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宇宙,孩子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

此念家庭育儿 2024-12-24 15:40:36

▲ 图片来源: Miren Asiain Lora

导读

在天文学家眼里,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中没有永恒不变的时间标尺,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你的一分钟也许对别人来说是一年。

想象到极致,如果我们变成了一束光,空间和时间就都不存在了,宇宙就是一个点。

所有的空间和时间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光的角度上来体会宇宙的存在,才会产生出了不同的念想,这就叫“一念一世界”。

所以,光就成为了宇宙中最神奇的东西。

道德经里说“和光同尘”,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要追随那束光,在这束光中,宇宙的空间和时间没有隔阂,而是一体的。我们依然要活在红尘世界,尽自己的本分,活得踏踏实实,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宇宙中和光同尘。

——cinian——

齐锐

博士,研究员

资深天文科普达人

现任北京天文馆副馆长

北京古观象台台长

01

家长需多带孩子去野外,

让他对自然更感兴趣更好奇

▲ 图片来源: Miren Asiain Lora

毛诗篇:中国跨度这么大,东北和海南,最冷和最热的地方都用二十四节气。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在哪一些地方比较实用?

齐锐:二十四节气在周以前就有了,它的完善是在秦汉时代。

无论是今天还是古代的老百姓,都知道二十四节气,每个地区的人民都会在二十四节气标定的时间节点下,提前或者落后若干天,根据二十四节气的地方性的变种,来指导农业生产。

家长怎么和孩子聊二十四节气呢?比如北京、东北或者海南,和二十四节气到底是什么样的对应关系?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走进大自然,坚持做物候和气象的笔记,观察自然,在我们的地方和时节,是不是出现了二十四节气对应的东西?它是提前了几天,还是落后了几天?

这是二十四节气从时代上的更新,也是从它的分布角度来做完善,对孩子也是很好的教育过程。

现在家长离大自然更远了,如果家长能够放下自己的手机,带着孩子真正到野外,对家长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毛诗篇:天文类的学习,孩子带着家长一起学习,其实效果更好。

齐锐:对,家长回家以后带着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观测,去查书查资料,乐趣都在过程中,还有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各方面讲都是好事,我特别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天文学。

比如大人给用天文学角度孩子讲“后羿射太阳”,和我们小时候听到过的神话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后羿射太阳,其实也是早期的一次天文历法上的很重要的事件,叫做“羿射十日”。

上古时代,我们曾经行用过一种独特的历法,叫“十月历”,十月历是一种纯阳历,和今天我们的公历差不多,只看太阳不看月相。

十月历把一个回归年划分为十个月,每个月36天,这样一年是360天。

今天我们管三十多天叫一个月,之所以用“月”字来定义时间长度,因为它最早的起源是靠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是29天还是30天,长度是从月亮来的,因此叫“一个月”。

如果不是靠观察月亮,而纯粹靠观察太阳,跟月的规律就没有关系了,应该叫“日”。

所以,后来不叫“十月历”了,而叫“十日历”。

不同的部族使用不同的历法,从今天的研究来看,一部分学者包括我自己,都认为十日历来自于西羌部落(也就是夏民族的祖先),他们使用的是一年十个月的历法,叫“十日历”,东夷民族用的是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

谁决定了天下用什么样的历法?

上古的早期没有国家的概念,不同的部族入住中原以后,中原就倾向于用他们的民族和历法。因此中原的上古时期,历法经常变来变去,如果战争频繁,就会出现中原历法混乱的情况。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历法混乱会造成农耕时节的混乱,进而可能会造成粮食的歉收,人民的生存的就会遭到威胁。所以,几千年来,我们对历法都非常重视。

后来,我们在过程中发现,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更科学,更容易指导生产实践,所以淘汰了“十日历”。

从“羿射十日”故事的文献的出处来看,是尧帝让自己的一员叫做羿的大将去改变历法,把“十日历”修订成符合十二月历的历法。

天文官羿去修订“十日历”的这个事件,被后世传说成了“羿射十日”,而我们普通人理解十日就是十个太阳。

尧帝之所以成为被人供为帝,他政绩很重要的一点就命令羿做了这次立法改革。改革以后,由于历法统一了,农业生产一下就规律了,天下大丰收,老百姓就把尧推举成为了当时的帝王,称为尧帝。

我们并不想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未来的天文学家,我们也不需要这么多天文学家。我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天文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从中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对自然有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至于孩子真正从中间到底学到了多少天文的知识,考试能答多少题,其实并不重要。

02

天文是时间最早的起源

家长需要带孩子多观察自然

▲ 图片来源:Miren Asiain Lora

毛诗篇:齐老师,学习历法或者了解历法,对我们有哪些帮助?

