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驻澳大利亚肖大使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针对055“遵义”舰编队绕行澳大利亚一事发表了评论。肖大使表示,此次演习是中国海军日常演练的一部分,中国海军向来纪律严明,其演训活动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多项国际法与国际惯例。而且,中国在演习前就已发布通告,尽显友好姿态,这本不应成为澳大利亚担忧的问题。
肖大使的言辞坦率诚恳,然而澳大利亚方面或许并不会就此释怀。从2月055型“遵义”舰率领054A型“衡阳”号和903型“微山湖”号抵达澳大利亚珊瑚海,随后绕行,直至3月初离开,在这期间,澳大利亚官方的表态虽较为克制,但也并非坦然接受。例如,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勒斯称解放军的行动有些“异常”,不过也并非史无前例。他无奈地强调,“中国舰队是在国际水域内行动,未违反国际法”,并表示澳大利亚将以“安全和专业”的方式进行监督。
当中国舰队在塔斯曼海进行实弹演习,甚至影响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航班时,尽管澳洲政府表示“抗议”,但并未将其升级为正式的外交冲突。相比之下,澳大利亚民间媒体的报道则充满“情绪化”。像ABC News、The Australian称这是中国海军释放“战略信号”,是“扩张武力的象征”。他们提及,055型驱逐舰1.3万吨的排水量和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让澳洲海军“倍感压力”。更有激进的澳大利亚网友宣称,1艘055就能“毁灭整个澳大利亚”,还有人质疑总理阿尔巴尼斯的反应过于“软弱”,应选择与中国海军对抗等。总体而言,澳大利亚官方态度克制,民间反应激烈,这反映出澳洲上下对055编队到来的“不适应”。
要说055的这次远洋之行,与澳大利亚自身的“作死”行为密切相关。2月11日,澳大利亚的一架P-8A侵入中国西沙群岛领空达6公里,随即被中国的1架歼16战斗机拦截。澳大利亚一方面指责中国战斗机拦截方式不专业、不安全,另一方面却拼命否认自己的“入侵”行为。澳大利亚防长坚称,自家飞机是在“国际空域”执行例行监视侦察任务,符合国际法,有自由飞越的权限。但西沙群岛上空12海里属于中国领空,澳大利亚却故意将其说成国际空域,显然没把中国主权当回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支持澳洲盟友的自由航行权,一同指责中国。既然澳大利亚无视中国,那么让澳洲体验一下“航行自由”,中国已算客气。
实际上,近两年此类事件在中澳之间频繁上演。2022年澳大利亚的P-8A就曾被我国空军战斗机发射箔条干扰,2024年澳军方直升机也曾被我军拦截。澳大利亚不断与中国摩擦,根源在于西沙群岛虽实际为中国控制,但越南、菲律宾对其提出主权声索。2016年海牙国际法庭裁决否认中国九段线合法主权主张,澳大利亚和美国在战略上支持越南和菲律宾,自然不把中国声称的九段线及西沙群岛视为中国领土。用当下流行的话讲,中国的态度就是“如果讲道理你不听,那就只能来点硬的”。
当然,中国海军编队的远洋之行,并非仅仅因为澳大利亚的“挑衅”。随着中国海军实力不断增强,确实有在南太平洋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同时,为提升部队实战能力,远洋拉练也成为常规活动。055编队3月虽已返回,但路线既已探明,日后便可“想去就去”。这背后的持久影响,是澳大利亚应反思与中国的关系。
中澳关系摩擦多近年来,中澳关系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三方面“摩擦不断”。经济上,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1800亿美元,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占其出口总量近4成,大量铁矿石、煤炭、天然气、农产品依赖中国进口。但这不妨碍澳大利亚与中国打“贸易战”。2020年,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因疫情报复中国,对中国商品增加不合理关税,结果澳大利亚出口损失200多亿澳元,政府扛不住,2023年工党上台,宣布与中国缓和关系,部分解除关税,经济才有所好转。2024年中澳贸易额回升,澳大利亚又提出多元化进口方案,想减少对中国依赖,却短期内无法“脱钩”。
政治理念上,中澳差异巨大。澳大利亚多次在国家政策上批评中国,在地缘战略上与中国作对。比如加入美英澳“AUKUS联盟”,欲购买核潜艇对抗中国;加入美日印澳集团,成为“反华包围圈”一员。军事方面的摩擦主要集中在领海主权问题。
从大局看,中澳关系稳定对双方都有益,但澳大利亚却时常“犯浑”,时而释放善意,时而主动挑衅。过去,中国与澳大利亚多在外交层面交涉,如今处置方式更为成熟,不仅讲道理,还直接“亮刀子”。正如我国大使所说,“亮刀子”不应让澳大利亚担忧,因为中国是讲道理、负责任的大国,不会对澳动武。若澳大利亚仍感不适,那就该好好反思自身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