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念直播预告
「此念」将邀请黄翔,一起探讨「新学期,大脑这样学更聪明」,3月1日,视频号:此念,19:30直播,欢迎大家预约观看!

▲ 图片来源:Felicita Sala
导读
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是自己寻找和定义的,人出生的时候没有说明书,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出生就是最大的意义。
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才能为自己赋予人生的意义,这其实是人生最大的自由和幸福。
人生有三件事情很重要,第一件事是锻炼身体,第二件事是获得财富,第三件事是寻找意义。
具体该如何做呢?
——cinian——


01
人生有三件事情很重要

▲ 图片来源:Felicita Sala
张慧:学习有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之分,怎么定义什么是主动学习,什么是被动学习?
黄翔:一般来讲,有目标和任务的学习叫“主动学习”;整个过程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偏“被动学习”。
我们要让大脑更专注或更有效率,一定要给大脑设定明确的目标。
假设我们的大脑里有4个小球,如果这4个小球各往各的方向走,我们的状态就不专注,比如我既想着张慧老师,又想着脑科学,又想着我现在要直播,又想着我明天要吃什么,这4个小球各往各的方向走,就会不专注。
专注的状态是,我大脑里的4个小球排成一队,指向同一个目标,就像打靶有明确的靶心,所以目标很重要。
开车很简单,我们上了车并导航之后,第一件事情是我们要知道自己的定位,知道我现在在哪里;第二件事是我要输入目的地,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最后我们才能上路。
很多人做司机的时候思路特别清晰,可是走自己人生之路时,思路就没那么清晰了,每天就是上班下班,没有目标,也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每个人在未来路上想要走得更长久更成功,都一定要有自己清晰的目标,搞清楚自己的定位。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都可以提高,但提高的方向不一样,提高的倍数或质量也不一样。
训练大脑和训练肌肉其实差不多,主动学习相当于我们主动去健身房训练,我们主动举哑铃,肌肉一定会长得更好。
被动运动是我们去按摩肌肉,也有人帮我们动,我们也会觉得爽,但是被动训练很难练出肌肉。你见过哪个人特别喜欢按摩,按了10年以后就能按出一身毽子肉?没有。
所以,主动学习肯定比被动学习要强得多,我们一定要给大脑清晰明确的目标。
张慧:我学习了一会儿之后,会玩儿两个小时,我目标感不够明确时,摸鱼的时间就长。现在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说不带功利的学习更快乐,另一种声音说获得快乐也是学习的目标,我怎么理解?
黄翔:我不是特别喜欢“功利”这个词,我认为学习是一件让人进步或者快乐的事,让自己快乐其实也是一个目标,这算不算功利呢?我认为这不算功利,让自己成长和进步是很有意义的事。
学习本身就是大脑的需求,大脑对信息的喜好,和食物是一样的。
我们的身体是吃食物的,大脑是吃信息的,身体喜欢吃新鲜的食物,不喜欢吃腐烂的、陈旧的食物,大脑也喜欢新鲜的信息,不喜欢陈旧的东西。
学习就是大脑吃信息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喂给大脑高质量的信息,而不要喂给它千篇一律的重复的信息,或者低质量的陈旧的信息,否则大脑就会特别不爽。
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意义非常重要。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总是没有动力,其实这是价值观的问题。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也不知道为自己为什么而奋斗,就会感觉人生很虚无。
古希腊神话有这样一个故事:西西弗斯国王是希腊半岛柯林斯城的国王,他能力很强,但他得罪了宙斯被打入地狱。
宙斯惩罚西西弗斯把一块巨石从山脚下推到山顶上,但石头非常重,他每次推到了山顶,巨石哗的一下就滚下去了,西西弗斯就必须把巨石再推上去,但是推上去又滚下来……
就这样周而复始,重复枯燥无味的机械工作,是最可怕的惩罚。
这个故事看似荒谬,但是仔细想一想,西西弗斯国王推石头的状态像不像我们的人生?小时候,这个石头可能是我们繁重的学业,也可能是老师的一张奖状,一句表扬,一朵小红花;长大以后,这个石头是我们的车贷、房贷、孩子的养育……
我们周而复始地推,完成任务又再推一次,完成任务又要再推一次,我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所以很多人困惑为什么自己每天不断地重复地工作,好像把十年或二十年过成一年甚至一天,我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在哪里?
后来我看了哲学家加缪的书,他重新解读了这个故事,加缪说:“我们必须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因为西西弗斯赋予了推石头以意义,神这样惩罚他,但他推石头本身就很快乐,他找到了意义。
人生的意义和幸福是自己寻找和定义的,人出生的时候没有说明书,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但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意义,我们才能为自己赋予人生的意义,这其实是人生最大的自由和幸福。
所以人生有三件事情很重要,第一件事是锻炼身体,第二件事是获得财富,第三件事是寻找意义。
参加工作以后,我们生活会有很多的重复,一地鸡毛,也有很多很无聊的事,但是我们在推石头的过程中,或许可以寻找到属于我们的意义,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 图片来源:Felicita Sala
张慧:在找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赋予学习意义的过程,学习本身就是意义。就像我写一些文章,写本身对我来说就是反馈,就有快乐的感觉。我们该如何启发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呢?
黄翔:我们和10岁以下的孩子讲人生的意义和目标,可能他也听不懂,不如我们给他更具体的目标和奖励,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很有意义。
比如:我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成绩,我的妈妈会更开心,我的爷爷病就好了;我能更认真地学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我的爸爸会带我去某一个乐园,进行某一次旅行,或者我能得到一个具体的礼物,这个礼物可能是叶罗丽、魂斗罗或某种游戏。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可以让孩子列一个“心愿清单”,列出来之后,孩子每达到一个目标,有了小小的学习进步,我们就给他勾一下,代表完成了这个目标。
勾着勾着,目标完成得越来越多,回过头来看,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原来学习过程中我达到这么多的目标。
关于人生的意义,能够为社会提供多少价值也很重要。
我们的工作到底帮助了多少人?我们帮助的人越多,收到反馈的时候就越快乐。因为别人在感谢我们的过程中,大脑会分泌大量的内啡肽和多巴胺,让我们感到更快乐。

