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的旧社会,原来是这样!1933-1943年,德国女人拍到的影像

素手烹茶时 2025-02-21 00:47:00

真实的旧社会,到底是啥样?

1933年——1943年,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在中国居住了10年

在此期间,她用相机,定格了许多平凡而珍贵瞬间,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记录了下来。

下面,我们就跟随赫达的镜头,来感受一下旧社会人文风貌!

△1933年,北平的一座寺庙,雕像栩栩如生,地上的铜钟也是古朴典雅,放到现在,妥妥网红景点。

可是当时动荡不安,寺庙也变得破败不堪。

△1933年的故宫太和殿,同样是缺乏维护,变得杂草丛生。显得荒凉而落寞。

△1935年的金水桥,一位须眉皆白的老大爷,正挑着纸花在叫卖。

他气度不凡,但是衣衫破旧,显然是家道中落,被迫出来谋生。

△1936年,北平城里的街道,没有高楼大厦,都是低矮的民居。

△1937年,天津卖糖葫芦的小贩,露出了一个局促不安的笑容。

△1938年,胶东的一个乡村,屋顶用茅草搭建,显得古朴而简陋

△乡村内部的道路,路面用青石铺就,居然还有一家理发店。

看来这个村庄规模不小!

△村庄的祠堂,一对父子坐在台阶上晒太阳,享受着秋日的温暖。

△1939年,沧州城内的一个中年汉子,正用毛驴往家里送炭。

那时候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冬天取暖全靠这个。

△1940年,承德郊外骆驼商队,慢悠悠走在河边。

△常年在外面奔波,把老板晒成了古铜色

△1941年,徐州郊外的村庄,几个农民正在踩车取水。

△1941年,稻田里的水牛,一天最多能耕3亩,真是又累又慢。

△1941年,山谷中商队。

在这种地形里前进,要时刻提防匪患的威胁。

△1942年,济南城墙顶上的古树,枝繁叶茂,与城墙融为了一体。

△1942年,济南城内的民居,修建在一条小河边。

大家伙边洗衣服,边聊天,很是热闹

△1943年,南京明孝陵的石兽,隐于荒草之中,显得孤独而庄严。

△1943年,南京城外的寺庙,四周绿树环绕,犹如一副静谧的水墨画

△庙内的坚牢地神雕像,面容慈祥,目光深邃,栩栩如生。

这雕塑水平,堪称鬼斧神工!

△1943年,南京街头的烟摊,种类繁多,琳琅满目。

但老板娘确是眉头紧锁,显然生意不是太好。

△1943年,南京玄武湖,当时还没有开发,景色原始而秀丽。

△1943年,紫金山上的一对姐弟,两人衣着整洁,应该家庭条件不错。

这些影像,让我们看到了旧社真实面貌,大家都为生计疲于奔命。

那些本应游人如织的景点,却空空荡荡,显得格外寂寥,令人心生悲凉。

庆幸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好的年代!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