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功臣的堕落:火箭专家伙同情妇敛财上亿,后来怎么样了

灵薇聊历史 2023-04-15 14:02:04

他是一名优秀的火箭专家,在其参与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起飞的那一刻起,他的名字便家喻户晓,他就是厉建中。

然而,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都将火箭准确无误地送进太空轨道的航天功臣,却在花甲之年因贪婪偏离了他的人生轨道。

这不但给自己的政治生涯抹上了污点,也让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顿时黯然失色。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甘愿抛弃来之不易的荣耀、地位和事业,走向堕落腐化的深渊?这位不会被科学技术难倒的人,又是被什么轻易击倒从而锒铛入狱?

一、光环下的仕途

1937年3月,厉建中出生在山东省日照市一个农村家庭,贫穷的生长环境让他决心改变一切。

1961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精密仪器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他顺利踏入仕途。

1961年至1966年,在公安部十二局担任工程组长;1966年至1991年,在火箭院八一一厂工作,先后担任计量室主任、生产科长、副厂长、厂长等职。

1980年至1982年间,他获得去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进修的机会。

回国后在1991年至1994年期间,担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指挥、火箭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1994年,成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第七任院长。

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任职期间,厉建中曾组织领导成功研制了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二号丙改进型以及长征二号F等4种型号运载火箭。

其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于1999年11月20日首飞成功,将“神舟”号(即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付出总有回报,在厉建中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荣获了不少科研荣誉: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次国防科工委科研成果三等奖、首都“五•一”劳动奖章以及荣获航天部优秀企业家、航天部优秀管理开拓者、有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等称号。

1999年对厉建中来说,是其职业生涯中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他迎来了一个崭新领域——资本市场。

1999年6月,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利用所属的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和北京建华电子仪器厂的部分经营性资产与武汉电缆所属电缆类经营性资产进行等值置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由此获得“武汉电缆”26.61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遂将公司改名为“火箭股份”。

随后,厉建中岀任火箭股份董事长,拥有火箭股份7500股流通股,配股后为9000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火箭股份”便出现眼花缭乱的股权转让变动:

2000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转给旗下二级控股子公司“北京长征宇通测控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2.707%股权;

2002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旗下控股子公司“湖北聚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又获得武汉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转让的8.128%股权,因此厉建中退出董事长一职,只担任董事。

2004年4月21日,火箭股份第四次更换大股东,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替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也就是在这次股权转让之后,厉建中彻底退出在“火箭股份”的董事职位。

事实上,领导干部与上市公司董事长,两种角色的复合为厉建中后来的“东窗事发”埋下了伏笔,而直接将他拉下水的,却是一个叫张玲英的女人。

1994年,57岁的厉建中成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科学研究院院长,大权在握。

在这一年,他认识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航天时代电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张玲英。

时年29岁的张玲英,身穿黑色小西服、白色衬衫,脚蹬高跟鞋,浑身散发着职业女性的成熟魅力。

她对财务的精通和做事的干练,就像缕缕春风一样给厉建中带来了青春的气息。

职业女性(图文无关)

因为工作接触,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而厉建中对张玲英从最初的喜爱开始渐渐变了味,不但将她视为自己的心腹和知己,后来甚至演变为情夫与情妇的不正当关。

张玲英也充分利用厉建中对她的信任,开始偏离人生轨迹……

二、四千万的阴谋

1996年初,游某和陈某想收购南洋船务公司,注册成立成功投资公司,然而苦于4000万元的资金缺口。

于是两人一起找到时任北京银事达咨询有限公司经理的沈俊林,希望能给予帮助。

沈俊林又名潘顺宝、潘鑫,时年39岁,黑龙江省阿城市人。此人擅长于资金运作,善于钻营体制的漏洞和缝隙。

从事咨询公司业务以来,他成功地进行了多笔大数额的资金运作,在业界小有名气。

沈俊林(左)

