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唐诗咱们一起读

秦隋志汉唐宣 2023-12-01 19:29:02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这首诗与杨炯的《从军行》和卢照邻的《紫骝马》齐名,都是初唐边塞诗的佳作,骆宾王长期从军于西域,对边塞频繁的征战和戍边条件的艰苦有着亲身的体验,因此边塞诗是骆宾王作品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前所述,骆宾王的诗用词不拘一格,擅于搭接,因此他的诗读起来总是与众不同,但字里行间,豪情与创意层出不穷。首联边地的烽火使得关隘上响起了警报,为了报效国家,守卫边疆,人中侠客度过桑乾河,去往边关镇守,这两句虽然还是初唐阶段的特点,开宗明义,但与其它作品的对仗不同,这两句是很明显的因果关系。“榆塞”出自《汉书》中树榆为塞一句,盖因榆树耐旱,北方干寒之地遍布,所以后世作为险要关隘的代名词。“桑乾”中的乾发音gan一声,是桑乾河,辽州在今天的太原东南,如果度过桑乾河赴任,说明诗名中的友人是从长安或西域赴任,而从少府之称看,大概率是从长安、西蜀调任,而骆宾王以侠客赋之,想来也是豪爽、爱交友之人。这首诗整体意境昂扬向上,应创作于骆宾王较年青的时候。

第二联很有意思,风吹柳叶,如同拉开的银色箭簇,桃花明媚,照映着如玉的马鞍,字面上理解,没有任何问题,而且音律优美,对仗工整,但如果结合笔者之前的边塞诗解读,很明显这两句是另一层意思,写边塞诗离不开朔风、冰雪,而这两句中,“银镝”和“桃花”,“玉鞍”都与冰雪同色,所以并非写柳叶桃花,与诗的意境不符,所以另一种解读是,冰雪覆盖下,柳叶如同银镝,空中的片片飞雪如桃花般落在马鞍上,成为洁白晶莹的玉鞍,这样才能显示边关的艰苦,并且与首联中豪气冲天的侠客呼应。

第三联和第二联是一个整体,拉开雕弓,弓影如同满月临近,拽出宝剑,点点寒星嵌入剑的两端。这两句以艺术的手法描写边塞的征战,唐军装备的精良,将士高昂的士气,很多边塞诗的佳作都是这样,把边塞的艰苦、征战写得富有诗情,这是唐朝边塞诗的一大特点。

不要学那太子丹的宾客,空自在那里歌唱“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两句直接的写出了骆宾王渴望建功立业的急迫心情,这两句也和《于易水送人》有极大的关联,太子丹派荆轲刺秦,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但没有成功,骆宾王希望自己能得以施展,而不是在那里孑然叹息。

补充一点,河东道就是现在的山西,自古是边防重地,也是大唐的北部屏障之一,吕梁、太行山夹着的山西腹地,紧邻关内道,北部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对强盛王朝极为重要。

这首诗行文流畅,主旨表达连贯,音律非常优美,是骆宾王边塞诗中写得最好的一首。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3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