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账户减少,门诊报销,共济改革是亏还是赚?好好算一下账

小刘唠医保 2023-02-24 21:49:11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实施门诊共济制度改革,调整医保划入待遇,这场涉及到3.5亿参保人员的“医保史上最大改革”,近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一些参保人员纷纷吐槽医保返款的减少,以前每月返款200多、300多块钱的,现在只有定额的七八十块钱,直接降了200多。并且对于这次的改革心生困惑。搞不清楚改革原因和动机是什么,不少人认为是医保基金不够用了才会去减少个人账户,而站在国家医保局的考虑下,大局影响下,短期的医保改革,部分个人可能会觉得吃亏,但是从长远来看,大家都会受益,尤其是退休人员改革一定是赚的。我们来看看医保返款改革,对于参保人来说到底会不会吃亏。

此次改革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改进个人账户计入方法,二是实施家庭共济,三是建立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需要明确的一个前提是,在医疗保险的大框架下,个人账户的资金是“看病钱”,不是工资收入,更不是福利。改革并非简单地对个人账户金额“做减法”,而是把减少的“钱”加到医保统筹基金的“大池子”中,在调减个人账户当期计入的同时建立了门诊共济保障。也就是说,这对医保的门诊保障能力而言其实是做了“加法”,增加的门诊报销待遇比个人账户减少的要多,而且门诊常见病、多发病医疗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后,将有效减轻人们在普通门诊的就诊费用负担。正因此,从全国来看,门诊需求多、患病多的职工获益明显。在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关键时期,推出此项改革是倾向于保障退休人员的待遇的。

改革是刚刚开始,国家在2020年、2021年均出台了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制度的相关通知,今年各省市也就是刚刚落地实施而已,很多的配套政策和相关系统建设都没开始完善,对于绝大多数职工而言,享受报销都还没开始,即便就医,刚开始的几个月连起付线都没到,没有享受到门诊报销的待遇。后续的门诊统筹建设,会将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开设便民门诊,免收挂号费、诊疗费和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中的个人支付部分,进一步减轻参保职工门诊就医的费用负担;落实“长处方”医保报销政策,定点医疗机构根据参保患者病情需要,可适当延长门诊单次处方用药天数,最长可达12周;各省医保局加紧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力争年内将符合条件的定点零售药店提供的用药保障服务纳入门诊保障范围,支持外配处方在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和配药,方便群众购药。

政策、系统完善之后,所有职工少下来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将全部用于门诊统筹基金报销,待遇肯定是没有减少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且相对来说,退休职工的就医频次和就医费用是远远高于在职职工的,总的门诊基金,更高比例会用在退休人员身上,享受到的待遇肯定会比减少的个人账户更多的。在职职工会一定程度减少,这也是共济最大的意义所在。

2 阅读:189
评论列表
  • 2023-02-25 10:01

    建议把银行存款共济,实现全民富裕。

  • 2023-02-25 16:51

    有人钱多多用不完,浪费了,建议共济!

  • 2023-02-25 20:29

    请问老人有医保,偶尔的去看病为何拒收,医保局这又如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