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为何不彻底肃清库尔斯克乌军残部?背后竟藏多重深意》

樊启阳说 2025-03-26 11:38:55

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政府代表在利雅得展开磋商,议题围绕领土主权、资源归属以及临时性停火协议的落实等关键问题。然而,俄乌之间的冲突并未因此平息。最近,俄军发起第七次库尔斯克大反攻,经过半个多月,乌占区面积从300多平方公里大幅缩减至80多平方公里,但乌军依旧未被完全逐出该地区。照理说,俄军有能力一鼓作气将乌军赶出俄本土,并顺势攻入苏梅州,构建安全缓冲区。

库尔斯克成乌军“绞肉机”

库尔斯克俨然已成为消耗乌军有生力量的场所。特朗普总统曾间接表明,库尔斯克境内约有2500名乌军,他们的补给线被切断,陷入重重包围。若想撤回乌克兰境内,不仅要徒步穿越危险的雷区,还得承受俄军无人机的无情打击。乌军统帅部因忌惮风险,无意冒险进入俄本土救援,但迫于国内民意压力,又不得不设法接应被困部队。于是,乌军一边艰难地顶着俄军炮火封锁进行补给,一边修筑新防线以防俄军追击入境,在俄军预设战场打起了一场力不从心的救援战。

俄军慢打背后的战略考量

乌军在库尔斯克及其他俄乌边境投入的兵力越多,俄军对乌东四州以及南部战线乌军坚固防御阵地的进攻就越容易得手。一旦停火,乌东四州因公投入俄将成为俄领土,而库尔斯克本就是俄领土,乌克兰难以吞并。这正是俄在库尔斯克一线采取慢打策略的战略意图。乌军进攻库尔斯克本想牵制俄军兵力,减轻乌东地区压力,结果反而被自身牵制。此外,俄放任乌在库尔斯克地区存在,是为在未来国际形势不利时,能在谈判桌上以库尔斯克地区交换被俄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具体交换多少则视当时形势而定,不过特朗普上台后,该计划执行的可能性似乎降低了。

“围点打援”与战场牵制

只要俄军不彻底肃清库尔斯克的乌军残部,乌军就难以集中精力构建新防线,库尔斯克战役俨然成为新版的巴赫穆特绞肉机之战,且“围点打援”特点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乌军对别尔哥罗德州的进攻也牵制了俄军兵力。近期,乌军连续五天在别尔哥罗德州边境发动攻势,集中兵力沿林区进攻俄军的杰米多夫卡据点,对据点背后的水库大坝构成威胁。俄军北方集群不得不抽调预备队前去封堵,这无疑减缓了俄军清剿库尔斯克乌军残部的节奏。乌克兰苏梅州与俄罗斯边界长达560公里,切尔尼戈夫州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边界也有200公里之长。为解救库尔斯克的乌军残部,乌军统帅部很可能在这两个州的边境开辟新战场。俄军深知“千日做贼易,千日防贼难”,索性不急于消灭库尔斯克的乌军残部,而是留一丝生机,迫使乌军将宝贵的预备队用于救援,使其无力在其他地方发动骚扰攻击。

库尔斯克局势的政治影响

乌军在库尔斯克的残余力量,为俄罗斯拒绝全面停火提供了理由。乌军盘踞在俄本土库尔斯克地区,虽让俄罗斯感到棘手,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乌克兰“受害者”的形象。特朗普总统明确表示,俄乌双方相互战斗,没必要再制裁俄罗斯。在正面战场占优的情况下,俄军乐得让库尔斯克的乌军多折腾一阵。白宫急于从乌战脱身,乌克兰战场逐渐成为白宫的“战略负资产”。俄军通过控制战役烈度,既能维持对欧洲的安全压力,又能加剧北约阵营的决策疲劳,为未来和谈争取更有利的政治条件。

俄军作战限制因素

此外,俄军每次库尔斯克大反攻通常持续十天左右,随后部队需要休整并补充弹药。俄军“炮弹洗地、无人机漫天飞”的作战方式,装备消耗巨大。而且俄军后续还要追杀乌军进入乌境内建立安全缓冲区,并建设稳固阵地,对装备和物资的需求更为庞大,这都需要时间准备。

4 阅读:784
评论列表
  • 2025-03-26 18:39

    预计乌军也不是残兵,而只是放弃了不容易防守的地方

  • 2025-03-26 21:22

    你当年为什么没有选择上清北?是因为不喜欢吗?

  • 2025-03-29 20:39

    司机想尽办法占领一点俄罗斯领土,正好钓鱼[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