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美国惊现“江青日记”,山西公安重拳出击:抓获日本间谍

盛朋评社会 2023-05-15 15:55:04

前言

“日记”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文体。它的写作手法宽泛,可以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另外,“日记”有一个很大特点是“私人”性质,写“日记”的人主要为了记录生活和感想,并非公之于众。而这决定了很多“历史名人”的“日记”具有很大价值,导致不法之徒铤而走险。

80年代,曾发生了一件“江青日记失窃外流”案件,在我公安干警的缜密侦查下,抓获了一位日本女间谍,从而揭开“江青日记”外流的真相,结局令人大跌眼镜。

01美国惊现“江青日记”

1985年,美国《华盛顿明星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一条消息:

本报以重金从中国购得《江青日记》手迹数本,经专家多方鉴定,确属真迹无疑……现发表该日记中的一页……

报纸刊发的照片很清晰,甚至那一页还带了一个被称为江青手印的指纹。报纸称日记为25开本,字体是江青经常使用的行草字体,字迹没按格书写,比平常要大一些。

这条消息发布后,很快引起世界其他媒体的转载。作为毛主席的夫人,江青在国际上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华盛顿明星报》竟然声称得到她的“日记”,这怎么不引起世人的关注?

消息很快传到国内。

江青的资料由相关部门保管,难道所谓的“江青日记”被盗了?相关部门立即查阅有关资料,发现保管地很好,没有一页缺损。再三核实后得出结论:江青日记并没有失窃,也没有外流!

不久之后,我国有关部门发言人称:《华盛顿明星报》刊登的《江青日记》是不负责任的,该报所声称的“江青日记”并没有外流!

江青

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华盛顿明星报》言之凿凿地说“以重金从中国购得”,难道“江青日记”还有一套副本?

无风不起浪。为了慎重起见,我国国家安全部门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并通报各地协查,一旦捕捉到蛛丝马迹,立即上报。然而,在没有丝毫线索的情况下,调查的难度可想而知。

就在警方感到困惑时,从山西省太原市传来好消息:

当地发现重要线索!

02一卷奇怪的外国报纸

线索的得到可以说比较偶然。

然而,当我们梳理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才会发现,所谓的“偶然”并不“偶然”,而是有其“必然”的结果。

有一天,太原市迎泽派出所民警侯庆森从外面与朋友会面回来,整理公文包时意外发现多了一卷外国报纸,还夹有一张纸条:

今晚九点半,迎泽公园七孔桥边见面。

侯庆森不懂外文,但他看报纸上面登着几张江青年轻时的照片。一份外国报纸怎么会刊登江青的照片呢?侯庆森觉得很不寻常。纸条上说让他九点半去迎泽公园见面,似乎这里面有什么隐情。他赶紧向同事说明这个情况,同事也觉得很惊讶。消息很快传到公安局领导那里,很快几位懂外文的同志赶来,仔细一看,非同小可:原来报纸上刊登的正是有关江青日记的事。

上级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江青日记外流”的事,线索不期而至,很显然这里面隐藏着什么。

太原市公安局迅速召开案情分析会:这卷报纸为什么会出现在侯庆森的公文包里?是传错了人?还是有知情者故意给公安部门传递消息?假如是知情者的话,为什么不选择正常报案渠道?是否表明知情者不方便报案呢?但很显然,无论怎样,这件事都与“江青日记”密切相关!

侯庆森意识到案情重大,他仔细回忆当天接触的人。忽然眼前一亮:那天山西某大学经济管理系大学生张清华找他,说有一件事。当侯庆森见到张清华时,张却说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侯庆森没有在意,于是又去处理别的公务。但回忆张清华的表情,似乎很不自然。能够接触外国报纸的,张清华在学校里有这个条件。而经过笔迹鉴定后,也确认纸条是张清华写的。

太原市公安局决定:立即传讯张清华!

