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纪人物
世人很羡慕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爱情,他们二人相差27岁,却因为革命理想上的志同道合,成全了婚姻爱情的短暂相守。但两人能够结合,还需要感谢孙中山的前妻“卢慕贞”,因为宋家一直信仰基督教,认定一人只能一夫或一妻,所以孙中山想要与宋庆龄相守,就必须让原配卢慕贞做出让步。
然而当卢慕贞收到了孙中山的协议离婚信时,只回答了一个字:“可”
他们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1867年,卢慕贞出生于广东的一户书香门第世家,但那个年代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即便卢慕贞的出身比许多普通人家的女子要高上一等,更容易接受到教育,但是她还是被培养成了最传统的女性。
她自幼缠足、擅长女红,勤劳又淳朴、温柔又善良,虽然没有国色天香又身材矮小,却是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媳妇的人选。
年少时的孙中山思想活跃,不小心打破了村里的神像,为了逃避村民的职责,父母就把孙中山送到了兄长孙眉那里,希望可以代为管教。
孙眉为了约束孙中山,就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女方就是卢慕贞。这门亲事是两家父母都同意的,他们一致认为是天作之合,卢慕贞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对父母之名最为看重,因此便在机缘巧合下嫁给了孙中山。
那年孙中山18岁,卢慕贞17岁,她与孙中山的结合,完全是依照"父母之言,媒妁之命"来进行的,甚至结婚前互相都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那个时代的婚姻大多数如此。婚后不久,孙中山就去往了香港学医,卢慕贞留在广东老家操持家事。
婚后的孙中山并没有接收到想象中来自家庭和妻子的阻碍,反倒是更加顺畅地进行着自己的革命事业,卢慕贞每每看着面前的丈夫都会发觉像是变了个人似的,谈及思想政治有关的眼睛里炯炯有神,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做一番大事的人,只是她不知道“这个大事”是关切到中国上上下下的。
在卢慕贞和孙中山先生结婚的几年时间里,面对一个没有丈夫在家支撑的大家庭,卢慕贞更是尽自己的全力去代替孙中山在家里应该承担的角色,做一个孝敬公婆的好媳妇,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家中长辈的身体。
更令人感动的是,即使孙中山是这样的不情愿,卢慕贞包办了孙中山母亲的所有衣物,并且会为因为革命事业到处奔波常年不在家的孙中山做好衣物,一针一线之间都是妻子对丈夫的满满情谊。
有一次,孙中山和他的大哥回来看望病重的父亲,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卢慕贞在他父亲的病榻前忙前忙后,端茶送水,侍奉汤药,丝毫不敢怠慢,这让孙中山非常感动,开始对卢慕贞改观,心里的成见仿佛在一点一点地融化,而后一直对卢慕贞的付出心存感激。
婚后的第三年,孙中山的父亲去世,从病重到撒手人寰,卢慕贞一直在病榻前伺候着,尽到了一个儿媳妇的义务和责任,这让孙中山十分的感动,也十分的惭愧,他对卢慕贞没有爱,只有尊敬,始终相敬如宾。卢慕贞身为一个封建传统女性,自然也不会说爱,只会把爱表达在行动上。
1892年7月,孙中山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澳门镜湖医院当医生。凭着出色医术,孙中山很快成为澳门的名医,并日进斗金。
卢慕贞迎来了两年的幸福时光,而生活的背后其实是每日的提心吊胆,孙中山利用澳门属葡的特殊环境进行秘密活动,策划反清武装运动。
但这不妨碍这段记忆的美好,卢慕贞带着刚出生的长子,每日相夫教子,不久后还与丈夫孕育了长女。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从此,他开始将无数人心中的“振兴中华”集中起来,又将“天下为公”唤入世界各地人的心里。
此时的孙中山,已经开始振翅高飞,誓要天下为公。而卢慕贞,却将半截脚埋在土里,只期望一家人能平安顺遂。
一个心中只放得下家,而一个心却已经超越了国界。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了第一次反清武装起义,由于行动计划准备不周,起义失败,他被清政府通缉,还连累了一家人。为了避难,卢慕贞不得不带着4岁的孙科、1岁的女儿孙娫以及婆母和婶母一起逃往别处。
没有孙中山在身边,卢慕贞只能一个人为家庭生计而努力。她一个弱女子,又要照顾孩子,又要侍奉婆婆和照顾婶母,她的生活着实不易。可即便如此,卢慕贞也从未怨过孙中山,还很担心他。
卢慕贞后来辗转到了檀香山,投靠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一路上流离辗转,条件艰苦,卢慕贞的脚都磨破了,身体也变得虚弱了,留下了后遗症。可她并没有丝毫抱怨,她只是通过自己这一路上的经历,联想到了自己丈夫的不易,担心他的安危。
不久后,孙中山偷偷从日本回到了檀香山,一家老小最终得以团聚。没相聚多久,孙中山就离开了,继续着自己未完成的事业。
在之后的12年里,孙中山仅回来过三次,三个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重担,全都落在卢慕贞一人的肩上。
一心追求革命事业的孙中山将自己的博爱给了更多需要革命事业来挽救的大众苍生,不能囿于儿女情长的他终日奔波在外,吃饭睡觉也时常无暇顾及。
于是,卢慕贞以她的包容和大度多次提出要给孙中山纳妾,接受西式教育的孙中山都一一拒绝了。
在一篇名为《默默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卢慕贞》中,作者李伯新是这样评价卢慕贞:
