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床上、沙发上,堆满了衣服。
为了找样东西,翻箱倒柜找半天。
结果上班迟到了,心情也坏透了。
很认同一句话,家的样子,就是你灵魂的样子。
其实,家里的环境,最能反映你的内心。
那些总爱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女人,不只是勤快,往往也更懂生活。
她们不一定活得有多精彩,但自有内在的丰盈。

热爱生活
演员刘涛,在参加综艺《花儿与少年》时的表现,让人印象很深刻。
特别是她那超强的收纳力,甚至成了很多网友的收纳启蒙。
打开刘涛的行李箱,每件衣服都搭配好了,还拍了照片,分装得整整齐齐。

准备的东西也很全,不仅有药包、茶包,还有密封袋、万能箱。

可谁能想到,这么能干的刘涛,生活中也曾遇到过很大的坎。
因为一场金融危机,她丈夫的生意一下子垮了。
这让她丈夫一度抑郁,家里的经济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那段时间,刘涛一边忙着拍戏挣钱,一边还得照顾两个孩子。
可就算再忙,她也没落下收拾屋子。
地板脏了,她会马上拖得干干净净。
日常穿的衣服,她也是一件件叠好,分门别类地装起来。
就这样,刘涛用五年的时间,硬是把丈夫从困境中拉了出来,也成功守住了这个家。

《扫除道》书里说:
“在逆境中,打扫周围的环境,会给自己带来一种救赎的感觉。”
清扫房间,也是对精神和生活的大扫除。
扫去尘埃,除掉污秽。
既是在跟不如意说再见,也是在和霉运挥手道别。
生活不会辜负用心对待它的人。
越是兵荒马乱,越要静下心来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那些愿意花时间打理角落的女人,是在用心经营着生活。
她们在琐碎中构筑自己的幸福,把日子过成了诗,让生活开出了花。

健康自律
在日本,有这样一对“包租婆”母女。
她们不用上班,每月靠40万日元(约2.6万人民币) 房租收入生活。
原本,这样的日子可以过得很舒适,但实际却不是这样。
一档真人秀节目《可以去你家吗》,探访了她们家。
可是当节目组踏入家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人大为吃惊。

家里的地板上堆满了东西,根本不像住人的地方,正常走路都很难。
房子的大门被杂物卡住,只能勉强半开,卧室里更是连床都找不到。

原来,在父亲去世以后,她们的生活就开始乱套。
看到这对母女的状态,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只是混日子把余生过完。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看到过的一个报道:
记者采访了一位百岁老人张粉娃。
这位老人都107岁了,可身体硬朗,精神头十足。
走进老人家里,屋子不大,但收拾得干净利落。
屋里摆放着一些绿植,叶子绿油油的。
虽然房间里的家具没几件,但该有的都有,而且东西都摆放得很合适,一点都不显得乱。
你看,同样是居家生活,有人把日子过成“乱麻”,有人却把日子过成了“诗”。
当记者问起老人长寿的秘诀,张粉娃乐呵呵地说:
“早上起床洒扫厅堂,这是老祖宗的规矩,不能丢。”

诚然,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环境对人的心理状态有着显著的影响。
干净舒服的环境,会让人更幸福、更满足,做事也更有效率;
而杂乱拥挤的环境,则会让人压抑、焦虑,还容易感到累。
其实,清扫就是最好的养生。
那些爱打扫房间的女人,早就把这种理念融入了骨子里。
她们扫的是地,养的却是心。
在日复一日的打扫中,收获了自律,收获了健康。

情绪稳定
一位朋友,有阵子总抱怨家里的烦心事。
因为她既要上班,又要管孩子,每天都很忙,日子过得跟打仗一样。
在她家里,东西随处乱放,衣柜更是乱得没法看。
就连孩子洗个澡 ,找件衣服都得翻个底朝天。
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朋友的脾气越来越差,三天两头跟家里人吵架,矛盾一个接着一个。
长时间待在这样的环境,一家人都烦得不行,连上班都没了动力。
直到有一天,朋友下定决心,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把衣服都分门别类地放起来。
没想到,整理好衣柜以后,家里的变化就很大,再也没有因为找不到衣服而生气了。
朋友感慨地说:“衣柜可不只是放衣服这么简单,衣柜理顺了,家里好多事儿也跟着顺了。”

经常听人说:“每天上班已经够累了,哪还有力气整理?”
确实,忙了一天,谁都想要多歇会。
但整理这件事,虽然看着费力气,却是在给身心松绑。
就像叶子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人也应该朝着舒服的状态生活。
房间干净整齐了,心里才不会乱糟糟。
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了:
长时间待在杂乱环境里的人,更容易焦虑疲惫;
而干净有序的空间,则会潜移默化地培养专注力和掌控感。
其实,整理房间的过程,也是在梳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那些经常抽出时间收拾屋子的女人,多半也是自己人生的舵手。
她们把杂乱的东西归置好,理清思绪的同时,也守住了内心的平静。


写在最后
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别贪心,世事难两全,别灰心,处处有惊喜。假如生活并不能取悦我,我就自己创造想要的生活。”
倘若你正面临生活的压力,别忘了从打扫这件小事做起。
随着屋子一点点变整洁,你的心态也会一点点变积极。
那些用心把家里打扫干净的女人,大多清醒而独立。
她们明白,生活不只是被动的接受,更是主动的创造和改变。
不要虚度光阴,不要敷衍自己。
幸福不在别处,就在当下。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