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郭廷万的故事3.1

风中的历史 2024-12-03 09:03:03

郭廷万少将: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时任福建省军区龙溪军分区司令员。

一、将军简介

郭廷万(1913—1989),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闽西纵队列宁队学员,红12军闽西纵队688团副班长、班长,红1军团第1师3团班长,红1军团第1补充师排长、连长,红1军团第3团1营2连排长,抗日红军大学、红1军团随营学校学员,红1军团第3团副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副连长、连长,115师东进支队第4大队副营长、营长、第1大队副团长,抗日军政大学学员,115师教导第5旅15团副团长,滨海军区第4团3营营长、副团长,滨海军区临沭独立营营长、临沭独立团团长。参加了平型关等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滨海军区第2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第11旅第21团团长,滨海军区第2(滨南)军分区参谋主任、陇海东段警备部队司令员,滨海军区警备旅副旅长,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第9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训练司令部步兵第1师师长,上海军管会北四川路区接管专员,福建军区第2(南平)军分区司令员。参加了鲁南、泰安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第2(南平)军分区司令员,第28军82师师长兼福建军区南平军分区司令员,华东军区高干训练班、军事学院学员,福建军区、福建省军区龙溪军分区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市卫戍区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9年10月15日于福州去世,终年76岁。

二、将军生平

郭廷万(1913—1989),1913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县(今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一个贫苦人家。

1929年5月参加铜钵村暴动队。

1929年6月加入红12军闽西纵队,入闽西纵队列宁队学习3个月。

1930年任红12军闽西纵队688团副班长,后任班长。

1931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红1军团第1师3团班长。

1933年1月任红1军团第1补充师排长,4个月后任连长。

193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9月任红1军团第3团1营2连排长。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

1934年10月,随军长征。

1936年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1937年1月,从红军大学结业回到红1军团随营学校学习。

1937年5月任红1军团第3团副连长。

参加了直罗镇等战役。

1937年8月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副连长、连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1939年2月任115师东进支队4大队副营长,3个月后任营长。

1940年1月任115师东进支队1大队副团长。

1940年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42年8月任115师教导第5旅15团副团长。

1943年3月任滨海军区第4团3营营长、副团长,滨海军区临沭独立营营长。

1945年2月,临沭独立营扩建为临沭独立团,任团长。

抗战胜利后,任滨海军区第2团团长,山东军区警备第11旅第21团团长,滨海军区第2(滨南)军分区参谋主任、陇海东段警备部队司令员。

1946年4月任滨海军区警备旅副旅长。

1947年7月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9师师长。

1948年1月~1948年9月,任豫皖苏军区第1分区司令员。

1948年10月任华东军区后备兵团训练司令部第1师师长。

参加了鲁南、泰安等战役。

1949年3月调到南下干部纵队。

1949年6月上海解放后,任上海军管会北四川路区接管专员。

1949年10月任福建军区第2(南平)军分区司令员。

1950年2月任第10兵团第28军82师师长兼福建军区南平(第2)军分区司令员。

1951年2月入华东军区高干训练班学习。

1952年10月入军事学院学习。

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56年8月任福建军区龙溪军分区司令员。

1960年10月,福建军区改称福建省军区。

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

1961年11月~1964年4月,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州市卫戍区司令员。

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9年10月15日于福州去世,终年76岁。

三、从修路工到红军新兵连长

郭廷万,1913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县江山区(今龙岩市新罗区江山镇)铜钵村一个贫苦人家。5岁丧母,家中只剩祖母和父亲,有房子两间及祖传下来的造纸作坊一间。全家主要靠做纸、耕田和给人家做短工来维持生活。

后来自己做不起纸了,就给别人做,与别人合买了一条牛耕田。后来牛死了,就给人家放鸭子和租田生活。每年的粮食仅够吃半年,年年都要向人借钱。

郭廷万小时候每天随父到深山去给别人做纸,7岁起就放牛、放鸭,给家里赚一些谷子。

14岁时,国民党军摊派老百姓修公路、抓壮丁,村里很多年轻人都跑光了,只剩下老人和小孩。村人见他吃不饱穿不暖,继母又对他不好,就让他替人去修路。

1929年3月14日,红4军入闽,在长汀击溃了福建省防军第2混成旅,击毙旅长郭凤鸣。

5月中旬,红4军二度入闽,在当地发动群众,烧毁田契、破仓分粮,镇压土豪劣绅。

郭廷万的家乡铜钵村也成立了暴动队,他成了暴动队员。红4军2纵队经过铜钵时,300多名暴动队员参加了攻打龙岩城。

5月20日上午,红4军前委和龙岩县委在城区中山公园召开庆祝三克龙岩城祝捷大会。

红军战士告诉郭廷万:红军是老百姓的军队,官兵一致,有饭一起吃有衣大家穿。

郭廷万深受鼓舞,决定不修路了,参加红军去。他对父亲说:我跟红军走了,今后红军走到哪里我就跟到那里,你不要怪我。

1929年6月,郭廷万到村苏维埃报名参军,被介绍到红12军闽西纵队列宁队,经过3个月的军事训练、政治学习后,觉悟得到了很大提高。

他在学习班的亿苦会上说:每到年关,地主来要债,没有钱还债,就要挨一顿打骂;国民党又经常派兵来要捐款,家里付不起,也要挨打。红军解放了我的家乡,我家分到了田地,我当了红军,一定好好学习,上前方杀敌,解放穷苦人民。

1930年,因表现积极、作战勇敢,郭廷万被提升为红12军闽西纵队688团副班长、班长。

1931年6月,经同连队的罗黄照介绍,郭廷万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当时,为防止逃兵,部队组织了“十龄团”,每次出发前,部队就派郭廷万带领1个班先到村庄外去放哨,做逃兵的劝导工作,等部队集合好,连里才叫他们回队。

后来闽西纵队编为红1军团1师3团,郭廷万任班长。

郭廷万参军三年,除了刚当兵训练3个月住在龙岩县城外,每天处于行军、战斗中。

1933年1月,郭廷万任红1军团第1补充师排长,4个月后任连长,从事扩大红军和训练新兵的工作。

由于郭廷万工作积极主动,1933年5月在江西兴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郭廷万经常背着干粮、柴火,带领战士们到各地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动员青壮年当红军。在训练新兵时,他总是身先士卒,模爬滚打,对待新兵如亲兄弟一样。所以,他带的新兵很少有逃跑的。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广东大埔的一次战斗中,他的右胸被子弹击穿,伤及肺部。他将两块光洋分别贴放在受伤处的进口和出口,用绷带紧紧缠住,一圈又一圈,把整个胸部都包扎起来,继续参加战斗,直到战斗结束后才用草药进行了治疗。

这两块光洋是连里的给养经费,为了保险,当时连里决定,连干部一人带两块,排干部带一块。

负伤后,郭廷万被安排在老乡家休养,因身体虚弱,房东就上山砍了一根茶木棍给他当拐棍。茶木棍又轻又有韧劲,拄着这根茶木棍,他天天练走路,很快就恢复了体力,从此这根棍子就一直跟着他,也跟着他踏上了长征路。

参考资料:

1、符雄健、吴兴旺《“镇守龙溪”郭廷万》

2、郭廷万《拄着树棍到陕北》

3、赖维平《“打不死”的长征人——郭廷万将军长征经历片断》

4、《苍马树荫,党旗飘扬》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