02
如何让自己更专注?

▲ 图片来源:Felicita Sala ▲ 图片来源:Felicita Sala
张慧:专注的时候大脑里有四个小球,这四个小球的说法就是一种比喻,而不是说我大脑里有四块区域像小球一样,是吗?
黄翔:是的,这是一种比喻,它不是四个区域,而是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在我们的前额叶。
前额叶发达,我们的专注力才会强,但是孩子的前额叶不够发达,所以他们的专注力不会太强。
专注力本身的时间长度其实也和人的年龄相关。5岁以下的孩子,专注的时间就是5到10分钟。
随着前额叶发育的不断进步,专注的时间也在不断地延长,7-9岁的孩子专注力是15-20分钟,10-12岁的孩子专注力是25分钟,所以小学的课程设置在35分钟左右,因为更长的时间孩子没法专注了。
这和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不一样,我们以前读书是45分钟一堂课,现在教育部门接受了脑科学的建议,把课程时长变短了,符合大脑发育。
到了高中以后大脑的专注力就又会延长,很多人可以达到1个半到2个小时,可以深度地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了。
所以专注力和大脑的发育是有明确关系的,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要理解孩子,我们觉得孩子不够专注,可以给他更多地关注,带领他训练专注力。
具体怎么练呢?我们一定要培养孩子意识的秩序感,让孩子有目标。
怎样才能让孩子有目标感呢?要让孩子自己写目标。
我希望高年级的同学在正式学习功课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未来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学习时间里,我到底要学什么内容?我要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问题:我解决这些学习问题大概需要多长的时间?
第三个问题:我学完了之后,怎么评估我到底解决了问题没有?
如果这三个问题都回答出来了,孩子在小阶段的学习过程中目标感就很强烈了,这样就会敦促孩子集中精力解决问题。
孩子的任务,一定不要是舒适区的任务,也不是困难区的任务,而是拉伸区的任务。那个果子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摘到,也不是怎么跳都摘不到,而是踮起脚尖刚好能够到一点,这种学习任务最容易激发孩子的专注感。
当孩子进入了心流之后,大脑就会分泌大量的快乐激素,包括内啡肽、多巴胺、五羟色胺等等,孩子在专注的过程中非常快乐。
孩子一段时间不做这件事的时候还会想念,就像外科医生很久不开刀了手就会痒,因为手术的时候太专注太快乐了。
张老师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您在不演出的时候是不是特别盼望演出和分享?
张慧:是的,我有一个方法,我家里面有很多小沙漏,有15分钟的,也有30分钟的。时间比较紧的时候,我就给自己15分钟,大部分时候我会用30分钟的沙漏,规定这30分钟就专注当下的这件事。
黄翔:这就是“番茄钟学习法”,我们定好时间就把手机关机,把所有干扰我们的东西放在一边,就专注在眼前的事情上,这样就能训练我们的专注力,这是特别好的方法。
我们在专注学习的过程中,是学新知识,还是做熟练的工作,大脑发生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学新的知识,比如我不会骑自行车,我在学习骑自行车的时候,大脑的额叶、顶叶、颞叶等都可能被激活,不断地编码和重组知识,让外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是大脑的整体激活,这也能产生心流状态。
如果我骑自行车已经骑得非常好,我做手术已经做得非常好,我打羽毛球打得很好,那我专注的时候,前额叶和顶叶反而会关掉,大脑皮层有可能耗氧量大幅度减少,大脑最深处的基底节会亮,它是不需要思考的,就像我们的自动操作系统一样。
所以我打球打得很熟练,或者开车开得很熟练,是不需要意识参与的,甚至我在开车的时候还能想很多问题,我在打羽毛球的时候,对方的球怎么扣过来,我想都不用想自己就会去接,这是自动操作系统,脑科学有一个形象的讲法叫“僵尸系统”。
武林高手练功练到最高的境界是忘记自己。忘记自己是最高级别,因为大脑把所有的能量都推给基底节了,让基底节用自动操作系统完成这个任务。
但是如果我们问一个扣球扣得很好的人:“你扣球的时候到底是怎么扣的?下次扣球时能不能想一想你是怎么扣的?”下次他可能就扣不好了,因为意识介入人就分心了。
所以,最高层次的技术,一定是熟练功以后把意识系统关掉,进入无意识的心流状态。

