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不可思议的文物?5000年前开颅术,玲珑剔透的鬼工球

素手烹茶时 2025-03-30 21:36:06

△春秋战国时代的咸鱼干,由于含盐量极高,存放2400多年,依旧保存完整,是真正的千年咸鱼,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

俗话说“咸鱼翻不了身”,原来是有道理的。这都2400多年了,还是一条咸鱼!

△云梦睡虎地4号墓:两千年前的家书,藏着普通人的悲欢

这是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大哥“衷”的家书,距今已有2248年,里面的内容令人心酸。

要钱要衣服:兄弟俩在外征战,衣服却需要自己准备,由于家中无钱,建议大哥向“垣柏”借钱,并连用三个“急急急”。

战场实况:他们参与攻打淮阳的战役,但楚军反扑,淮阳成了“反城”(叛乱之城)。黑夫说“攻反城久,伤未可知”,可见战况激烈。

家长里短:问候母亲、嫂子、姐姐,甚至邻居家的老人,还操心三姐的婚事“定没定”,新媳妇有没有照顾好家里老人?

这两封家书,颠覆了人们对秦军“虎狼之师”的想象:

原来秦军不发军饷和衣服,士兵需自备物资,若家里没钱买,就可能冻饿而亡。

从信上看,黑夫和惊,大概率是李信率领20万秦军,他们最后的结局是全军覆没……

而且大哥带着家书入葬,而且还搁在枕头下面,说明他的弟弟,都没能回来。

不同于史书中的帝王将相,它们记录——要钱、催婚、报平安,和现代人的烦恼惊人相似。

这背后,是两千多年,都没有变过的情感和家庭模式。

△马踏飞燕,跑步的姿态是顺拐!

其实马跑步,原来很随意的。是人们故意把它们训练成顺拐跑,这样跑起来平稳,马背上的人可以射箭。

△但是马顺拐跑的时候,头部就会歪向左边。马踏飞燕铜像,说明汉人工匠,对马的造型拿捏的非常准。

△清代的鬼工球,远观浑圆剔透,宝光四溢,近看球体分数层,层层相扣,每层皆可自由转动!

最神奇的是,它是在一块材料中,慢慢往里雕,一层一层逐渐雕成的,每一层都是活动的!

△清代的鬼工球,最多达到了9层,这种技术,在当时经很先进了,可惜没有用在工业方面,而是用在了这种赏心悦目的东西上面。

△战国时代的棘轮,这是一种擒纵结构,配合绳子和滑轮提升重物。

从地下粮仓提升粮食时,绞车收卷绳子,中途一停下来,它能自动卡紧,防止往回打滑,省力又安全。

很难想象,这是2000多年前的物品

△西汉的猪蹄,在嘉峪关戈壁滩上出土,根据技术分析,猪蹄已经烧熟,却还没来及吃。

嘉峪关是抗击匈奴的第一线,当时厨师刚刚做好猪蹄,将士们准备享受美味,结果帐外突然传来出击号声,于是披甲上阵出关打仗,本想归来再吃,没想到马革裹尸还。

猪蹄也逐渐埋入大漠之中,并脱水保存了2000多年。现存于嘉峪关博物馆。

△杭州博物馆里的南宋“水晶壁”,连绳子都是原配。

水晶壁清澈透亮,比现代工艺的加铅玻璃看着还要纯净。绳子更是历经千年而不朽,不知是什么材料做成。

△5000多年前的头盖骨,现存于山东博物馆,这个头盖骨后部,有个31毫米×25毫米的孔洞,根据检测后发现,孔洞出现5个月后,此人才去世。

也就是说在5000多年前,此人做了个“开颅手术”,并且还存活了5个月!

当然,也有可能是两个部落交战,其中一人脑袋,被对方打了一个大窟窿,当时没有死,回去后又坚持了5个月。

无论是那种情况,按照当时的医疗水平,都是匪夷所思!

这些匪夷所思的文物,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25-03-31 18:31

    不是我泼冷水,能有墓室的能有精美陪葬品的文物。在过去大部分也是有地位有财力的人。平民很少拥有持有的。比照现在,你能有私人飞机嘛,你能有豹子车牌号嘛,每家都能有家庭保姆吗,普通老百姓就是死了挖个坑,放点铜钱或者几个苹果桃子生前用过的物件。在次些棺材都用不上,更别说买砖料请公匠盖墓室了。看出土这个那个的。把阶层按金字塔模式对比一下。永远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