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春城,风光无限
长春,坐落于巍峨的长白山麓,依偎在奔腾的松花江畔。
从寂寂无名的小城“长春厅”,到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再到东北的工业重镇。
这座北国春城,见证了东北百年来的沧桑巨变,经历了从荒凉到繁荣的华丽转身。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组罕见的老照片,来看看清朝末年至1948年,旧社会的长春风貌
△1907年,农安的辽塔,始建于公元1026年,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
农安在辽金时期,被称为“黄龙府”,是北国重镇。
岳飞曾说:“直捣黄龙,与诸将痛饮”,指的就是农安。
△1923年,刚刚建好的般若寺,1933年改名为“护国般若寺”。
当地人俗称大庙,如今坐落于长春大街与民安街交汇处,是长春最大寺庙
△1925年,在日本领事馆附近,收集酒瓶的长春小姑娘。
她衣衫破旧,神色疲惫,真是令人心酸。
△1920年长春火车站,始建于1907年,规模宏大,造型气派,是当时东北最大火车站。
1992年拆除,这里承载着,多少长春人的青春记忆。
△1928年的东斜街桥,横跨在头道沟上,1935年,和头道沟一起被埋入地下,彻底消失不见,
原址位于上海路与大马路交汇处。
△1928年的商埠大马路,两侧都是密密麻麻电线杆,除了路面上汽车不多,和现代城市差不多。
可见当时长春之繁华,数一数二。
△1934年的义和路。
当时,长春的建设,是仿照澳大利亚堪培拉的城市风格,大马路,四行树,圆广场,小别墅。
△1935年的西安大路,当时名字是兴安大路。
宽阔笔直,但行人寥寥,远远无法和如今繁华相比。
△1935年的中心大道,同样是行人不多
△1935年大同广场,如今这里名字是人民广场。
△1937年的胜利大街,当时名字还是日本桥街。
△1937年的长江路,当时的名字是吉野町,路两侧有许多日本商铺,也是日本人聚集区之一。
△1938年顺天公园,始建于1934年,因靠近顺天大街而得名(今新民大街),是当时长春的地标性建筑。
现在的名字是长春德苑主题公园
△1938年,莱薰门,这是伪皇宫的正门,4名日军哨兵守卫。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伪满皇宫博物院,坐落于光复北路5号。
△1939年,长春车站里的“亚细亚号”火车。
时速高达90公里,是当时亚洲速度最快的列车。
△1942年的顺天广场,地面绿草茵茵,房屋高大气派,如今的名字是长春文化广场。
△1945年,大同街上的时尚女郎,当时日本已经投降。人们的心情都很不错。
△1948年6月18日,国军6名女兵的合影。
当时正是围城期间,但她们的妆容却相当精致,丝毫没有物资缺乏的状态
△1948年10月,解放后的长春,三名出城挖野菜的少年,很是高兴。
时隔70多年,长春已发展成为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大都市,却依旧保留着那份独特的韵味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