齐锐:天文历法虽然听起来有些高大上,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时间历法的规矩之下。

有些规律虽然是天天都在用,但由于接触比较少,很多名词似是而非,所以我们不知道它背后的原理。

天文学研究的对象是宇宙。宇指空间,宙指时间。时间的起源直到今天都离不开天文,天文是它最早的起源。

时间有6个最基本的单位,从长到短叫“年月日时分秒”。一年是地球围着太阳转一圈,一个月就是月亮围着地球转一圈,一日地球自己转一圈。

各个国家历法的制定和发布的权威机构,主要还是以天文台为主。咱们国家时间历法是两个天文台,一个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一个是陕西天文台,现在叫做国家授时中心。

龙年是354天,兔年是384天,长度不一样,为什么比今年长了30天?因为去年农历有闰月,闰了2月。

为什么会闰2月?这就是天文学的观测。

天文学家通过观测通过计算得到,他必须要做出置闰。时间一刻都离不开天文学。

毛诗篇:有的家长想带着孩子启蒙,是不应该先买个望远镜带孩子观测星星?望远镜这么多,到底该买哪一种?观测了以后,我们应该做什么?

齐锐:如果您的孩子天文学还没有入门,我建议您先不要着急买望远镜,而是可以从线上或者线下的途径,让孩子先接触天文学的内容,比如:带孩子参加天文馆的活动,看天文学的书,学习天文学的选修课等等。

望远镜400年前才出现,在长达几千年的过程中,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天文学家,全都是靠肉眼来观天的。

我们观测什么样的天体才需要望远镜?

如果是观察太阳和月亮每天在天上运行的规律,其实用肉眼就可以观察到,不需要任何设备。

我推荐先从一些容易上手的小实验做起,比如几千年前中国就有了“立杆测影”,在地上放一根直的杆子,每天观察杆子,看太阳的投影变化。市场上这种小模型特别多,可以用于教具演示,也可以带着孩子做观测。

累计下来,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你们就可以看出太阳的投影。

说到“立杆测影”,我们可能很难和神话故事联系起来,但其实夸父是中国上古时代早期的天文学家,《山海经》里夸父逐日做的事情是“立竿测影”。

夸父不是空手在跑,他手里拿了一根杆子在逐日影。最后夸父的确是辛苦而死,但是在累死之前,他把手中那根桃木杆子撒了出去,那根桃木的杆子幻化出了一片桃林,叫“邓林”,于是桃李满天下。

为什么把木头撒出来长出这么多桃树,这意味着什么?

上古时代最早的观测就是靠杆子,天文学家手中走到哪都会拿一根杆子,夸父做的事情就是拿着杆子,在中国不同的地方测量太阳的影长。

最早的中国,概念是大地之中的国,大地之中的那座城叫做都城,我们需要去不同的地方观测日影,通过日影的长度的大小的比较,才能找到大地之中,并在最有意义的这个地方建都城。

由于夸父要到各个地方去观察太阳,很辛苦,所以最后就累死了。

但是夸父带了很多学生,最后这些学生每个人都拿着像当年夸父拿的那跟一样的桃木,分布在全国各地去观察,这就是“桃李满天下”的意思。

天文学家这样给孩子讲 “夸父逐日” ,意义就不同了。古人如此勤劳和智慧,他们为了观察自然的天象,甚至不惜牺牲,很有奉献精神,并且还有传承,薪火相传,桃李天下。

我们就是他的后代,今天的天文学家何尝不是接过薪火相传棒的这个人?

通过这些年的科普工作,我感受到一个很大的特点,孩子对天文学感兴趣的程度往往比大人高,因为孩子更接近于天真自然的状态,他们没有被成人社会的很多东西所干扰,所以孩子对星星更感兴趣。

实际上,每个古老文明的早期,我们的先人都需要对日月星辰进行观察,把握规律之后才能够适应。我们知道了太阳什么时候落,什么时候天黑,春夏秋冬又是怎么回事,我们的民族才能生存到今天,否则可能我们早就被饿死了。

所以,我们的文明越古老,实际上离自然越近。反而是今天,我们可能离大自然比较远了,家长很少有机会带着孩子到自然界去。

家长可以把孩子带到带到大自然里扎个帐篷,晚上和孩子一起看看星星,认一认天上的星座。现在有的手机上都有APP,直接拿出来对着天上一照,就知道是什么星座了。

有些东西是不可言传的,家长带着孩子真正到星空下感受天上的星光,是任何书都无法替代的。

给孩子从小留下对宇宙对星星感兴趣的种子,等他成年以后,没准哪天种子就发芽了。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机会走出户外,到大自然,到星空下,这才是培养孩子对天文、对自然感兴趣的重要方法。

你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察,从家里阳台看,每天太阳升起是不是都在同一个方向。

望远镜是比较复杂的科学设备,如果一上来就交给孩子一个望远镜,反而适得其反。首先组装就需要一定的基础,其次如果你不那么专业,使用三脚架也会瞄不准,反而毁了孩子的好奇心。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选购望远镜。

家长选购望远镜容易有一个误区,以为一个望远镜就能观察所有种类的天体,其实望远镜是有多种类型:可能我们观察太阳和月亮可用某一种望远镜;观察天上特别暗的深空天体是另一种;观察星云星团的的望远镜,和观察月亮、太阳的望远镜又不一样。