▲ 图片来源:Felicita Sala
张慧:当我们看到抽象概念居多的资料时,需要偶尔读出声或者默念这行字才能让自己理解或记住,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黄翔:我们去问任何一个人:“你喜欢看文字的书还是喜欢看视频?”几乎所有人都会不假思索的说:“我喜欢看视频。”
因为看视频不需要动脑,大脑耗能很低;看书的时候要不断动脑,要把数字的信息捕捉下来,抽象的东西捕捉变成具象的,大脑耗能很大。
其实我们对大脑一直有误解,以为大脑是很勤奋的器官,其实大脑是很懒惰的器官,因为大脑是从远古社会走过来的,远古社会吃了这一顿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所以节能减排是大脑最重要的事情,否则我们的祖先就生存不下来,也没办法繁衍后代。
所以大脑能做节能的事,就一定不会做浪费精力和能量的事。
如果我们让大脑没有目标的学习,它一定会去刷短视频、电视剧,边看剧边喝快乐水、啃薯条,因为这太不耗能了,并且是补能量的过程,这是大脑原始的需求。
当我们有了目标以后,再看一段我们原来没接触过的非常抽象的文字,一定要集中特别大的专注力,花特别多的能量才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具象的理解。
因为难度过大,大脑就容易分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嘴巴里念念有词,念着这一段话,去理解这段话,逼着自己专注于这段话。
但是,在念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专注力放在发音上:我念对了没有?我的声音有没有磁性?我们得关注这段话本身,最好是情不自禁地把它念出来。
我以前在医学院图书馆的时候,很多人看书就情不自禁地划线、念出来,这其实是非常专注的表现,但是旁边的同学就会说:“你声音小一点。”
情不自禁地念出来才最有效果,我们刻意地念,特别关注地念,其实效果不是太好。
张慧:专注是不是也分等级?超级专注是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有点专注的时候外界有声音,我一下子会被吸引住?
黄翔:对,有高度专注,也有普通的专注,低度的专注。
如果学的知识太难了,我们很难专注,还会情不自禁地想睡觉,比如我每一个字都看得懂,但是它连起来我就看不懂了,这其实是过于难的状态,大脑就没办法专注和进入心流状态。
为什么我们能专注?为什么我们能记住一件事情?因为大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件事情和我的生存是有关系的。
如果这件事情和我的生存有关系,我肯定要很专注,因为我要生存的更好;如果这件事情和我的生存没有关系,我为什么要专注,要记住呢?大脑在接受任何信息的时候,都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如果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是连起来我就不认识了,大脑就会认为,这件事情跟我的生存没有关系,不如我就“关机”睡觉,这就是大脑的原理。
所以,如果我们想让大脑专注,或者让大脑容易记住想学的东西,就一定要证明给大脑看,这个学习任务或者知识和我的生存有关系。