“卢氏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女性优良美德的母亲,一手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又孝顺侍奉家翁家姑,照料婶母程氏生活。一个小脚女人,承担这么多繁重家务,还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担风险。她使孙中山减少了家庭的后顾之忧,把精神集中到革命事业上。”
1910年7月,孙中山的母亲杨氏去世,这时的卢慕贞听说孙中山在槟榔屿,就带领两个女儿去寻找。
在南洋一家人团聚之后,孙中山看到妻儿再想到刚去世的母亲,悲上心头,泪流不止。但妻子卢慕贞并没有过多地抱怨香港拮据的生活,而是不断勉励丈夫,要坚持完成自己的革命事业,相信他一定能革命成功,尽管她不清楚什么叫做革命。
1911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天崩地裂的年份。经过十多年的浴血奋战,孙中山的革命大业终于成功了。这一年年底,孙中山回到祖国,被当选为中华民国大总统。
丈夫事业成功,作为妻子的卢慕贞为他感到高兴。1912年,卢慕贞带着两个女儿,千里迢迢来到了上海,受到了沪军都督陈其美的热烈欢迎,大家尊称卢慕贞为“中华民国国母”。
因此,卢慕贞也就成为第一位被称为“国母”的人。
他们在南京居住了一个月,期间,卢慕贞悉心照料孙中山的生活起居。
她不愿意抛头露面,面对经常到访的中外来宾,时常被邀请参加的政治活动,即使孙中山陪伴左右,还是让卢慕贞非常不习惯。
即使丈夫并没有责怪,卢慕贞也深感自己成为了丈夫的累赘,孙中山也是矛盾纠结,这种尴尬不言自明。
这样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平静被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她就是宋庆龄。在第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海外逃亡,宋庆龄的出现给处于艰难困境中的孙中山很大的鼓舞。
1914年8月21日,宋庆龄在姐姐宋霭龄的引荐下给孙中山当英文秘书。宋庆龄早在父亲的口中听到过孙中山的有关壮举,21岁的宋庆龄心里对孙中山充满了敬畏和崇拜。
在之后的工作中,两人配合地越来越默契,在工作之余还经常一起畅谈自己对中国当今境况的担忧,还有各自的理想抱负。
对于年轻貌美,在思想上高度契合,仿佛是灵魂伴侣一样的宋庆龄,孙中山产生了心动的感觉,他想要把这个明月一般的姑娘留在自己身边。
当时,同盟会的元老,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甚至宋家双亲和孙家的长辈都强烈反对,但是孙中山一意孤行,他决心和宋庆龄在一起。这时的他写信给最为关键的人,卢慕贞。
卢慕贞收到信后,心里很是难过,但是考虑过后她还是在回信上写了一个“可”字。
卢慕贞说:
“阿卓,我确实帮不了手,我学识唔够,更唔识英文,我又缠脚,行走也不方便,我点样(这样)可以帮先生呢!”
面对众人的反对,卢慕贞说出了自己在心中酝酿了许久的一番话:
如今正逢乱世,孙中山一直在为革命奔走,她则独自照料家庭,无法实时陪伴,但也一直到四处颠簸,多年来身心交瘁,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在家乡安度余生,如今孙中山也有了能够伴他左右,助他革命的良配,她便愿意成全其事,答应离婚。
听了她这番真诚的话语,那些原本反对二人离婚的人,便再没有开口说什么。
从17岁嫁给孙中山,到48岁这年离婚,与孙中山先生,有过陌生,有过疏离,也有过亲密,但最终全都化成了家人般的情感。
到最后卢慕贞甘愿退出,是因为已经了解到孙中山的理想与壮志,在自己无力与之共鸣和相扶的情况下,选择退出成全他的伟大志向。
离婚后的孙中山对原配妻子卢慕贞充满了愧疚,他经常送回钱物或派人回乡慰问,他还会与宋庆龄经常抽空去看望卢慕贞。
据说宋庆龄与卢慕贞私底下以姐妹相称,卢慕贞并没有怨恨孙中山和宋庆龄,她甚至还告诫自己的儿子孙科要尊重宋庆龄。宋庆龄总是亲昵地称孙科为“阿科”,情感和睦。
卢慕贞认为她没有什么大志愿,她不懂大道理,她这一辈子永远不可能像宋庆龄女士那样对先生的革命事业有任何帮助。
1925年,两人离婚十年后,孙中山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在澳门的卢慕贞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
她请人发表了一篇悼念孙中山的文章,她在文章里,用“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人格”来描述孙中山的革命精神。
孙中山去世后,卢慕贞还多次往返澳门、内陆,为抗日游击队购买枪支弹药、医疗器械,帮孙中山延续着他毕生坚持的报国理想。
她一直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尽管她认为这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为了鼓舞抗日士气,不善言辞的她却能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为了支持抗日她曾以三寸金莲的小脚走遍澳门各个街巷进行动员。
为了支持抗日,一生追求平淡生活的她,顶着危险为战士们购买物资。
卢慕贞是个慈悲善良的人,她深知读书才能改变命运的。卢慕贞在乡间时常常参与兴办学校、救济穷亲等福利事业。
1952年9月7日,卢慕贞逝世,享年86岁。她因离婚后遵照孙中山的劝慰信基督教,后被按基督教教仪葬于澳门西洋坟场。
这世间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都不同:是成全,是老死不相往来,是握手言和,是放下。但更希望“只愿君心似我心”,在卢慕贞的一生里,她遇见孙中山是爱的成全,对于孙中山来说,遇见她也是幸运。
漫漫人生就像荒野,一路荆棘丛生。可当我们遇见愿意携手的人,总要无惧着过程,终会花朵纷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