面对警方的传讯,没有心理准备的张清华很紧张。他性格内向,以至于越发显得吞吞吐吐。民警耐心地给他讲道理,要求他配合警方调查。其实,张清华早就想把知道的情况报告给警察,可一直拿不定注意,后来他想起在迎泽派出所工作的民警侯庆森,觉得可以从侧面给他透露一点情况,因此约见侯庆森时把那卷外国报纸悄悄塞进他的公文包里,并留了一张纸条。

张清华吞吞吐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原来,山西某大学有一位日籍教师山口道子。当年只有28岁,由于擅长保养,因此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很多。那时候张清华对日本的企业管理很感兴趣,经常向山口道子请教。山口道子容貌娇美,性格外向,能言善辩,很得张清华的好感。而山口道子呢?对年轻帅气的张清华也表现出少有的耐心与热情,只要张清华去向她请教,她就热心地帮他解答,几乎是有求必应,没有一点老师的样子。一来二去,两人变得越来越熟悉,经常在一起吃饭、散步、逛公园。山口道子还时不时地给张清华买一些小礼物、书籍什么的。不久,两人建立了恋爱关系。

一个中国小伙与一个外国姑娘谈恋爱,在80年代,是一个很引人注目的举动。张清华虽然对山口道子很有好感,但总觉得她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却又说不出哪里有什么不合适之处。

直到有一次,张清华发现山口道子的秘密。

那天晚上,张清华在山口道子住处吃晚饭,忽然发现她桌上有几张外国报纸,上面登载的正是有关“江青日记”的报道。张清华早就看过“江青日记外流”的有关报道,感到十分惊讶。

见张清华对报纸感兴趣,已经喝过几杯酒的山口道子放松了警惕,不由洋洋得意地对张清华说:“现在中国流行万元户,大家都在想办法赚钱。你看到了,只要有这样的材料,就可以成为万元户!”

张清华不明白山口道子是什么意思,问她怎么回事?

山口道子抵挡不住酒力,本来是不想说的,但面对自己的恋人,也就没有顾忌了,说道:“不瞒你说,这些东西是我搞到美国去的,你也看到了,仅报纸上披露的这一页,就价值1万美元呢!”

张清华不由张大了嘴:“这么贵?”

山口道子洋洋得意地道:“所以说,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材料,发财,成为万元户是很轻松的事。”

随即,山口道子向张清华流露到:第二天晚上,她还要到迎泽公园继续进行“江青日记”的交易!

迎泽公园旧影

张清华真没有想到山口道子竟然是这样的人。他虽然不懂法律,但也隐隐觉得她在干一件违法的事。山口道子有可能是特务、间谍。总之这个女的很不地道。张清华就觉得心跳加快,可理智还是告诉他:要冷静,尽可能从山口道子口中了解到更多隐情!他旁敲侧击地询问山口道子:“江青日记”是怎么弄来的?她出去与谁交易?怎么交易?可是,山口道子却不说。

张清华很后悔与山口道子交往,他想去公安机关报案,可想到自己与山口道子不清不白的关系,又觉得牵连自己。左思右想之下,他想到在迎泽派出所工作的朋友侯庆森,便把知道的情况透露给他。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山西省公安局和国家安全部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立即拘捕山口道子,没有得到确切的证据,就会打草惊蛇,功亏一篑。经过有关部门详细研究后,决定立即成立专案组,制定了行动方案:还是沿着张清华这条线深挖,由张清华保持与山口道子的密切接触,掌握山口道子更多犯罪证据,并顺藤摸瓜,看看山口道子在背后还与什么人有联系。

很快警方了解到更多情况:通过张清华安放在山口道子住处的窃听器,警方得知山口道子除了与张清华联系外,还与某大学讲师L,某研究所研究员X,某贸易局工作人员T有联系。这几个人有意或无意地向山口道子提供我方的经济情报,但都没有提及与“江青日记”相关的情况。

然而几天后,又出现了一个情况。

山口道子接到一个电话,那边说:“实在不行的话就卖给别人,这种东西不愁没人要……”

调查发现,给山口道子打电话的,是晋汾化工厂的工程师郭强!