沈俊林在听完游某和陈某的计划后,马上来了兴趣。但沈俊林自己也并没有足够的资金能运用到其中,于是便想到找老乡张玲英帮忙。

他提出借款4000万元人民币投资成功公司,用于收购南洋船务。

此时的张玲英已经开始与厉建中交往,被任命为中国航天集团火箭研究院内部结算中心主任。因顾及老乡面子,张玲英答应了沈俊林,尽量帮忙。

随后,张玲英安排沈俊林与厉建中在首都大酒店见面。两人一见如故,席间推杯换盏、谈笑甚欢,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席间沈俊林向厉建中介绍了收购南洋船务的情况,以及二级市场炒作该股票赚取利润的前景。

尽管当时厉建中被沈俊林豪爽的性情、周到的考虑所打动,但他也明白,4000万不是小数目,万一收不回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时并未答应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沈俊林让游某和陈某来到北京,再次向厉建中介绍情况,并提出由厉建中担任董事局主席。这一次,厉建中看中了董事长的位置,便顺水推舟,答应得十分干脆。

1996年3月22日,张玲英以存款的名义将公款4000万元人民币转入北京农信咨询公司。

沈俊林将其中3500万元以北京银事达龙城高科技集团的名义投入成功投资公司,并取得公司40%股权,另500万元被挪作他用。

1996年4月,收购成功后,厉建中按约定担任了南洋船务的董事长,但很快又被游某、陈某排挤出董事会,只被任命为副总经理。

这样一来,厉建中既无法操控公司,也无法在二级市场炒作公司股票。

也就是说,厉建中失去了对4000万元借款的控制权。

事实证明,厉建中出任董事长是一场策划周密的阴谋,南洋船务的原董事长靠着和成功投资人游某、陈某私下协定,在股权转让中完成了自我补偿。

而游某、陈某靠着4000万元,与国泰证券一手策划,将南洋船务的股价暴涨两倍多,从上一年亏损2700万到实现净利润3700万,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这场商业阴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4000万元国有资产,却犹如石沉大海,从此杳无音信。

2000年,成功投资出资人陈某——南洋股份总裁,因诈骗、挪用资金锒铛入狱。随后,南洋股份高管和股东接连获罪。而厉建中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一“难关”。

一直杳无音信的4000万元借款一直让厉建中和张玲英寝食难安,二人多次催促沈俊林。

而沈俊林借口公司困难一时难以归还,提出再借款2亿元炒股,获利后先归还4000万元借款,其余利润两家平分。

厉建中惊呆了,他明白此时已别无选择,摆在面前的,是风雨飘摇、变幻莫测的资本市场,他决定做人生最后一次搏击。

1996年11月至1997年4月,张玲英将1.2亿元公款转入北京京华信托投资公司安定门证券营业部沈俊林控制的56个账户内,用于沈俊林炒股。

1997年11月,沈俊林将4000万元欠款还清。4000万元漏洞补上了,厉建中因此逃过2000年那次调查。

三、障眼法补漏洞

4000万的漏洞是补上了,然而为此欠下的1.2亿元漏洞,却让厉建中更加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开始四处拆补,在资本的苦海中奋力挣扎。

1998年,沈俊林主动向结算中心还款1000万元。张玲英感觉不对劲,查了沈俊林的账户后发现,沈俊林已经将该股票账户内的股票转到海南。

察觉事态严重,她随即向厉建中作汇报。想到漏洞随时有可能被发现,厉建中感到自己的位子在摇晃,于是他只得再出奇招,使起了障眼法。

首先他让张玲英制作了两份协议,一份是结算中心与银事达咨询公司的合作协议。

另一份协议是结算中心、银事达咨询公司和银事达经贸公司(一院在该公司控股85%)三方合作协议。

将结算中心的权力转给银事达经贸公司,并将两份协议的签订时间倒签为1996年4月。

从此,结算中心与沈俊林脱离了直接关系,而银事达经贸公司由一院控股,这样一来1.1亿元的漏洞便更加隐蔽,也给自己留出了足够的时间来弥补。

利用同样的手法,厉建中玩起了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空手道”:

