图已经瓦解,只能撤军。

也许是天亡赵国,连年国内遭遇大旱,有的地方颗粒无收,北部还爆发大地震。

赵国,人心惶惶,国力衰弱,亡国已经进入倒计时。番吾战役只是击溃秦军,而不是全歼或者大破,秦国的攻击态势没有任何减弱。

秦灭赵

看的出赵国是个病虎,李牧是病虎的牙齿。不拔这颗牙齿,秦国就灭不了赵。

秦王嬴政以王翦率数十万秦军主力出井陉,另一路由杨端和率河内郡驻军,两路齐攻赵国。“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战场对峙之下,秦国玩起了反间计,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意图叛赵。

有点脑子的人,一听这种谗言,都可以直接把郭开拖出斩。不过赵王迁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啊,他的父亲赵悼襄王也是听郭开谗言,逼的老将廉颇投降魏国,父子两都是昏君。

赵王迁想临阵换将,李牧不同意,他很清楚此战关系到赵国生死存亡。脑残的赵王直接派使者斩杀李牧,罢免司马尚,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两个庸才代替。

三个月后,王翦率领的秦军在东阳一举攻破赵军,赵国最后的精锐全部拼光,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紧接着秦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名义上赵国已经灭亡。

邯郸城破,赵王迁的兄长公子嘉带着几百宗室逃到北方代地,自立为代王。前222年,秦军灭燕后转攻代国,赵国彻底灭亡。

1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