郭强所说“卖给别人的东西”,似乎就是“江青日记”。

他后来又邀请山口道子去跳舞。

谈了什么别人无从知道。

难道,郭强手里真有“江青日记”?

他是怎么得到的?

他交易“江青日记”的目的是什么呢?

03两位“神秘”的外国客商

在刑事侦查案例中,只要出现一个线索,更多的线索就会纷至沓来。

正当警方严密监视山口道子和郭强时,另一条线索出现了。

迎泽宾馆的服务员提供了一个情况:

有两名美国人最近入住迎泽宾馆,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只是在吃饭时,多次听到他们谈论“江青”二字。

迎泽宾馆旧影

警察迅速查明:

两人一个叫奥尔顿,一个叫鲍里斯,是某贸易公司的代表,来中国考察业务,住在迎泽宾馆803房间。

奇怪的是,两人来到太原后并没有与山口道子联系,他们每天进进出出,在外面考察业务,没有异常举动,对迎泽公园七孔桥附近的监视也没有异常情况。唯一发现的异常是,迎泽宾馆803房间每天晚上8点左右的灯光就会一明一灭,好像发信号一般,这令警方不得其解。

几天后,两名美国人离开太原,其中鲍里斯来到北京购买返程机票,海关人员检查他的行李没有发现异常。奥尔则继续留在北京。两人的行为令人迷惑,难道他们与“江青日记”没关系?

然而几天后,奥尔顿再次来到太原,仍住迎泽宾馆803房间。当天他与山口道子联系,约定第二天见面。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专案组认为,奥尔顿与山口道子的这次见面,很可能会完成“江青日记”的交易,因此要求各级警力严密监视,确保在他们在交易完成后人赃俱获,彻底查清楚“江青日记”的真相!

次日一早,在太原五一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奥尔顿和山口道子见面了。事实证明两人的接触非常谨慎,两人迎面朝对方走来,相互都没有打招呼,只是用眼神进行交流。但在我公安便衣严密监视下,还是敏锐地发现,两人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奥尔顿递给山口道子一个纸团。

纸团上的内容是什么呢?

专案组迫切想知道上面的信息。

这个任务再次落在与山口道子“热恋”中的大学生张清华身上。因此,当山口道子还没有回到学校时,张清华就已经在等她了。带着即将成功的喜悦,没有丝毫防备的山口道子与张清华拥抱在一起,从山口道子口中得知:她与奥尔顿的交易已经成功,两人约定两天后在晋祠公园交货!

山西警方立即进行部署。

两天后的上午9点30分左右。奥尔顿提着一个黑色皮包出了宾馆,随手叫来一辆出租车,朝晋祠公园驶去。与此同时,山口道子也抵达了晋祠公园。两人逛到圣母殿附近,好像不期而遇一般,朝对方示意后,便走出了公园。奥尔顿仍然坐上出租车,朝迎泽公园附近驶去。

当行驶到两站地时,正好遇见山口道子和郭强在路边行走,奥尔顿示意出租车停下,朝山口道子招了招手,两人随即上了出租车,与奥尔顿一起坐在出租车后排。大约半小时后,奥尔顿提着皮包回到宾馆。

然而,当山口道子和郭强乘坐出租车回到学校时,迎接他们的是公安干警。在出示了搜查证后,山口道子表现地很惊慌,但此时已经躲不开了,公安人员打开山口道子带回的皮包,就见里面是一捆一捆10元面值的人民币和百元面值的外汇兑换券,人民币有3万元,外汇券有25万元。

面对警察的询问,山口道子不得不说出了实情。

与此同时,奥尔顿已经订好飞往广州的机票。当他携带皮箱进入候机大厅时,立即被我公安干警请进办公室。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公安人员出示搜查证,让他打开皮箱。奥尔顿虽不情愿,但还是打开皮箱,在皮箱的特制夹层里,搜出7本大小不一的日记本,正是所谓的“江青日记”。

奥尔顿见事情败露,顿时变得惊慌起来。

然而,奇怪的一幕出现了,警察告诉他:可以把日记带走!

