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是古老的疾病之一,在全球广泛流行已3000多年,为世界三大慢性传染病(梅毒、结核、麻风)之一。从全球看来,麻风感染病例数正在下降。2020年,报告了约13万例新病例,约73%的病例发生在印度、巴西和印度尼西亚。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外周神经以及多菌型麻风(MB)的上呼吸道。麻风病主要通过上呼吸道或密切接触传播。发病后如未及时治疗和处理,可致严重的畸残。
在古代的秦简中,就有“疠”字的记载。“疠”(li),又称“疠疡(li,yang)”、“大风”等,表示一种霉菌引起的皮肤病。实际就是现代的麻风病。
《黄帝内经》中记载 “疠者,有荣气热,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至今世界上仍有传播,主要表现为麻木性皮损、神经粗大,患者会局部麻木失去感觉,严重者会出现眉毛脱落、手脚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麻风病的危害包括:一是麻风病致病、致畸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劳动力丧失,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二是由于社会对麻风病的不了解,对麻风病人产生歧视和偏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三是麻风病流行和造成残疾,增加社会负担及对卫生资源的消耗。
麻风病通过来自口鼻的飞沫传播。需要与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长时间密切接触数月才会感染该病。这种疾病不会通过与麻风病患者的偶然接触传播,如握手或拥抱、共享食物或相邻而坐。此外,当患者开始治疗时,就不再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