▲ 图片来源:Felicita Sala
张慧:我有时进入不了专注状态,有什么方法能让我比较快地切进专注的状态呢?怎么向大脑证明我学的内容跟生存有关呢?
黄翔:家长或者老师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学习的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孩子的兴趣点就找到了。
比如孩子要学浮力定律,感觉很难,我们可以带孩子去浴缸里洗澡,问孩子:“你有没有发现把橡皮小鸭子沉下去,它自己会起来?”
这就是跟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且在洗澡的过程中我们提到了“浮力定律”,孩子也会很专注地听我们讲。
赫农王让阿基米德检验王冠是否是纯金的,里面有没有掺银子,他让阿基米德思考方法。阿基米德时刻思考,试图解决这个难题。
有一天,阿基米德坐在澡盆里洗澡,突然产生了灵感,他想到把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不同,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所以,如果我们要让孩子们有兴趣,或者让孩子们觉得这些知识和自己的生存有关,就一定要跟实践联系在一起,和最普通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第二,学生为什么会拖延?有些学生拖延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都起不了床;写作业时一会上厕所,一会打电话,一会肚子痛……
从大脑的角度来看,拖延是对大脑的自我保护。现在让我们去做作业,我们会拖延,但现在告诉我们中了500万,就在家对面领奖,我们一定不会拖延。
我们会拖延,大概率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出于恐惧而拖延。
有人要我们坐飞机到南极去跟企鹅拍张照片,再坐飞机到北极去和北极熊再拍张照片,然后吃顿烧烤再回来,我们就会开始拖延了,为什么?
因为我们对这些完全不了解,到南极和北极过程中会不会被熊咬?会不会被企鹅打?
拖延是因为大脑恐惧,我们不知道即将要完成的任务带给我好处还是坏处,所以拖延是对我们的一种保护。
当我们知道这一点时,就可以为孩子设计学习任务,不要让孩子恐惧,其实学的东西没有那么难,不要设置太难的东西。
另外一种情况是因追求完美而拖延。
拖延的孩子最常见于完美主义者的家庭,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特别高,孩子不管完成的多好,家长都要指指点点,这个完成的不够,那个完成的不行……这样孩子就会养成完美主义性格,总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
这些孩子认为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要求,就会产生恐惧,甚至产生“讨好型人格"。所以,拖延的孩子最常见于完美主义者的、高要求的家庭。
如果孩子有拖延症,我们不妨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是不是有完美主义、高要求的问题?我们可不可以给孩子多一些宽容,让他知道世界上其实没有特别完美的人?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努力地去做一件事情,爸爸妈妈就很快乐了,不要让孩子对任务心生恐惧。
张慧:提高认知也能够减少恐惧。很多时候恐惧就是因为咱们对那些事情不了解、不熟练。我之前也“完美主义”,对自己要求很高,现在我对自己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现在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已经很厉害了。
黄翔:对,就像脱口秀,我能上台把一段话讲完就是一种成功,不一定每一刻都好笑。人总要成长的,一步一步走就特别好,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关于拖延,还有一个原理叫“伏隔核”。
有时候我们其实不想做家务,但是一旦做起来就停不下来,慢慢找到乐趣了。或者我本来不想收拾房间,但我先整理一下桌子,就觉得桌子都整理干净了,不如拖个地,这时候好像电冰箱脏了,我擦一擦也有成就感……就这样慢慢做下去。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伏隔核。
伏隔核就像苹果的果核,它在我们大脑的中央,是奖赏系统的一部分。伏隔核激活时会分泌多巴胺,我们就会越做越快乐,越做越有劲,就能战胜拖延了。
但是伏隔核有一个特点,不做就不会被激活,做了才会被激活。所以我们一旦做起来,伏隔核就会进入正向循环,慢慢地我们就不拖延了。
如果我们想让自己不拖延,给自己设置任务的起点要很低,比如我想去跑步,不要跑5公里、10公里,我先跑到小区门口。
以前有个特别有名的企业家,他怎么养成健身的习惯而不拖延呢?就是每天做一个俯卧撑。
他对自己说:“我每天做一个俯卧撑,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大的或者小的变化,我都没有理由去拒绝一个俯卧撑,就这样我慢慢地养成了健身的习惯。”
其实做起来就知道,我们不会只做一个,我们会做很多,并且越做越多,同时越做越开心,这就是伏隔核被激活的结果。
比如我喜欢写作,但有的时候我也会拖延,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我明天要写这一段这一章节,我头一天晚上睡觉前,就把word或者WPS打开,把这个章节的名字先打好,第几章?第几节?什么名字?然后把光标放在第一行。
第二天我早上起来就可以直接开始写了,这个起点就很低,我就不会做那么多准备工作,先收拾桌子,再把电脑打开,要输密码,word又打不开……出现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事情,可能我就不想做了。
所以,给自己更少的阻碍因子,可以防止我们的拖延。

