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80年代的“老成都”,居然是这个样!

素手烹茶时 2025-02-21 00:45:27

80年代的成都,没有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没有拥挤不动的旅游人群。

人们住在老式民居,或者单位分的筒子楼里,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生活节奏简单而缓慢。

那样的成都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通过40年前的老照片,领略80年代成都风光!

△80年代的成都公交北站

当时成都电车有五条线路:

电1路:火车北站—新南门

电2路:西门车站—九眼桥

电3路:牛市口—通惠门

点4路:火车北站—中医学院

电5路:火车北站—九眼桥

△当时的成都公交,上车4分,全程1角2分。

△80年代,成都街头的熟食摊,没有添加剂,全靠大料出味

△80年代的小南街,两辆拉煤的架架车,面对面交错驶过。

当时汽车很少,架架车就是主要运输工具,力气大的,一次能拉1000斤

因此俗话说“七十二行,架架车为王,杠子拉断(车轴),颈项拉长”

△80年代的成都火三轮,这就是最常见的“出租车”。

纯人力驱动,百公里消耗10个馒头

△80年代的成都街道,还是老式水泥路,时间一长,路面就坑洼不平。

△80年代的胜利西路

△80年代的,人民南路与东御街西御街的交汇处。

这幅巨大的宣传画,你还有印象吗?

△80年代的牛市口汽车站

△80年代的杜甫草堂

△80年代的人民公园,当时门票是5毛左右

△80年代,成都街头的电影海报,当时电影票三毛左右

△电影院门口一对父子,标准的80年代穿戴。

△80年代的成都街头,一位母亲用自行车推着女儿逛街

△80年代,成都一个拉货的小伙子

他的三轮车胎,气亚不足,所以蹬起来相当费劲。

△80年代,成都街头的服装摊

△80年代,西大街的肉店

△80年代的长顺街,门面还是老式的木板房

△80年代的青年路,生意正如日中天。当时在这里买一套高尔夫,要200多!相当于半年的工资。

△80年代,新南门的“热盆景”火锅,当年生意是真火爆。

△80年代,成都街头的小人书摊,看一本2分左右

△80年代,成都郊区的菜地,旁边的民居,还是泥胚茅草房。

80年代的成都,虽然没有如今繁华,但透露出的质朴与淳厚,却令人难以忘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