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的“朱三太子”,隐姓埋名60多年,为何会在75岁时被康熙处死

听荷看历史 2025-04-03 15:24:31

公元1708年,崇祯皇帝75岁的儿子朱慈炤,在民间隐姓埋名63年之后,被康熙皇帝“请”到紫禁城交代“谋反”之事;

公元1959年,在清朝灭亡47年之后,53岁的末代皇帝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获得特赦后,来到紫禁城故地重游。

同样是回到曾经长大的地方,溥仪只需要购买一张故宫的门票就可以进入,而朱慈炤回一趟家,却搭上了自己以及全家老小十三口的性命。

朱慈炤虽然活了75岁,但事实上,他在12岁那年已经死了,剩下的六十三年,他的名字都叫王士元。

父亲的背影

公元1644年三月十九,这是一个改变华夏民族历史走向的日子。当年只有12岁的朱慈炤依稀记得,那一天的火炮声很大,掩盖了紫禁城内的哭喊声。

也是在那一天,12岁的朱慈炤亲眼看见父亲的贴身宦官王承恩,带着5000名太监誓死保卫皇宫。

还是在那一天,朱慈炤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朱由检,手执帝王宝剑,亲手将自己的嫔妃一一杀死,并且砍下了姐姐长平公主的一只胳膊。

在处理完宫中的女眷之后,朱由检看着还未成年的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个儿子。命人为他们穿上了百姓的粗布麻衣。并告诉他们,大明朝已经亡了。嘱咐他们以后要忘记锦衣玉食的生活,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像普通百姓一样自力更生。

这些话,既是一个父亲对孩子往后命运的无能为力,也是一个皇帝对儿子最后的临终诀别。

说完这些话后,12岁的朱慈炤就看见自己的父亲朱由检朝着紫禁城外的煤山走去。

那一天,紫禁城很冷,风也很大,朱由检明黄色的龙袍被大风吹得迎风飘起,这是父亲留给朱慈炤最后的背影。

朱由检走后,大顺军没有等朱慈炤三兄弟逃跑,便攻进了皇宫。身着粗布麻衣的朱慈炤三兄弟,便成了大顺军的俘虏。

在朱慈炤三兄弟被俘的时侯,他们的父亲朱由检以发覆面,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上结束了的生命。

被大顺军俘虏的朱家三兄弟,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但是大顺军的领袖李自成却告诉三人,改朝换代是大人之间的事情,和小孩子没有关系,便把朱慈炤三兄弟放在京城养育起来。

朱慈炤三兄弟本以为逃过一劫,但劫数的齿轮一旦开启,便不会再停下来。

仅仅42天之后,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就在山海关被满清八旗和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击败。

李自成在兵败之后,匆忙在紫禁城举行了登基大典,而后便带领大顺军逃离了紫禁城。

朱慈炤三兄弟,因为对李自成没有任何帮助,便被李自成扔在了紫禁城。

李自成逃跑之后,满清八旗和吴三桂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入主紫禁城。这时,躲在民间的朱慈炤三兄弟,看见满清八旗和昔日的大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将自己的父亲崇祯皇帝以帝王之礼入葬皇陵。

这一刻,朱慈炤的哥哥朱慈烺和朱慈炯,觉得满清八旗和吴三桂都是好人。

在观望了几个月之后,朱慈烺来到自己的姥爷周奎家,希望得到姥爷的收留;朱慈炯则是找到了吴三桂,向其表明身份,希望其能将自己接纳。

但是,朱慈烺和朱慈炯似乎都忘记了父亲朱由检最后的嘱托。

在这风云突变的乱世,自己的体内还流淌着帝王的血脉,怎么能轻易暴露自己。

朱家三兄弟中,只有朱慈炤一直记得父亲临走之前的交代,要自己学着当一个普通百姓。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所料,满清八旗是披着羊皮的狼,当他们得知朱慈烺和朱慈炯的消息之后,马上派人逮捕了他们,最终以冒充皇子的罪名,杀掉了这个两个小孩儿。

