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行逾远,燕山去不穷。
城荒犹筑怨,碣毁尚铭功。
古戍烟尘满,边庭人事空。
夜关明陇月,秋塞急胡风。
倚伏良难定,荣枯岂易通。
旅魂劳泛梗,离恨断征蓬。
苏武封犹薄,崔駰宦不工。
惟余北叟意,欲寄南飞鸿。
骆宾王有长期的军旅生涯,几首边塞诗写的非常好,《边城落日》和这首《边夜有怀》风格较为相似,笔者比较之下,认为这首诗更为流畅齐整,吟诵更佳。
首联汉家的疆域行走起来极为遥远,前往燕山仿佛没有尽头。燕山是关内和关外的天然屏障,将辽西走廊与河北平原分隔开来,隋唐时便筑关镇守,时称渝关,就是现在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短短两句,大唐疆域之广,旅行的艰苦,跃然纸上。长城已经荒芜,但仍然筑有民怨,石碑虽已损毁,尚且铭刻着窦宪勒石燕然的功劳。战国时秦、燕、赵皆筑有长城,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将原有长城连接起来,加以修缮,以为北部藩篱,其出发点是很有战略眼光的,但急功近利,使用民力不当,最终招致天下大乱,有秦一代,武功赫赫,大一统、法制化、标准化都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但操之过急,作用通过后世逐渐显现出来。窦宪的勒石燕然和封狼居胥一样,是历代武将建功立业的典范,前四句汉家、燕山、长城和勒石燕然的画面转换,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久沧桑的历史画面,是一个整体。
古代的戍边关隘布满烟尘,边庭之地守卫的人和事物都很空虚。夜里的边关升起了明亮的陇山之月,秋天的塞上刮起了胡地急急的寒风。骆宾王长驻西域,对于边塞的实际情况肯定非常了解,这几句很明显表达了边关守备力量的空虚和忧虑之情,结合唐高宗一朝,大唐在西域势力范围收缩的整体趋势,很真实。
福祸相依实在是难以确定,荣耀和枯衰哪能那么容易相通。漂泊不定的灵魂十分的劳累,如同江上的泛梗,离别的怨恨止于漂流的蓬草。这四句很明显是在慨叹作者自身的境遇,发了一些牢骚,写得很引人共鸣。
瀚海牧羊的苏武,封赏尚且很凉薄,博学多才的崔駰,宦海沉浮,也不善于逢迎。只好把塞翁的福祸相依之说聊以慰藉,想把它寄给南飞的鸿雁。这几句是骆宾王自己安慰自己,以苏武和崔駰自比,但却又表达出了不知向谁倾诉的苦闷。
骆宾王的诗就是如此,除了《咏鹅》,《于易水送人》等有限几首,句句经典的不多,但悠悠长诗中,总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惊喜,爽直、随意、搭接、豪气、家国情怀,是他众多作品的符号。
《在军登城楼》,《送别》写得也非常好,其中《送别》的后两句“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直接影响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末句“一片冰心在玉壶。”因为这几首诗篇幅较短,就不单独列出解读了。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