▲ 图片来源:Felicita Sala
张慧:还可以结合音乐或者气味提高学习的效率。
黄翔:气味和音乐其实很重要。
人的大脑分成情感脑、思维脑和本能脑,海马回是管理记忆的主要的中枢,海马回位于情感脑。
海马回前面是海马头,海马头前面是杏仁核,杏仁核是管理恐惧、情绪、逃跑或战斗的,它是情感脑的一部分。
哺乳动物的大脑是进化的,第一等哺乳动物只有情感脑,只有很少一部分有思维脑,大部分像狗、猫一样,思维脑很少,但情感脑很发达。
高等哺乳动物思维脑也很发达,情感也很发达,低等哺乳动物就不需要记忆了吗?
其实,哺乳动物都需要记忆,因为记忆让我们更聪明,大脑是不断进化叠加的过程,有情感脑的动物记忆力都很好。
海马回位于情感脑,所以一个东西让我们的情绪大起大落,我们会往往会记得非常深刻。比如脱口秀的高境界叫“喜剧的内核其实是悲剧”,如果我们笑着笑着笑中带泪,就像周星驰的电影一样,我们会对这个情绪和作品印象非常深刻。
情绪的波澜起伏也有助于记忆。
一个老师怎么讲课能让学生们记得更牢?
◎一种特别幽默的老师,让学生很开心,情感可以被激活起来。
但是更强的老师是讲着讲着突然让大家感动了,或者这个老师所讲的内容让大家突然之间有了思考或者深度触动,那这个老师讲课的内容就会被记得特别深刻。
◎第二,气味很重要,嗅球就在杏仁核的旁边,而杏仁核在海马回的后前方,这三个可以联动在一起。
气味和记忆力有显著的相关性,所以很多人闻到一段特殊的气味,就回忆起一段特殊的往事。
某个知识点特别难以记忆,不如突然间给孩子一个气味的刺激,他就把这个特别的知识点和橘子的香味连在一起,或者和现在最流行的某种香味联合在一起,就容易记忆。
音乐本身不是激发记忆的,而是激发我们的神经递质,很多人一起听演唱会或一起高唱红歌的时候,能激发大量的催产素分泌,而催产素可以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亲密。
催产素什么时候分泌,就是妈妈喂奶的时候,妈妈抱着孩子,孩子咬着妈妈,母亲和孩子的大脑都分泌大量催产素,所以妈妈对孩子有无限的爱,孩子也很爱妈妈。
音乐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果我们的男朋友或者女朋友邀请我们去看演唱会,我们一定要去,因为我们和对方在一起听演唱会、同唱一首歌的时候,双方的大脑催产素就出来了,关系会更亲密。
- END -
❍ 三餐怎么吃,孩子全天活力满满?
❍ 孩子上课总是跑神,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
❍一边学习一边听音乐,学习效率更好吗?
家长想要的答案都在
黄翔医生的视频课
《解密脑科学,激发孩子学习力》
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扫码试听课程哦~


课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