所以给孩子选购望远镜,要先清楚孩子用望远镜观察哪些目标。

另外,有一些指标决定了望远镜的质量好坏。

大家在选购望远镜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误解,以为望远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越好。

实际上,天文望远镜不止一个倍数,每一台天眼望远镜通过更换望远镜后边的目镜,都可以让放大的倍数高一点或低一点,所以一台望远镜并不存在固定的放大倍数,倍数也不是越大越好。

决定望远镜的质量好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通光口径的大小。光从前面进来,通光口径越大越好。当然越大口径的就越贵。在大口径情况下,焦距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取决于观察的对象。

最重要的一点,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这都是很危险的事情,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失明,家长千万要记住这一点。

03

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和光同尘”

▲ 图片来源: Miren Asiain Lora

齐锐:我在天文馆工作这么多年,孩子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到底有没有外星人?

其实这是最深刻的问题,孩子关心生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生命?人类的生命是不是最独特的?

目前我们还没有在地球之外的星球找到高等生物现象,不过我很乐观,我认为宇宙中的生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它的存在是偶然的自然组合。

宇宙之大,超越我们的现象,不管空间还是时间都非常广阔,在这范围内,可能会有数不清的排列组合方式组成了某些形态,我坚信宇宙中还会有其他生命形态。

中国还有一些国家已经把探测器发射到火星上去了,第二步就是把人发到火星上去。从技术上讲,其实难度并不是很高,我相信在未来二三十年一定有人类登陆火星。

我们不妨想一下,五十年以后很有可能就有第一批人类定居火星,在那里建成一个大的实验室或房子,住进去就可以生存下去,这些人可能定居火星,未必回到地球。

他们肯定会说自己是地球人,如果他们有自己的孩子,我们再问这些火二代:“你是地球人吗?”他就会有点含糊了,因为他的户口本上写着籍贯是地球,但是等他们再有后代,火三代的时候可能毫不含糊,他绝对认为自己是火星人。

100多年以后,很可能地球上就不会再有孩子问:“齐老师,有没有外星人?”因为每个人抬头都能看见天上的那颗红色的行星上有人。

我学的专业是人工智能,到了今天,我们身边出现的人工智能一天比一天厉害,它们其实就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外星人,它们和我们长得不一样,和我们组成的也不一样,却具有聪明的头脑。

所以,怎么定义“外星人”,未来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毛诗篇:所以我们该怎么定义生命?我们怎么定义人工智能?

齐锐:我们需要把生命把人类通过科学的新的认知进行扩大,因此我们生命的形态也许就不那么重要了。

在未来时代,或人类和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某些方面的结合,通过思维互联,用另外一种方式延续我们的生命。

也许人类关于今世前生,关于生存和死亡就有了新的领悟,而这些领悟完全靠我们的双手和智慧创造出来,重新打造全新的人类。

所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和死亡也许又有了新的一扇天地,提出更多的问题,到那一天也许我们并没有找到新的答案,也许是出现了更多的问题,但是这些不重要。

爱因斯坦说过,真正给这个世界带来贡献的不是给出问题答案的人,而是善于提出真正好问题的那些人。

毛诗篇:所以时间到底是什么?

齐锐:这是特别深刻的一件事,我们容易把时间理解成哪年哪月哪日几点几分,但其实这不是时间的本质,是我们如何度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我个人比较赞同的观点是,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对论”告诉我们,宇宙中没有永恒不变的时间标尺,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的,你的一分钟也许对别人来说是一年。

另外,不同的观察者心目中的时间也不同。

相对论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宇宙中飞得足够快,我们越接近光速,我们的时间在普通人来看就变得越慢。我们在高速运行的飞船上过一天,也许地球上的人已经过一年了。

我们乘坐一艘光速飞船,真正和光一样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如果把一个有质量的物体加速到光速,它需要无穷大的能量。我们只能永远的接近光速,不可能达到光速。

但想象到极致,如果我们变成了一束光会怎么样?空间和时间就都不存在了,宇宙就是一个点。

因为如果我们是光速,对我们来说宇宙的这一端和另外一端在瞬间就到达了,不存在空间上的隔阂,所以中间根本没有时间这个概念。

所有的空间和时间都是因为我们没有站在光的角度上来体会宇宙的存在,才会产生出了不同的念想,这就叫“一念一世界”。

因为每个人念头都不同,才会幻化出宇宙在不同人心中的念想,你看的宇宙和我看的宇宙,你的世界和我的世界,从本质上讲其实就是一个点。

所以,光就成为了宇宙中最神奇的东西。

道德经里说“和光同尘”,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境界要追随那束光,在这束光中,宇宙的空间和时间没有隔阂,而是一体的。我们依然要活在红尘世界,尽自己的的本分,活得踏踏实实,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可以在宇宙中和光同尘。

送给各位。

- END -

0 阅读:1

此念家庭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