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出石门》,唐诗咱们一起读

秦隋志汉唐宣 2023-11-22 20:42:37

层岩远接天,绝岭上栖烟。

松低轻盖偃,藤细弱丝(一作钩)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钱。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在笔者通读唐诗的过程中,石门山已经是第二次出现,而且作者是两大初唐诗人骆宾王和杜审言,可以看出石门山在唐朝意味着什么。如前所述,石门山位于子午岭南段,接近我国的东西分界线正中,南北走向。今天我们再多介绍一些,子午岭位于甘肃庆阳与陕西延安交界,同时也是泾河、洛河的分水岭,铜川以北,而铜川的南面就是西安和咸阳,子午岭高悬于秦汉隋唐四个古代中国最强盛王朝的都城之上,它的西北就是关中平原的四关之一,萧关;而泾河和洛河,又是关中平原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地理位置的重要不言而喻。

说到这里,引申开来,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咸阳现在也并入其中,我们有太多的历史在这里,值得我们认真去保护、研究这里的文化,即使不能去看看,也可以通过一些资料加以探究,对大唐等朝代多一些了解,打开地图,看看这里的山川、城市和周围地方,肯定会有所收获,笔者是一个十足的路痴,但细看地图,加之去过陕西,还是能对诗中的内容有所领悟,当然,如果以后的地图能更详细、信息更丰富,会有助于我们的深入理解。石门山所处的子午岭是去往关内道北部、河套地区的必经之路,唐朝官员去黄土高原和陕西宁夏北部都要经过这里,这一点也折射出大唐朝疆域之广。骆宾王虽仕途履历多在南方,但曾任侍御史,虽然只是七品,但侍御史只有寥寥数人,却掌握对大部分官员的监察任务,加之处于朝堂之上,已经是中级官吏,结合骆宾王有巡北的长诗,可以推断此时他的职务很重要,见过大世面,所以后期被派到南方任职多有不平。

回到诗中来,确切的说,这首诗比起杜审言的《度石门山》略有不如,杜审言对石门山的描写和想象非常细致、传神、有气势,而本诗更多的是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首联石门山的层峦叠嶂远远的接到了天际,陡峭的绝岭之上,隐隐的烟雾自然的升起,“栖”在这里自然不是栖息或忙碌的意思,结合对仗和主旨,可以看出是隐约的意思,首联与杜审言的诗一样,先写了石门山的宽广、险峻和荒芜。

松枝压得很低,如同轻便的伞盖,伏低下来,细细的藤蔓上,弱弱的藤丝悬挂。“偃”主要是仰卧和停止的意思,但放在句中解释不通,而在古代,它的含义更多,是低伏的意思。这两句观察极为细致,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行走在石门山中,低低的松枝擦着行人的头和身子,道路狭窄,脸贴着侧壁,故而看到上面挂着的藤蔓正在长出细丝,好像引领着读者的目光在走,在看。

两侧的山石非常光滑,阳光照耀之下,如同明亮的镜子,背阴处的青苔像铜钱一样排列。和上一联一样,这一联也是细节描写和比喻,骆宾王和杜审言在诗中都强调了石门山壁立千仞,十分陡峭,笔者没去过石门山,但通过这两首诗,对石门山的地形已经可以有所想象。

暂且可以把拄着的木杖作为雕着龙的仙杖,却又在哪里可以得道成仙呢?“策”在这里不能作策略或勉励来讲,也不符合诗的意境,它有木杖的一种解释,本诗中可作拄着,笔者多次强调,汉语博大精深,加之唐诗距离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我们很难极为精确的理解,因此需要多查询,多从诗的主旨去读,就能基本上读懂,其实这很平常,即便是现在,我们说出一番话来,有时也需要解释。汉字的魅力之一在于,只要详细的去描写,所有的意思都会准确、全面的表达出来,笔者认为没有第二种语言可以做到。

这首诗中,骆宾王的抱负、疲惫、不平和渴望清静自然都隐约的表达出来,通读其作品,这也是他的性格特点,也和很多唐诗作者有共通之处,后面的文章将继续介绍骆宾王的佳作。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3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