奥尔顿懵了。

警察说:“你不但可以把日记带走,还可以再送给你一页最新的‘江青日记’。”

奥尔顿百思不得其解。

警察把奥尔顿请进另一个房间,就见郭强坐在那里。

郭强随手撕下一张纸,在上面写道:

今天,美国人奥尔顿带着我的七本日记要离开太原回国,这些日记是他用重金购得的,虽然在机场接受了检查,但仍被准予放行……

郭强写完,取出一个装有透明液体的瓶子,用喷嘴将雾化液体喷洒在那张纸上,就见字迹迅速老化,纸张也变得老旧。

奥尔顿终于明白上当了,他指着郭强的鼻子大骂他是骗子,随即无可奈何地收拾好皮箱,狼狈登机。

原来,所谓的“江青日记”是假的,造假者就是郭强!

山口道子和郭强共同制造了这个骗局!

没想到美国人竟然上当了,没有检查出那页“江青日记”是假的。那么,郭强为什么要制造假的“江青日记”?他的动机是什么?他用了什么“高超”方法让美国人没有检查出他的造假呢?

04发财心切,从伪造的“希特勒日记”得到启发

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满大江南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发家致富成为人们的普遍追求。

那时候,“万元户”是人人羡慕的对象。

郭强是晋汾化工厂的工程师。他为人非常精明,面对很多人已经成了万元户,他也跃跃欲试,可苦无门路,每个月拿固定的工资,多长时间才能成为万元户?那时候他认识了山口道子,两人都做着发财梦,于是一拍即合,经常交换有关发财的信息。两人的关系也迅速升温。

有一天,郭强阅读《参考消息》,从上面看到一篇“伪造希特勒日记”的报道,这让他深受启发:

1983年4月,德国《明星》杂志以独家新闻方式发表了《希特勒日记》,顿时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关注。此前,欧洲笔记专家对这部日记的真伪进行鉴定,因此世界各国进行了大量报道。

《希特勒日记》的出笼是这样的:

1981年2月,德国《明星》杂志编辑部里,几个人正在商量一件秘密的事,办公桌上放着几本硬皮笔记本,打开看,上面是潦草的日耳曼文字,发现“希特勒日记”的记者海德曼说:“这些日记来自一位收藏家之手,一共有62本。”他以30多年记者身份介绍发现这部日记的经过。

1945年,有一架飞机从柏林起飞,在德累斯顿上空失事,在坠机现场,有人捡到了一只黑色公事包,“希特勒日记”就装在里面,他隐藏了起来。后来,此人辗转把日记存入瑞士一家私人保险柜里。海德曼得知这个线索后,经过三年调查,认为这部日记是真的,没有问题。

《明星》杂志的总编辑激动地问道:“如果这些日记是真的,你开价多少?”

海德曼说:“527万马克!”

《明星》杂志自认为捡到宝贝,发表了这部日记的部分内容。然而,很快有人对这部日记提出了质疑:无论从希特勒的书写习惯和工作习惯来看,这部日记都经不住推敲。并且更重要的是,日记中的一些记载明显与史料不符合,属于编造。在舆论压力下,德国相关化学研究室和鉴定部门对日记的纸张、墨水、装订材料等进行检验,结果证明,这部日记是伪造的!

警察经过调查发现,造假者是斯图加特市的一位古董商库贾,他花费三年时间炮制出来的。

他与海德曼的目的只有一个:钱!

