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悬崖边的怪异之年
今年是一个异常怪异的年份,换村长,新官上任三把火。然而,市场却再次走到了悬崖边,这种情况在过去并未出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对股市的关注和谈话前所未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异常现象?更重要的是,中国股市的未来方向在哪里?
今年中国股市处于悬崖边缘,市场需要摆脱困境。然而,没有一个领军板块的出现,市场难以脱离困境。那么,谁能成为带领中国股市脱困的领军板块呢?让我们通过梳理最近一年半的历史来寻找答案。
过去一年半时间里,中央高层不断就股市发表重要观点,设定目标:
2022年11月,提出中特估(中国特色估值体系)2023年7月,提出“搞活牛市”2023年底,再次提出“金融强国”为何频繁提出发展方向
问题是,为什么中央高层频繁地为股市提出发展方向?
尤其是这三个高层文件,逐层加码:
特别是“中特估”,是一个具体的手段,明确标的,包括如何修正这些标的的估值。然后是“搞活牛市”,在“中特估”的基础上逐渐展开。最后是“金融强国”,在“搞活牛市”的环境中进一步实现。这三个号召实际上展示了中国最高战略决策层对股市的布局,通过股市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这个战略可以概括为:以“中特估”为手段,在当前实现“搞活牛市”,最终达到“金融强国”的目标。
战略蓝图的披露与意图
高层毫无保留地将这个战略蓝图披露给市场,意图号召市场主体来落实。他们预设,一旦目标披露,市场资金将立即全面配合。这意味着高层认为,只要发布目标,市场就会跟进,无需额外政策。但一年多之后的今天,市场证明高层误判了。
市场的反应
截至2024年3月31日,市场对中石油、中海油和银行股的持股量仍然是各大板块中最低的。例如,银行股的持股量仅为2%点几,中海油和中石油的A股涨了几倍,但基金并未大规模买入,市场资金并未响应政策号召。
战略的误判与市场的反馈
高层的号召在市场中几乎被当作空气。
市场资金按照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继续专注于过往的重仓股。然而,这种运行方式在一年之后迎来了市场的崩溃。崩溃证明,如果不践行中央提出的“以中特估为手段,以搞活牛为现实目标,以金融强国为终极目标”的战略,市场启动其他板块和路径是行不通的。
崩溃发生在完全忽视“中特估”战略的基础上,这表明旧赛道和板块已经没有出路。崩溃正是旧赛道无路可走的外在表现。
高层的应对策略
在市场崩溃发生后,整个市场面临巨大危机。政策制定者不得不动用巨量资金入市,全面购买低估值的股票。
那么,这些资金买入的究竟是什么?是红利股票。那么,红利的本质是什么呢?是低估值。
高层在目标和号召发布后,市场无人响应,走向崩溃。在无奈之下,高层自己开始落实自己制定的科学发展战略。
2024年2月的全面买入低估值股票的现象,实际上是高层被迫下场,亲自践行其战略。这揭示了高层实现其战略的决心和意志。

这次救市与2015年的救市有着显著不同。虽然两次入市都包含消除系统性危机的目的,但这次入市更注重塑造未来,指明未来方向。
我的资金集中投资于特定板块,这表明我坚信中国股市的未来和出路在于这些特定板块的上涨。
三四五月份的市场动态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三四五月份的市场表现,这段时间很有意思。政策资金停止操作,而市场资金在这两个月里非常活跃。
小盘股在这两个月内非常活跃,中证2000和中证1000指数都上涨了50%,基金重仓的旧赛道股票再次翻身。
然而,到了5月份,市场出现了非常怪异的走势。基金重仓股出现了单边直角下跌的情况,股市再次走向悬崖边缘。这段时间的市场情况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在三四五月份,政策方面不断对高估值的中小盘股票进行公开打压。同时,对公募基金持有的赛道股进行各种治理和制裁。虽然这些制裁措施没有公开,但事后都应验了。最新的例子是包括易方达基金在内的基金管理层全面退工资。
24年救市和15年救市

