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大西北,看尽黄河水
这就是中国最长的城市——兰州。
这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处丝绸之路咽喉,黄河穿城而过,两岸山峦起伏,自古便是西北重镇与商贸中心。
1935年,美国摄影师哈里森·福尔曼,跋山涉水来到兰州。
当地雄伟的城墙、古朴的民居、热闹的集市,令福尔曼震惊不已。
为了留下这难得历史画面,福尔曼在兰州城里走街串巷,拍摄了一系列照片。清晰记录了1935年,兰州的人文风貌。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些照片,来看看旧社会时代的金城风光!
△兰州护城河上的水车,远处的城墙历经700多年风雨,依旧巍然挺立
△兰州城墙顶部,平整宽阔,并排跑几辆汽车都没问题,不愧是“金城汤池”
△兰州城墙远景。
兰州城墙始建于宋代,有700多年历史,50年代为扩城修路,开始逐渐修建拆除。
进入80年代,城市规模增大,拆墙步伐也自然加快。
到90年代后期,城墙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宏伟的高楼大厦。
△兰州黄河铁桥,当时的名字是“中山桥”,下面都是卖西瓜的摊贩
始建于1908年,由于清朝工匠,没有修建铁桥的技术。
因此建桥用的钢材,包括每一根铆钉、铁条和油漆,都是从德国运来。总共耗费了36万两白银。
时隔100多年,依旧横跨在黄河之上
△从水北门眺望铁桥。
这里是城内汲取黄河水的重要通道,旧址位于今永昌路北口。
△兰州迎恩门,当地人俗称东稍门,始建于1447年,有500多年的历史。
当时门上还写着“衣冠要整洁,行路要听指挥”的标语,可见当时兰州对公共秩序,已经相当重视。
如今,这座城门早已消失不见,旧址位于今东方红广场东口十字
△兰州西大街,当时路面正在整修,显得泥泞不堪。
如今这里是张掖路与中山路交叉口附近
△兰州承恩门,消失于1954年,旧址位于静宁北路与张掖路交叉口
△白塔,周围还是荒凉的黄土地,连棵树都看不见。
如今这里已经是郁郁葱葱的白塔山公园。
△中正路的古牌楼,飞檐斗拱,很是气派。看匾额上的字,应该是一座寺院。
如今这里名字变成了“酒泉路”
△兰州鼓楼,始建于1786年,坐落于城市中心地带,消失于1950年,
原址在张掖路中段,与府城隍庙正对的十字路口上。
△鼓楼下面的大奔,可见兰州商贸之繁盛。
△兰州城里的小贩,卖的是文房四宝和瓷器,看起琳琅满目。
但生意似乎不太好,小贩无聊的袖着手,站在摊位前苦等。
△兰州雷坛河上的卧桥,修建于明永乐年间,有500多年的历史,
每到春天,这里会出现兰州八景之一的“虹桥春涨”
上世纪50年代末消失。
△雷坛河边的一名村妇,神情的疲惫背着孩子。
她的这身装束,就是当时普通人家的标准穿戴。
△兰州城里的一位大爷,正坐在自家门口晒暖。
这种蓝色土布大棉袄,是当时最常见的御寒服饰。
△黄河渡口的羊皮伐,居然装了一辆汽车,也不怕超载了!
△兰州郊外的一个黄河渡口,水流很浅,人们纷纷涉水而过。
△兰州城内的一群小朋友,各个面色红润,衣着整洁,看起来生活不错。
时隔90多年,他们的后代都已经步入老年了。
以上这些老照片,让我们看到1935年的兰州,真不愧是“黄河明珠”,九十多年前,就展现出了蓬勃生机与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