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咏物诗有竹、风、蝉三首,写得都很好,笔者从易读和音律的角度,选取了上一篇《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和本篇中的《赋得弱柳鸣秋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同样在不同版本的唐诗选集中多有收录,是虞世南诗中流传甚广的一首,也是吐露作者胸怀很直接的一首。
“垂緌”是古人戴帽子时,系在下巴上以后垂下来的带子,而在古代需要系带的帽子,自然是官员,开篇两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在强调其朝堂重臣的尊贵身份,以与布衣划分开来。以“垂緌”比蝉的嘴和触须,则体现了作者的观察入微。
前两句第三字都是动词,细腻、形象的描写了蝉进食和鸣叫的情景,而緌、露、响、桐四字皆有修饰语,工整丰富。梧桐的出现,再次带出了作者的自傲,自认不同凡响。
后两句很明显是借物咏志,寓意直接,字面的意思是蝉鸣居高,其声自然传到远处,并非借助秋风。
如前面文章所说,虞世南名列凌烟阁名臣,因为唐太宗的关系,这是整个唐代最高的官员名誉,凌烟阁也是唐诗中建功立业的代名词,十分显赫。而作者长期官居高位,伴君侍驾,地位自然与众不同,就是再低调,也会在诗中有所表露,这很正常。
虞世南的诗就介绍到这一篇,后续和大家一起读其他诗人的作品。
温馨提示,每篇文章中都有一张唐诗卡片,卡片的左下角有文章的编号。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
蛙》 月下蛙鸣一夜听, 几只寻偶能成功? 待到上游活水来, 片片黑网随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