1983年5月,德国警察逮捕了海德曼和库贾,以诈骗罪判刑四年半,《明星》杂志的总编辑引咎辞职。

至此,“希特勒日记”造假案水落石出。

正是在这个案件启发下,郭强萌发了伪造历史人物日记骗钱的想法:如果伪造“江青日记”卖到国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05真相大白:伪造“江青日记”,郭强费尽心思

要造假,必须做到“以假乱真”,不能轻易被人鉴定出是假的。

郭强可谓煞费苦心。

首先是搜集资料。各种报纸、纪实文学,甚至连这方面的小说都搜集起来,尽可能详尽地了解江青不同时期的情况,研究她的心理状态,思维变化,列出了一份准确的江青编年史,借此编写“日记”。

其次很关键的是模仿江青笔迹。郭强曾去北京参观一个博览会,当时展出过江青送给某演员的一套书籍,上面有江青的亲笔签名。这令郭强茅塞顿开,他想,江青一生签名、题字不少,只要搜集到一定数量的笔迹,模仿练习就行了。他私自刻了一枚某监狱管理处的公章,化名“王景生”,拿着假介绍信四处拜访江青接触过的名人、演员,收集江青赠送给别人的手迹。收集到一定数量后,他潜心模仿、练习,终于,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江青手迹

要造假,必须让日记本显得老旧,氧化到一定程度。因为纸张是专家鉴定年代的主要依据。对于化工厂工程师的郭强来说,这也难不倒他。他在实验室里配制出了一种快速氧化的试剂。只要喷到纸上,就能让字迹退化,显得书写年代陈旧。因此,控制喷雾的剂量,就能造出不同年代的字迹来。

很有难度的还有内容。郭强根据相关材料编写有关江青的内容,尽可能让人看起来信服,宁缺毋滥,绝不粗制滥造,以免让人看出破绽。这事关“江青日记”的成败,因此更加小心谨慎。

为了让“日记”显得更加令人信服,经得起别人的鉴定。郭强决定在日记本上添加一枚江青的指纹。这可不容易办到。但也难不住郭强。他煞费苦心,从搜集到的有关江青的资料中,用烟熏法在资料上寻找指纹,在不同的书籍、报纸、笔迹扉页上,郭强发现了几个相同的指纹,他根据签字的距离,判断这枚指纹是江青留下的,便用移花接木的办法,把这枚指纹移到造假的日记本上。《华盛顿明星报》披露的那页有江青指纹的日记,正是他造假的结果。正是凭借这枚指纹,美国专家才认定这页“江青日记”是真的。可见郭强造假时思维的周密。

郭强编造好“江青日记”后,为了卖出好价钱,便与山口道子联系,两人合作把“日记”卖出去。

山口道子与郭强一拍即合。她取下“日记”中有指纹的一页,联系了美国《华盛顿明星报》。报社请专家鉴定后,果然上当。山口道子狮子大张口,要价1万美元。《华盛顿明星报》明白“江青日记”的价值,假如真能得到全套的“江青日记”,必定会在国际报界形成轰动效应,也会提升报纸的价值。因此,《华盛顿明星报》抢先发表了这页“江青日记”,并表示,后续将全文发表。

山口道子明白报社的心理,答应给报社以独家购买权。但她开口要价数百万元。该报于是派遣专家奥尔顿和指纹鉴定专家鲍里斯前来识别真伪。最后两人鉴定,“日记”是真的。山口道子与两人谈判后,以289万元人民币成交。奥尔顿请示报社后,双方约定联络方式,803房间一明一灭的灯光就是暗号。《华盛顿明星报》将资金汇到北京一家外资银行,两人把资金提出来,鲍里斯提前回国。奥尔顿则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和外汇券,返回太原。原本想交易成功后就走人,谁能想到被我公安干警人赃俱获,更令奥尔顿没想到的是:“日记”竟然是假的!

至此,这起国际骗局真相大白。

结语

“江青日记”造假案在80年代曾引起很大关注。甚至有小说家根据这件事加工演绎成长篇侦探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但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郭强和山口道子制造国际骗局最终自食其果。

郭强伪造“江青日记”实施诈骗,受到法律的严惩。山口道子不专心教书,与郭强狼狈为奸实施诈骗,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后被驱逐出境。

而通过郭强的造假可以看出,他是个聪明人,能把美国专家给忽悠了。但可惜的是,他的聪明没有用到正道上,反而走上诈骗道路,非但没有实现自己成为“万元户”的梦想,反而还受到法律的严惩,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0 阅读:1

盛朋评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