当藏在暗处的朱慈炤亲眼目睹两个哥哥被杀之后,他更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

于是,朱慈炤把自己伪装成难民,随着逃难的百姓一起南下。

娶妻生子

在逃难的过程中,朱慈炤结识一名大顺军中的落单将领。

这个大顺军将领姓毛,在与这名毛姓将领的结伴同行下,朱慈炤来到了河南。

但是后来,随着清军的不断南下,河南之地也不再安全,那名毛姓将领便撇下朱慈炤,自己独自一人逃命而去。

没有了大人的依仗,12岁的朱慈炤只能沦为乞丐,跟随着逃难的百姓随波逐流。

不久之后,朱慈炤听说自己的本家叔叔朱由崧在南京称帝,长江以南还是大明的国土,于是便继续南下讨生活。

当朱慈炤来到安徽凤阳这个当年朱元璋起家的地方时,在冥冥之中,他被当地一名姓王的豪绅收留。

在王姓豪绅的家中,朱慈炤隐瞒了自己的身世,谎称自己是河北人家的孩子,因大顺军和满清八旗的兵乱,父母死于乱军之中,自己只能被迫乞讨至此。

听到朱慈炤的身世如此可怜,王姓豪绅便将其收为义子,取名王士元,并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进入私塾读书。

就这样,12岁的朱慈炤在经过长达半年的颠沛流离之后,终于有了栖身之所,而后开始了6年的平静生活。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除了西南地区还没被满清征服以外,昔日明朝的领地,大部分都成为了清朝的天下。而朱慈炤还通过各种渠道,听说了南明弘光帝朱由榔,隆武帝朱聿鍵,绍武帝朱聿鐭等等众多明室宗亲,都在北京菜市口被砍掉脑袋的事情。

这让朱慈炤在庆幸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更加坚定的要将身世隐瞒到底的决心。

但是,在朱慈炤的太平生活很快就被打破。

在朱慈炤17岁那年,收养他的义父因病去世了。

义父去世之后,朱慈炤被王家人赶出了家门,朱慈炤又和六年前一样,变得一无所有。再次被断了生计的朱慈炤为了活下去,便想到自己太祖当年的谋生之道。

于是,朱慈炤剃掉了头发,当起了一名云游和尚。

后来,经过多年的辗转,朱慈炤来到了浙江余姚的一座寺庙出家。

几年之后,当地一名姓胡的员外因为经常来朱慈炤所在的寺庙上香祈福,久而久之,便和朱慈炤熟络起来。

在和朱慈炤交谈的过程中,胡员外觉得朱慈炤不仅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而且谈吐间经常引经据典,出口不凡,且举手投足间总是透露出一股贵族气息。

于是,胡员外就多次劝朱慈炤还俗,并且还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朱慈炤出家当和尚,本就不是出于本心,而是生活所迫。遇到这样的好事,朱慈炤自然是一口答应,而后还俗成亲。

即便是和胡家的女儿结为了夫妻,但是对妻子,朱慈炤依旧对自己的身世只字不提。不久后,他们生下了儿子,继而又生下了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连朱慈炤自己都开始慢慢淡忘掉自己的身世。

就连公元1661年,明朝册封的国姓爷郑成功率领17万水陆大军路过浙江,去攻打江南首府南京时,朱慈炤也对此视而不见。对于江南各地掀起的反清复明的浪潮,他更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吐露身世

公元1662年,朱慈炤已经三十一岁了。在这一年,南明的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也在云南昆明被吴三桂所杀。

按照辈分来算,朱由榔是朱慈炤的叔叔辈。但是,即便听到朱明王朝最后的希望也已覆灭,朱慈炤的内心依旧没有一点波澜。他依旧记着父亲崇祯皇帝最后的教诲,当一个平民百姓平安的活下去。

公元1673年,昔日放满清八旗入关的大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在当了30年汉奸之后,最终和满清撕破脸,在云南昆明又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并声称当年被其所杀的皇子朱慈炯并没有死,而是一直在他的军中。

吴三桂发动反清战争的这一年,朱慈炤40岁,正值人生的壮年。当他听到自己的哥哥朱慈炯并没有死,还好好活在吴三桂的军中时,朱慈炤却没有在三藩之乱时去求证什么。

在江南之地娶妻生子的朱慈炤,此时已经是6个儿子和3个女儿的父亲,生活的重担已经将他压的喘不过气来。除了种地之外,他还在闲暇之余承接了私塾,一边种田,一边干着教书育人的工作。

由吴三桂起兵反清引发的三藩之乱持续了8年之久,在三藩之乱后期,感觉时日无多的吴三桂在湖南衡阳登基称帝,建国大周。吴三桂此举,算是又一次抛弃了大明。同时也证明皇子朱慈炯还活着,只是吴三桂精心编织的谎言。

作为崇祯皇帝仅存的独苗,朱慈炤最后还是一个人孤独的活在这个世上。

公元1683年,这一年的朱慈炤50岁了,此时,距离父亲朱由检去世,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距离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被杀,已经过去了22年。