我们需要重点研究2024年2月至6月期间的市场情况。这段时间的救市方法与2015年有着显著差异,事实证明2015年的救市方法是错误的,而2024年的救市方法是正确的。
救市方法的差异
在2015年,政策资金的唯一目的是消除系统性崩溃,采取了撒胡椒面的方式,即将资金分散投入所有崩溃的股票。结果,市场资金全面追逐政策资金,只要国家队买入哪个股票,市场就会跟风追逐。
而在2024年,国家队集中上万亿资金全力买入低估值股票。市场资金对此完全不理会,而是在市场稳住后,转而追逐高估值和小盘股。
2015年与2024年的救市目的
2015年的救市目标只是消除状态性危机,没有包含对未来的塑造和规划。政策资金撒胡椒面是因为所有板块都崩溃了,必须分散投入以消除崩溃。市场资金追随国家队只是为了找个借口炒作自己原本关注的股票,国家也不干涉,因为只要指数回升,危机解除,政策目的就达到了。
2024年的救市则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通过集中买入低估值股票,塑造市场的未来。只有这种科学合理、符合价值规律的救市政策,才能使市场最终实现健康发展。
路线之争的爆发
从2月至6月,市场资金和政策资金的行为出现了冲突。市场稳住后,资金回归旧的炒泡沫模式,无论是小盘股的游资还是大盘股的基金,均立即回到通过定价权收割大众的盈利模式。这与国家队在救市时提出的以“中特估”为手段、以“搞活牛市”为目标、最终实现金融强国的国家战略完全冲突。
2024年前半年,具体来说是从2月的救市到6月,出现了市场路线之争。市场面临着回归旧的炒泡沫模式,还是遵循自2022年11月提出的“中特估”战略。


基金重仓指数是政策资金强有力地托举出来的,最能说明问题。
在市场崩溃后,政策资金迅速入市,强力托举基金重仓指数。基金重仓指数在政策资金的推动下,实现了快速且持续的拉升。咸鱼翻身。
然而,这种拉升并未演变成2019年年初那种瞬间上涨百分之几十,而是在3月初就触顶,随即开始下跌。
从3月至5月,基金重仓股——即中国股市旧的运营模式的集中代表——再次尝试推升。然而,这种推升很快就演变为单边下跌。两次拉升最终都以直线下跌告终。


食品饮料指数的表现
食品饮料指数过去20年来一直是基金的最爱,并且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基金的第一重仓股。然而,在5月的下跌中,它成为了跌幅最大的板块,是所有上市交易的大类板块中唯一跌破底部的板块。这一跌幅几乎是直线下降,说明了基金重仓股中最坚固的抱团已经瓦解。
调味品指数的同步下跌
调味品指数的跌幅与食品饮料指数几乎完全一致。这两个指数的下跌表明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调味品行业没有明显的周期性,经营相对稳定,无论是酱油、醋还是酵母,这些产品都很难在短期内出现基本面的重大变化。
茅台的案例
对于茅台的下跌,有人归因于茅台零售价的下降,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这种解释缺乏深度,无法解释整个板块的同步瓦解。
实际上,问题在于所有旧势力最看重的股票和标的,在5月份突然瓦解。这种瓦解一旦产生,就再没有回升过,甚至在7月1日后,市场仍然延续这种态势。

本质不是什么基本面,本质是在过去市场最活跃最被视为神一样以割韭菜为盈利模式的基金5月彻底瓦解崩溃。
这一瓦解与基本面关系不大,或者说基本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一条是政治局提出的“中特估-搞活牛-金融强国”发展路径,另一条是旧势力通过掌握人民大众巨额资金形成定价权,靠定价权收割社会大众的利益集团模式。
资本市场的控制权
中国拥有近10万亿权益类公募基金,这些资金主要掌握在几百个基金经理和几家公募基金公司手里。虽然中国有1万个公募基金,但大量资金集中在头部基金经理手中,例如某些基金经理掌握几千亿资金。
这些基金经理是否有责任践行最高层的战略规划,像国家金融干部一样落实最高层关于股市的金融规划?
基金经理的角色
这几百个基金经理并没有履行这一责任和义务,导致中央高层的规划无法落实。尽管中央高层发布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文件,但两年来,基金经理对这些指示置若罔闻。
这种情况让中央高层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在其他领域,几篇文章和两个礼拜就能解决问题,但在股市领域,尽管有许多高层意见和文章,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基金经理不听从党的话,是过去两年中特估无法实现的直接原因。这也是导致中国股市出现一系列危机、曲折波动并再次回到悬崖边缘的主要原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