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去年新加坡航展上,中国商飞的C919迎来了它的出海首秀。不过没高兴太久,另一只黑手又悄悄伸了过来,想给咱们的飞机领域扔几块“绊脚石”。
在美国最新的“涉军企业”名单中,中国商飞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上面。制裁大棒再次挥舞,难道C919又戳中美国什么痛处了?美国为何如此担心C919的崛起呢?
大家都清楚,美国是全球民航产业的老大。波音公司向来都是美国的荣光,在全球市场里一直占据着主导性的位置。为了保住这个地位,美国可以不惜使用任何的办法。
民航工业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航空产业中最为重要的领域之一,从全球的民航需求来看,像波音737、空客A320这种机型在全球范围内有着极为庞大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的航空公司早已与波音和空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波音和空客之所以能独占全球民航市场,主要在于欧美对核心技术的垄断。飞机发动机、飞控系统、航电系统等核心部件,长期以来掌握在美国和欧洲少数几家大公司手中。
美国通过技术壁垒和贸易限制,成功地封锁了其他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像C919的发动机、飞控系统等重要部件,大部分都依赖欧美国家。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喷气式客机,中国商飞的C919一旦成功,势必会影响到这些市场的格局,打破美国及其盟友在全球民航市场的垄断局面,并给他们的市场份额带来前所未有的威胁。
中国航空工业的全球竞争力提升,还能为中国航空公司带来更多的谈判筹码,甚至可能改变全球航空航天产业的供应链结构。这种变化,显然会触及到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和战略利益。
那美国自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尤其是在中国商飞已经实现了多个技术突破,并且在逐步提升国产化率的情况下,制裁成了美国手里的王牌。
目的也非常明确,尽可能在C919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将其发展步伐拖慢,甚至彻底扼杀掉这个潜在的威胁。
其实早在C919项目初期,美国就通过各种方式试图限制中国大飞机的发展。比如通过对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的限制,遏制住中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突破,还让国内外的供应商更加谨慎地与中国商飞展开合作。
毕竟美国向来都擅长通过技术壁垒和市场封锁,来限制竞争对手的崛起,民航领域也不例外。对中国商飞的制裁,正是美国的一贯作风。
回顾中国民航飞机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踏破千山万水的过程。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已经意识到,要打破西方国家在航空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必须发展自己的民航飞机制造能力。
当时,中国商飞以及航空工业集团的前身开启了多项民用飞机研发的计划。在那个时候中国的航空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飞机设计材料制造,还是发动机技术飞控系统等方面,都完全依赖外部的引进和合作。
那时的中国航空产业,根本没有现成的大型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市场上主流的波音737、空客A320等飞机几乎垄断了全球干线客机的市场,而中国商飞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便是如何突破这些外国技术的封锁。
在C919的研发过程中,发动机无疑是最大的技术难题之一。中国商飞没有现成的航空发动机技术,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国外供应商。
最初C919采用了由美法联合研发的LEAP-X1C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技术水平虽然较高,但价格昂贵且依赖性强。
为了确保C919的竞争力,中国商飞开始加大国产发动机的研发力度,计划在未来逐步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飞控技术方面,C919采用的是电传飞控系统,这是现代飞机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电传飞控系统的最大特点是通过电子信号代替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从而使得飞机在飞行中能够更精确地控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商飞联合国内多家技术公司,成功研发出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飞控系统。电传飞控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C919的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为中国的航空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积累与产业合作,终于在2017年5月5日,C919成功实现首飞,这是中国民航工业历经十几年,投入巨额资金、集结众多力量的一项重大突破。此次首飞,标志着中国大飞机项目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在随后的几年里,C919不断进行多项飞行测试,飞行数据也在持续积累。商飞和各大测试团队精心调试每一个系统,解决了飞行中的许多技术难题。
中国商飞不断对飞机结构进行优化,比如其机翼采用了“随机谱变频控制技术”,这一技术让C919的机翼在承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上都有了较大提升。
甚至可以说,这项技术目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波音和空客的同类机型,在此方面还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今的C919在设计上,已经逐渐具备与国际一线产品媲美的能力,而且在成本控制上,C919也展现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中国国内的航空公司,像东航、南方航空等,纷纷表示有意订购这款国产飞机。在2019年,C919开始了国际市场的拓展,陆续参加了多个国际航空展,吸引了不少国外客户的关注。
特别是在采购价格上,C919给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报价。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C919的价格比波音和空客的产品更加亲民。
截至2024年,中国商飞已经与全球几十个航空公司签署了订单,其中不乏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这一切无不证明了中国商飞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表明了中国民航飞机的崛起势不可挡。
目前C919的国产化率已经接近60%。在C919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下,未来中国将不再依赖于外国供应商,而是能够实现大规模的自主研发和生产,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很多人可能会问,C919和国际市场的成熟竞争者相比,是否还有差距?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C919的确在一些方面仍存在差距,尤其是在发动机、航电系统等核心技术上,但这些差距并非无法弥补。
你看波音和空客的技术优势,也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才形成的,而中国的民航飞机产业才起步多久。所以对于C919的出现,我们应该对国产大飞机的未来抱有更多信心才对。
中国民航客机崛起是必然的C919逐渐崭露头角,让关于这款国产大飞机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网上出现了不少质疑,甚至抹黑的声音。
为什么这些负面声音这么多?正是因为中国民航客机的崛起,已经戳中了某些国家和企业的利益。C919甚至是整个中国航空产业,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围绕C919的负面言论,最常见的说法就是:C919不过是“万国造”的产品,关键零部件大多来自美国、欧洲等国家。
流传最广的就是这一张C919各部件供应商的图表,显示C919的发动机、飞控系统、起落架等关键部分,都来自国外供应商。这张图好像成了拆穿“国产”飞机的有力证据。
这样的声音其实是完全不懂,那些说C919万国造的人,不知道在推崇美国波音、空客时,是不是忘了一个事实,世界上大多数民航客机,尤其是波音、空客的大型机型,也同样是全球化生产的。
比如波音的许多重要零部件,包括起落架、飞控系统等,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供应商,甚至中国制造的零部件也不少。照这个逻辑,波音难道也是万国造吗?
一架民航飞机涉及到的零件都是数十万个,其中的接口都是几百万个,技术含量如此复杂,工程如此庞大的工业品,哪怕有现成的零件能独立完成组装,都是一件足以自豪的事了。
全球航空市场本就是一个依赖合作的市场,不论你是波音、空客,还是中国商飞,都不能孤立地完成一架民航飞机的生产。
这也是全球产业链合作的常态。C919采用了国际供应商的技术,这既是现实选择,也是为了缩短技术差距、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假如C919完全只依赖国内技术,啥都靠自己费劲巴拉的从头搞到尾,得等到猴年马月。
还有些声音是关于飞机的适航认证。毕竟进入欧美市场的门槛极高,只有获得欧盟和美国的适航认证,才能真正成为全球竞争力的强者。
如果C919无法顺利通过这些认证,那就意味着它的国际化之路将会变得非常漫长,甚至可能止步于国内市场。
其实C919在欧洲市场的适航认证工作已经加速推进了。据观察者网报道,中国商飞预计最快在今年就可以获得欧洲的适航认证。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只需要满足国家本身的要求就可以了,不需要得到西方认证。
网上许多质疑根本就不是关于C919技术本身的,更多的是别有用心的抹黑。有多少人是真正关心中国民航飞机能不能飞得更远,真正关心C919能不能成功走向国际市场呢?
但无论外界怎样质疑,中国民航飞机的崛起势头,已然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