这一年,已经登基二十二年的康熙命大将军施琅攻打台湾,南明国姓爷郑成功的后人在台湾率众投降,明朝仅存的海外孤忠,也从此不复存在。

公元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大清朝又经过十五年的强化统治,昔日的大明朝,只存在于年老之人的记忆深处。而新生的几代人里,根本不知道曾经的大明朝是什么样子。

于是,康熙皇帝在满清入关55年后,带领文武百官,前往南京的明孝陵去祭拜明太祖朱元璋,向世人昭示大清取代大明的正统性。

为了在世人面前宣扬满清的大度,康熙皇帝命下令访查明室后裔,授以职位,让其负责大明宗室皇陵的守陵,祭祀之事。同时,康熙还下令对明朝宗室遗民网开一面,让那些窜入山林者,在收到消息后悉归田里,让那些改姓异名者,皆恢复姓氏。

这一年,朱慈炤已经66岁。

听到这个消息,朱慈炤喜极而泣。

在过去的五十多年里,朱慈炤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朱明皇族的子孙,崇祯皇帝朱由检唯一的血脉。但是满清对大明皇族的迫害,让其一直不敢暴露自己的身份。

而今,朱慈炤已年近古稀,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还是想认祖归宗的。

但每当朱慈炤的心里浮现这个念头时,父亲朱由检对他的嘱咐,又反复在他的脑海里出现,以致于让他迟迟下不了认祖归宗的决心。

眼看着自己就要独自带着这个埋藏了近60年的秘密步入黄泉之时,朱慈炤最终还是没能控制住自己,在一次和老友喝酒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身世全部吐露出来。

由于当时的康熙已经下令不再追捕前明的宗室人员,朱慈炤和他的老友也没将这个事情当回事儿。但是,从此之后,以王士元(朱慈炤化名)一家,是明朝崇祯皇帝血脉的事情便被传开。对于这个事情的真实性,没有人去验证,但一点也不影响人们茶余饭后将其作为谈资。

如果世道一直这么平静下去,朱慈炤一家将会在江南地区一直躬耕劳作,开枝散叶下去。

但是,即便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命运的魔咒却仍不打算放过朱慈炤和他的一家。

命绝古稀

公元1679年,在浙东地区,一个叫念一的和尚,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在大岚山公开反清复明。

这个事件一出,一下子将73岁的朱慈炤推到了风口浪尖。

听到这个消息,朱慈炤连夜带着一个儿子从浙江余姚逃往湖州长兴县。而朱慈炤那些没有来得及逃离的家人们,在官府前来捉拿之时,有人选择了自尽,有人选择了束手就擒。

但是,逃亡湖州的朱慈炤在长兴县没待多久,就被官府获知,朱慈炤又被迫逃亡到山东汶上县。

然而,此时大清已经稳定统治全国数十年,朱慈炤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官府的搜捕,于公元1708年在山东汶上县被抓,而后被押送到京城。

故地重回,儿时的紫禁城依旧,但是已经换了主人。朱慈炤此时的朱慈炤已经75岁,距离他幼年逃离紫禁城,已经过去了64年。

紫禁城前,面对昔日的明朝旧都,须发皆白的朱慈炤颤抖着双肩,老泪纵横。

当54岁的康熙皇帝问75岁的朱慈炤为何谋反时,朱慈炤一年沧桑的说道:“我六十年来改换姓名,只想过平淡的生活。而且我已经75岁了,老眼昏花,既无造反之心,也无造反之力。如若我要造反,为何不在三藩之乱时起事,何必要等到今天的太平盛世?”

康熙皇帝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或许没有造反之力,但你肯定有造反之心!”

对于康熙皇帝的欲加之罪,朱慈炤依然争辩道:“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囤积粮草,招兵买马,打造军械。我若有谋反之心,请问我在这六十年里做过其中的哪一件事?”

面对朱慈炤的逼问,康熙皇帝在一声叹息之后说道:“或许你是无辜的,但我还是不能留你!”

最后,康熙下令,将75岁的朱慈炤凌迟处死,其全家十三口,尽数被斩于北京菜市口。崇祯皇帝的血脉,至此全部消亡。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生隐姓埋名的朱慈炤或许有一个愿望,那便是“愿来世不再生于帝王家”,而是当一个平民百姓,耕读传家,开枝散叶,子孙延绵……

0 阅读: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