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记载:公元前111年,汉朝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大军征讨南越国,在追击叛军的过程中,汉军顺势渡过琼州海峡,登上了海南岛。
第二年,汉武帝下旨在此设置珠崖、儋耳二郡!使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原王朝,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
这座海岛,位于大陆最端,四季如春,风光旖旎。
唐宋之前,还是流放“逆臣”的地方,后来,逐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及至近现代,更是成为了著名的商贸区和度假天堂!
那么,100年前的海南岛是什么样?
今天,让我们通过外国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来看看百年前的琼崖风光吧!
△1916年,海口的明昌塔,始建于明代,高34米,矗立在夏瑶村附近,被誉为“琼州第一塔”
△1906年,明昌塔下的农田,这头水牛真的好瘦啊!
△1909年的海瑞墓,修建于万历十七年二月二十二日(1589年4月6日),有400多年的历史。
上世纪60年代消失,1983年重建。
△1913年,海口美舍河边的民居,古朴典雅,静谧安详,青砖黛瓦间,透露出岁月的静好。
△1918年,海口骑楼老街上的民居,浓浓的岭南风格。
△1920年,海口城内的街道,3辆造型奇特的独轮车缓缓驶过。
△1920年,海口城内的花店
△1920年,海口郊外的村庄,还都是简陋的茅草房
△茅草房的特写
△村庄里的作坊,看不出来有何用途。
△村庄里的富户,住的是砖瓦房,还有长工负责放牛。
△替富户放牛的长工,这些牛倒吃得膘肥体胖
△1922年,三亚附近的水田,一群村民正在插秧。
当时还没有旅游业,当地村民都以种地为生。
△耕田的水牛,由于海南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这里的稻谷一年三熟。
可是当时没有化肥,水田产量不高,村民经常需要采摘果实充饥。
△村里的孩子,从装束上看,他们是黎族
△1924年,五指山下的黎族妇女,都背着传统的大斗笠,似乎准备出远门。
△1924年,正在刺绣的黎族妇女,围观的几名观众,都没有穿鞋子。
旧社会的贫穷与落后,可见一斑。
△1924年,正在织布的黎族妇女,这种古老的手艺,如今已经失传。
△1925年,白沙附近的黎族村庄
△村庄里的黎族猎人,手拿老式鸟铳,看起来彪悍迅捷
△村庄里的黎族妇女,身着传统服饰,脸上还有纹饰。
△村庄里的一群黎族男子,都好奇的看向摄影师。
1927年,海口城里的商业街,大概位置在如今水巷口和骑楼老街交汇处
△1935年的海口水巷口,街道上已经出现电线杆,说明这座古老城市,正在进入电气时代。
通过这些老照片,我们看到了100年前的海南,除了少数城镇,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原始的农耕状态,这些村民,可能一辈子都出不了村庄。
远远不如现在的交通便利,繁华热闹。
如今的海南,更是褪去了百年前的原始与闭塞,焕发出了崭新的生机与活力!这颗岭南明珠,未来必将更加璀璨!
以前自驾游跑到琼海去玩,有个南海博物馆,免费的。里面东西很多,其中有介绍海南黎族,海南黎族有三四种吧,黎话的口音,黎族的服饰都是有区别的。里面的黎锦没有失传,只是现在制作的人少了,而且平时他们不穿传统服饰,重大喜庆日子就会有人穿。老婆是黎族人,这些年政府加大投入和补贴,有意识的宣传鼓励保留黎族传统文化。这么些年都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变化[呲牙笑]
除了香港、澳门、上海、北京,百年前哪里好?就算这些百年前照样茅草屋一大堆
100年前哪个地方有游客?只有流串人员
这踏马是水牛?
那个给小编科普一下!你说的那个织布是在织黎锦!现在没有失传就是做的人少了!保亭槟榔谷景区就有现场展示!
四十年前的海南也不可想象!
海南解放晚,发展也晚,可能和海南人小富即安,不出远门的性格也有关系
哪是水牛 明明是黄牛
我97年来海南,那时也有很多人不喜欢穿鞋子 ,鞋子走路穿,走完路一坐下就脱。
海南那个塔旁边还是个大马路,就一个塔在那里,周围还围起来,进入那个海滩子还得交钱
一百年前我爷爷还是年轻小伙子呢[得瑟] 那时候都是穷人
一百年前一个游客都看不到,到底有多脑残才写得出这张文章。
现在的海南除了海口和三亚经济好点,,其它地也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