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最适合普通人的但这四类人千万别碰(附避坑指南)

小慧伴投融鸭 2025-04-12 12:28:57

存款利率跌破1.5%,有人靠基金赚钱买车买房!但有人却因为买基金亏掉了房子的首付款。我想说基金是普通人逆袭工具,但这4种人一碰就千万别碰!尤其是第3种人,多数小白可能正在踩坑!

第一类:追求短期暴利的投资者

前不久在看到一个帖子,讲的是一个外卖小哥,看直播说现在科技行业正当时,于是跟风主播梭哈了某AI芯片基金,结果1个月暴跌35%,吓得他赶紧清空了基金,发誓再也不买基金了,还在基金吧发帖:“说好的高收益呢?还不如送外卖稳!”

他为什么必亏?

基金不是赌场,买基金也不等于买彩票,切记不要追涨杀跌,幻想今天买明天涨50%的人,注定是要亏损的,据统计频繁短线操作基金的基民,亏损概率是长期持有者的3倍!追涨杀跌的基民,85%收益率输给躺平不动的

该怎么做呢?用正确的策略来代替赌博的心态:选择好一只基金,如果不会选,也不想学着选,那就找一只指数基金,把“梭哈”改成定投,暴跌5%自动加仓,假如把你所有能投资的钱全部定投进去了,这只基金还是亏损状态,那你就装死等着上涨

第二类:负债投资的"负二代"

有投资者透支信用购买基金买“网红医美基金”,结果遭遇腰斩亏损!

这种人为什么不能碰基金?

基金收益可能跑不过利息,它不是你的救命稻草,2024年稳健债基平均收益4.2%,但借钱成本却远高于此(如信用卡年利率高达18%);心态崩塌会引起一系列不理智的连锁反应,某平台数据显示,负债买基金的人持有期平均仅53天,也不算算买卖基金花了多少手续费。而且往往缺钱的人更容易追涨杀跌,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该怎么做?先填饱肚子再谈赚钱:如果你月薪<5000,年龄28岁以下,仔细算算你的生活必须,做到能省则省,第一步做到了结你的所有负债,省下的钱买国债逆回购,把你的精力都放在提升你的工作技能上。如果你月薪>1万:每月坚持拿10%工资定投一只或者最多两只指数基金。

第三类:无脑跟风主播的“韭菜党”

某平台主播狂吹“限时免申购费”,跟风买进之后才发现锁定期是三年,也就是三年之内不能赎回!评论区炸锅:“骗子吧,基金还带这么玩?”有的基金是几年的持有期,有的是定期开放基金,有的基金是开放型随时可以申赎的,怪谁呢?都怪自己不了解。

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割?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自己对基金一点都不了解,只是盲目跟风。

买直播爆款就是等着被割韭菜,数据显示,部分主播推荐基金的平均回撤是市场均值的3倍。

跟风热门基、冠军基就等于高位接盘,它上涨了很多之后你才能知道它是冠军,就像现在的科技基(AI、机器人主题)短期已大幅上涨,但估值已透支未来3年利润,回撤风险极大。

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被收割?

不要光听别人的,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买基金前认真看基金经理履历,从业超5年、跳槽<2次的老司机更稳,看基金档案,避开那些被证监会点名基金经理对比同类基金费用,总费用=申购费+管理费×持有年数+赎回费,费用太高的直接PASS。看季度调仓记录,重仓股3个月大变样的,八成是赌徒经理第四类:买了就放任不管的投资者

买了之后涨跌全靠运气,收益可能还跑不过通胀。

有人5年前买的“稳健消费基”,去年竟偷偷重仓元宇宙!这就是所谓的基金“变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金风格漂移。

懒=亏钱加速器:某平台统计,完全不看持仓的基民,5年平均收益比定期跟踪的低42%。

基金不是存款,买了之后放着就不用管了;不跟踪持仓变化,某基民持有3年未发现基金风格漂移(科技基变消费基),错失40%收益。

正确做法:

看涨跌原因,是否与投资方向一致,比如某医药基金,整体医药股都在跌,它却在涨,有可能就是调仓换股了;查季度调仓,看重仓股是否偏离主题,警惕突然转型高风险赛道;比业绩基准,连续3季度跑输就换基,别和渣基死磕。基金不坑人,坑的是不懂规则的人

记住这句话:2025年还在无脑买基金的人,迟早被市场教做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作任何推荐,请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决策。

0 阅读:0

小慧伴投融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