1998年8月,沈俊林陆续归还2179万元后,厉建中利用向玲珑花园(航天一院控股75%)做中间方,将结算中心账面上的1.1亿元借款,表示全部还清。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银事达经贸公司则欠玲珑花园8800万元,沈俊林则欠银事达经贸公司8800万元的局面。

一环套一环,厉建中用新套解旧套,等待着沈俊林的陆续还款。

然而直到案发后,沈俊林才以其个人财产将欠款还清。沈俊林因犯行贿罪和挪用公款罪,获刑12年。

四、疯狂敛财的女人

而张玲英这个外表英姿飒爽、精明强干又善解人意的“职业女人”,对金钱的贪婪和对虚荣的渴望,比厉建中毫不逊色。

不甘心只当厉建中这棵大树上寄生虫的她,除了协助敛财外,也疯狂地进行着一系列的敛财活动。

1999年,张玲英利用担任北京玲珑花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便利,在委托长城国际广告公司代理广告业务过程中,收受该公司经理张某人民币10万元、美元1万元。

2000年夏天,张玲英以去韩国、香港旅游为名,向沈俊林提岀兑换港币,从而索取港币2万元。2000年12月,还伙同他人私分公款人民币37万元。

2001年6月至8月,张玲英以回扣形式收取北京宝业恒房地产评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某人民币7万元。

同年10月,又以装修房子为由向京中兴新世纪会计师事务所张某索取5万元人民币。

张玲英的疯狂敛财行为,一直到厉建中被“双规”,才慌忙停止。

四、厉建中三宗罪

纵观厉建中的政治生涯,伴随地位、荣誉、金钱、美色,还有无法饶恕的三宗罪。

挪用公款。1997年下半年,厉建中的朋友张某多次找他借款炒股,答应帮忙的厉建中轻车熟路,再次玩起了障眼法。

他找到一院下属单位华宇机器人技术开放公司总经理孙某,谎称有笔款要从其单位走下账,让其向结算中心借款500万元。孙某收到贷款后将该款汇入了张某指定的账户内。

张某在还500万元的贷款时来找厉建中,拿来9万元现金,说是利息的多余部分。

厉建中讲:“就这么点啊,先放在你们那吧。”

张某当然知道话中有话。果然,2000年底,厉建中向张某索要40万元用于炒股。

受贿。厉建中利用职务便利,大笔一挥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借钱的朋友们自然个个感恩戴德。

1998年初,厉建中的女儿要出国留学。沈俊林以其女儿出国需要路费为名送上2万美金。对于老朋友的钱,厉建中收得心安理得。

贪污。如果说厉建中挪用公款、受贿是受朋友所托不得已,那么到2001年3月,厉建中俨然成了吞食国家资产的“蛀虫”。

他利用担任北京银事达经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便利,在转让海南成功投资有限公司股权过程中,将股权转让款人民币350万元转入个人控制的天域华展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用于个人炒股及归还债务。

厉建中的三宗罪,每一宗都让人看得痛心。

党和组织把他培养为一名火箭专家,他拥有让人羡慕的地位和荣耀,本该报效国家,却不想因为贪婪沦为人人不齿的阶下囚,成为人民的敌人。

2005年10月17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厉建中一案。

检方指控,厉建中涉嫌贪污350万元、受贿50万元及美金2万元;同案犯张玲英被指控贪污37万元,受贿50余万元;两人被指共同犯罪,涉嫌挪用公款1.6亿元。

2006年3月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厉建中一案作出一审宣判:

以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判处厉建中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判处张玲英有期徒刑20年。

在庭审追踪,厉建中痛哭流涕地表态:自己是有专业的人,还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希望能够得到宽大处理。

笔者感慨:无论是行政单位领导干部,还是技术部门负责人,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廉洁自律,都是对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

在各种诱惑面前,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原则,用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政治觉悟及自身修养,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人生观。

要做一个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好干部,更要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用权、慎交友,不要因一时迷茫让自己落得身败名裂、身陷囹圄的下场。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