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不等于战斗力!伴随二战德国走向失败的德军军服,高清大图

素手烹茶时 2025-04-02 18:16:27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入国会大厦。当天下午,希特勒在地堡中自尽身亡,海军元帅邓尼茨成为了德军新统帅。

此时的德军,尽管还有700多万人,但实际战斗力早已崩溃。

5月7日,邓尼茨派遣约德尔大将前往法国兰斯,向盟军总部投降。但是在兰斯代表苏联签字的,只是少将级别的苏斯洛巴洛夫。

这让斯大林勃然大怒,拒绝承认投降,命令苏军继续追击。

于是在5月8日深夜,德军元帅凯特尔在柏林郊外,向苏军元帅朱可夫再一次签署了投降书。

尽管投降两次很不体面,战斗却并未结束。

因为驻守布拉格的90万德军残部,惧怕苏军报复,试图西逃向美军投降,结果被苏军快速围歼,直至5月11日才彻底停火。

至此,曾经在欧洲战场上耀武扬威的德军,开始成群结队走进战俘营。

他们有人穿着1940年闪击法国时的M36野战服,有人穿着新型橡叶迷彩罩衫、甚至还有人穿着一战时的德国军服,简直就是场大杂烩。

那么二战初期的德国军服,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通过一组罕见的老照片,来看看这套华丽与罪恶并行的服饰!

△“大德意志步兵团”的阅兵礼服

△二战德国陆军中校礼服

△二战德国陆军上将常服

△二战德国空军上将常服

△二战德国海军少将礼服

△海军陆战队将官服

△装甲掷弹兵师的常服

△德国最精锐的第6集团军,在出发前的举行阅兵式,他们最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全军覆没。

△拉脱维亚第一掷弹兵师,全部由拉脱维亚人组成,在苏军看来,他们是依附于德军的伪军。

除了臂章有区别,他们服装和装备,完全按照德军标准执行。

△二战德军服装的剪裁,强调“倒三角身形”。

搭配银色铝制鹰徽、红色领章与黑色长筒皮靴,战场实用性一般,但视觉震慑力很强。

△M35钢盔正面,这是二战德军的标志性装备,总产量达到1200万顶。

△M35的侧面

△M35钢盔远照

△M35钢盔近照。

颜值很高,但M35的护颈过大,被子弹命中护颈,钢盔就会受力不均,容易勒断脖子。

因此在二战结束后,M35钢盔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被苏军狙击手打穿的M35

△德军的M30型防风镜,主要在沙漠地带使用。

△二战德军的冬季围脖

△二战德军的雪地作战服

△1941年,慕尼黑啤酒节上的德军

△德军制式军大衣,腰间垂下匕首,代替了指挥刀。

△二战德军的勋章,这些五花八门的勋章,和亮闪闪的配饰,别在服装上能彰显威严,令人望而生畏。

△弗里德里希·康拉德·温克勒,他是德军一名步兵上尉,1942年10月进入斯大林格勒,1943年1月被俘。

注意看他获得的勋章,包括银质步兵突击勋章、一级与二级铁十字勋章、银质战伤勋章、东线冬季战役章。

其中的“步兵突击勋章”,被掰成了两截,以显示,在斯大林格勒获得勋章的残酷程度,跟别的战场不一样。

△掰成两截的勋章

△国会大厦前的苏军士兵,正在把玩德军的勋章,曾经代表荣誉的勋章,变成了随意丢弃的垃圾。

△德国空军元帅戈林。

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如果身材不好,再华丽的服装也穿不出效果。

△德军士兵杨景钟

此人经历,令人叹为观止,他原本是一位朝鲜裔日军,在诺门罕之战中被苏军俘虏,后加入苏军。

1943年的图阿普谢防御战中,被德军俘虏,又加入了德军。

1945年与美军作战时被俘,关进了盟军战俘营。

照片中,杨景钟身穿德军制服,体型瘦弱,完全没有挺拔威严的感觉。

△二战后期的德军,在寒冷的冬天里,连手套都没有。

1944年盟军大轰炸,摧毁了鲁尔工业区,德军军服面料中羊毛比例,从70%骤降至20%。

标志性的银灰色,也简化为田野灰(M42型),甚至鞋底变成了纸板。

二战德军的制服,虽然很华丽,但实用性却并不强,毕竟打仗又不是T台走秀,能防寒、好活动、能隐蔽、便于生产才是最重要的。

过于花里胡哨的设计,上了战场就纯属累赘!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