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新基金总是在“风口”出现?
“创新药ETF爆卖12亿!”“人工智能主题基金限时抢购!”——每当市场出现热点,基金公司总能迅速推出一批“量身定制”的新基金。这些基金看似精准的踩中了风口,但背后藏着许多普通投资者不知道的“小心思”。

你知道吗?2025年仅一季度,新发基金规模就突破3000亿元,其中超半数资金流向了科技、医药等热门赛道。但数据背后,许多跟风买入的基民却亏损惨重。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基金公司“蹭热点”的真相,并教你如何聪明应对才能避免被收割!
一、基金公司“蹭热点”的三大秘密1. 营销套路:借势收割流量,基金公司深刻的理解了“流量即销量”这一精髓,借此来扩大基金规模,毕竟基金公司是靠管理费吃饭的,而不是投资收益来吃饭。例如,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大涨,工银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募集规模就高达12.66亿元。但是这类产品往往在市场情绪高点发行,投资者很容易以为自己抄底了风口,结果抄在了天花板上。

2. 规避业绩压力:新基金=白纸一张。老基金业绩差会被骂,新基金就毕竟像白纸,亏了也能甩锅给市场。更关键的是,新基金认购费普遍高于老基金(比如某只新发的基金认购费是1.5%, 而同类型的老基金申购费却只有0.15%),正是因为这个费用问题,销售渠道更愿意推荐新发的基金。
3. 规模竞赛:抢占赛道“卡位战”。基金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往往就会密集布局同一主题。例如,2025年多家基金公司扎堆申报“恒生创新药指数基金”,导致同质化非常严重,最终比拼的也就是谁的营销更猛,销售渠道推荐的更多了
二、跟风买新基金会容易踩中的三大陷阱
1、高位接盘,成“韭菜”,比如2024年芯片赛道很火爆,多只芯片ETF建仓期恰逢板块回调,导致投资者亏损超10%。如何避免呢?那就需要我们去对比行业估值(如PE分位数),避免在历史高位入场。
2、封闭期“锁死”流动性,新基金通常有1-3个月封闭期,期间无法赎回。一旦遇到市场行情突变,投资者只能被动承受风险。我们可以优先选择开放申购的老基金,或ETF等可场内交易的产品。
3、挂羊头卖狗肉的额基金,部分主题基金名为“科技创新”,实则重仓白酒、银行等传统行业。我们只需要仔细阅读基金合同中的“投资范围”,查看持仓披露就可以,老基金每季度公布,但是新基金就没有这项数据。
三、如何正确参与投资热点呢?遇上市场热点,我们如何去分一杯羹呢?记住这三大策略你不会吃亏的!

1、选老不选新,数据说话,老基金有历史业绩可查,能评估基金经理能力。比如大家都知道这几年医药板块调整很厉害,葛兰的医药基金也亏损比较多,如果现在去买新发的医药基金,还不如买她的呢。
2、通过ETF,低成本布局,ETF费率低(管理费0.15%~0.5%)、透明度高。
3、逆向思维,拒绝“羊群效应”,当某类型的基金被疯狂推荐时,往往都是行情的尾声,散户追高易被套,如果这时你手上正好有这类型的基金你应该减仓,而不是买入。
热点≠机会,理性才是王道。基金公司蹭热点本质是一种商业行为,蹭热点能有效提升基金的规模,基金公司收取的是管理费,而亏损却实打实的需要我们自己买单,我们的目标应是长期收益。你只要能做到以下三不,你就战胜了市场上的大部分人,你就会是盈利的那一小部分人。

2025年的市场,热点轮动更快,但万变不离其宗——只有穿透营销迷雾,守住投资纪律,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你买过“蹭热点”的新基金吗?收益如何?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想了解更多防坑技巧?点击关注,后面揭秘《基金经理不会告诉你的调仓套路》!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