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我高考再次落榜,母亲劝我去学裁缝,大嫂得知拿着嫁妆赶过来

晓美说故事 2025-01-30 21:05:25

我叫周建平,出生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今年已经四十九岁了。我的人生,像许多农村孩子一样,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坦。

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有三个孩子,除了我,还有一个大哥和一个小妹妹。我是家里的老二,学习成绩一直都算不错,父母也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成为家族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

小时候的我很倔,也很拼。小学和初中时,我一直是村里有名的“尖子生”,每次考试都能考第一。父亲逢人就夸:“我们家建平以后肯定能出息!”

可到了高中,情况却不一样了。学校在镇上,离家二十多里路,我每天走几小时山路去上学。条件艰苦,学习压力大,我的成绩逐渐跟不上了。

第一次高考,我只考了三百多分,离录取线差了一大截。父母没有怪我,却都叹了口气,说:“再试一次吧,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不能轻易放弃。”

于是,家里东拼西凑给我交了复读的费用。可谁知道,复读一年后的1994年,我的高考成绩依然不理想。

这次比上次还差了十几分,直接把我打蒙了。我拿着成绩单的手在发抖,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吗?

回家后,父母也沉默了许久。母亲叹了一口气,说:“建平,咱家实在没条件再供你复读了。不如学个手艺吧,裁缝、木匠,哪样都成,起码以后有个谋生的本事。”

母亲的提议让我心里五味杂陈。我既不甘心,又无可奈何。

村里人都说,我是个没志气的读书人,连个中专都考不上。我垂头丧气地在家里待了几天,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连帮父亲下地干活都觉得手脚笨拙。

母亲却没闲着,她到处打听,托人找了个镇上的裁缝铺,准备让我去当学徒。当时,我心里满是挣扎,可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我也实在没脸再说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我大嫂知道了我的事情。

大嫂是我大哥的妻子,娘家在邻村,性格泼辣又直爽。她嫁到我们家时,带了一些嫁妆,虽然不多,但也算是她的私房钱。

平时,她对我这个小叔子挺照顾,逢年过节还会塞点零花钱给我。可是这次,她得知我要去学裁缝的事后,却气得不轻。

“建平,你个大小伙子,做啥不好,怎么能去学裁缝?咱家再穷,也不能让你干这个!”她拎着个篮子气冲冲地跑到我家,连鞋都没脱就进了屋。

母亲正在厨房烧火,听了这话,脸色有些难看,但还是解释道:“大郎媳妇,不是我非要让他去学裁缝,实在是没办法了,咱家条件你又不是不知道……”

“没办法就得认命了?那他这书不都白读了?”大嫂一边说,一边把篮子往桌上一放,里面竟是一沓钱。“这是我的嫁妆钱,拿去,给建平再复读一年!他要是再考不上,咱再想别的办法!”

母亲愣住了,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这钱是你娘家给你的,怎么能拿出来?”

“咱是一家人,分啥娘家婆家的!”大嫂语气坚定,“我就不信,建平这么聪明的人,三年都考不上大学!再复读一年,说不定就翻身了!”

我站在一旁,听着大嫂的话,心里说不出的滋味。那一刻,我感到羞愧,也感到一丝久违的希望。可我还是忍不住问:“大嫂,万一……万一我再考不上呢?你这钱不就白花了?”

“白花了就白花了!”大嫂瞪了我一眼,“年轻人不拼一把,怎么知道行不行?难不成真让你去学裁缝,成天给人缝衣服?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

母亲听到这里,眼圈都红了。她低着头,沉默了好久,才轻声说:“要不,再试一次吧。”

大嫂的坚持让我重新回到了学校。这一年,我不敢再有丝毫懈怠。每天起早贪黑地学习,连吃饭的时间都用来背书。

大嫂和母亲隔几天就会送点菜和馒头来,每次大嫂都会拍着我的肩膀说:“建平,加油!咱家都指望你了!”我知道,她其实心里也没底,但还是尽力给我打气。

可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我复读半年后,家里突然传来噩耗:父亲在地里干活时摔了一跤,腿骨折了。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我和母亲都慌了神。家里本就入不敷出,现在父亲又干不了活,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我几次想放弃学业回家,可母亲和大嫂都咬着牙不让我退缩。大嫂甚至对我说:“建平,你别管家里的事,这些我和你妈能扛住。你只管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是真正帮家里!”

那段时间,我的内心几乎被煎熬和愧疚填满,但也正是因为家人的支持,我才没有半途而废。1995年的夏天,我终于迎来了第三次高考。

考完试的那几天,我几乎不敢回家,怕看到家人失望的眼神。直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终于考上了!

虽然只是普通的大专,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这已经是天大的喜事了。

回到家时,母亲和大嫂正在院子里择菜,我一进门就把录取通知书递给了她们。

母亲看了一眼,眼泪瞬间流了下来;大嫂一把抢过通知书,看了又看,猛地一拍大腿:“我就说建平行吧!咱家这回熬出头了!”

那天晚上,母亲炒了满满一桌菜,父亲拄着拐杖从屋里出来,笑得合不拢嘴。大嫂则把她的两个孩子拉到我面前,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快叫叔叔,以后你们叔叔可就是大学生了!”

看着这一幕,我的心里满是感激。如果没有大嫂的坚持和支持,我可能早已放弃了梦想,随波逐流地过完一生。

如今,我已经在城市里立足,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每年过年,我都会带着妻子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和大嫂。

大嫂依然是那个直爽爱笑的女人,只是脸上的皱纹多了些,头发也有了白丝。母亲总是说:“建平啊,你以后可得好好对你大嫂,没有她,就没有咱家的今天。”

我点点头,握住大嫂的手:“大嫂,谢谢你。”

她笑着拍了拍我的手背,语气依旧爽快:“一家人,说啥谢不谢的!只要你过得好,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人生这条路上,有些人和事,终生难忘。大嫂的那一篮嫁妆钱,成了我命运的转折点,也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真正的亲情。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