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三环内、中国国家图书馆身后,毗邻万寿寺、延庆寺的紫竹院公园,历史悠久,风景优美,39种、80万株竹林遍布全园,是名副其实的“华北第一竹园”,却不知为何被文艺青年冠以情侣“分手圣地”之名,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紫竹院虽为4A级景区,名副其实的“京城小江南”,却不收取门票,免费参观,每到节假日,游人如织,好不热闹。


紫竹院名字的由来,却和竹子无关,只因园内西北角有一座名为“福荫紫竹院”的明代寺庙而得名。
关于“紫竹”一名的来源,据说是因为当时这里栽种有不少来自江南的一种芦苇,秋末冬初,苇秆经霜打变为紫黑色,非常壮观,寺僧将其想象成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的紫竹林,寺因而得名“紫竹禅院”。

“福荫紫竹院”原为万寿寺下院,乾隆年间扩建为行宫,成为皇家园林。北京城内现存的唯一一条由明清两朝钦定的御用河道南长河,从紫竹院内穿过后继续东流,过德胜门进入什刹海、北海、中海、南海。古时帝王妃嫔可从皇宫坐船经此一路游览至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
2014年,行宫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如今既是文化展览场所,也是游客探秘皇家往事的网红打卡点。每年开春,行宫院落内的“狗牙”、“素心”蜡梅竞相开放,金黄色花朵与古朴的建筑相得益彰。



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紫竹院也到了最美的季节之一,园内新抽芽的垂柳枝条嫩绿,把身下的水面都映成碧绿色,俨然成了一幅水墨丹青。
园中的樱花、杜鹃、桃花、杏花等各种花卉竞相绽放,五彩缤纷,漫步园中,仿佛徜徉在花的海洋。
驻足水边,碧水荡漾,鱼翔浅底,鸳鸯戏水,绿意盎然,让人身心愉悦。

关于紫竹院“分手圣地”的来历,有三种说法广为流传。
一是,明代有一位从来未被皇帝宠幸的“竹妃”曾居于此,每天只有一只金钱龟相伴左右,凄凄惨惨戚戚。孤枕难眠的她,偷偷摸摸与一名宫廷侍卫相爱了。
后来,侍卫不幸战死沙场,竹妃闻讯痛不欲生,投湖自尽。
竹妃生前饲养的金钱龟,则流落湖中,修炼成仙后,因爱生恨,专门挑拨“非正缘”情侣的关系,使紫竹院蒙上了“爱情不得善终”的神秘色彩。

第二种说法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英年早逝,其灵柩曾停灵于万寿寺。纳兰性德伤心欲绝,在紫竹院写下“谁念西风独自凉”、“满眼春风百事非”、“人到情多情转薄”等大量悼亡词,后人便将其附会为“情感受阻”的象征。
还有一种说法,紫竹院以竹闻名,但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且民间有“竹子开花即死”的说法,故而也被引申为“爱情无果”的隐喻。紫竹院就这样成了“分手圣地”。
不管哪种说法,就当典故传说听一听就好,不必当真。毕竟,人类的感情,还是要自己做主,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