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你已经是一个“三无人员”了,余生别去折腾

春香情感说 2025-02-24 17:28:45

在童年时光里,我曾沉醉于姜子牙的传奇故事。尽管他年事已高,却依然能够指挥若定,深得周武王的信赖与重用。同样,我也曾拜读曹操的诗句:“老马识途,雄心不减。”那些激励人心的话语,读得多了,就如同过量饮用的鸡汤,渐渐变得乏味。

做人,终究需要根据自己的年岁,审慎地规划和安排日常生活。不应将个别案例视为普遍现象,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终将走上平凡之路。步入花甲之年,你已然成为了一位“三无人士”——无职位、无权力、无牵挂。只有放下折腾,过上平淡的日子,才能真正体验到岁月的宁静与美好。

01 你的高见,无人想听,就别找什么存在感了。

在我国的文坛角落里,有这样一位资深作家,他的笔下孕育了诸多佳篇,曾经还担任过文联刊物的主编。在职期间,他备受同仁的敬仰。每当会议召开,他发表的每一番高论,总会有人聚精会神地记录,有人主动求教,虚心请教。岁月荏苒,当他步入花甲之年,退休在家,他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希望将这份情感传递给更多年轻人。于是,他在一个热门的网络平台上注册了自己的账号。

起初,他满怀信心,坚信自己的文章会引起轰动,吸引无数读者留言互动。然而,他耗时一整天创作的文章,却乏人问津,点击率不足百次。唯一的一条留言,仅仅是“点个赞”,甚至这条留言的真实性都让人怀疑,可能是机器自动生成的。这位老作家并不甘心,他又一次挥洒汗水,笔耕不辍。但他的文字仿佛石沉大海,毫无回应。老作家还试图走进一些单位,无偿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技巧,但却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纳。

他在孤独中继续着自己的文学创作,甚至开始撰写回忆录,将其整理成书。然而,家人对此却漠不关心,那本书被随意丢在桌上,无人问津。直到有一天,老作家正在家中制作数据表格,孙子蹦跳着跑过来:“爷爷,你太落伍了,让我来吧。”孙子运用表格的新功能,几秒钟就完成了统计。

老作家心中涌起一股感慨:“我真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有人感叹:“老者不谈古,后辈无依循。”也有人调侃:“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难免会被淘汰。”当一个长者超过六十岁,越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越容易招人反感。你以为自己经验丰富,实那些所谓的经验,早已变得陈旧,不再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你在社会中寻找存在感,却发现没有人在乎,反而换来了孤独和寂寞。

02 你的家庭,无子孙承欢,就别想留万贯家财了。

在当今时代,众多步入花甲之年的长者,因应政策之规限,大多仅育有一位子女。在这些家庭中,独生女的现象尤为普遍。同时,拥有两位千金的家庭亦不在少数。对于那些未曾生育儿子的家庭,心中的缺憾与不甘往往难以抚平——这种心情是否寓意着对女婿的额外依赖?倘若您的独子选择了定居女方家中,这种失落感同样令人难以忍受——家族唯一的继承人竟至入赘他门,实难接受。

还有一些家庭,甚至没有孩子。当他们迈入六十岁高龄时,要么孑然一身,要么与老伴相濡以沫,共度晚年。最为棘手的是,若家中唯一的孩子走上歧途,变成了依赖父母的啃老族,或是选择不婚,坚持丁克生活态度。在六十岁之后,你是否仍需全力以赴地养育子女?还是心怀不甘,继续资助他们?既然这些结果都是你所期望的,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学会放手。

不论你如何吝啬金钱,购置多少房产,这些都无法改变子孙的数量,也无法确保他们成龙凤之才。明智的长者,哪怕只有一子,也会选择与他分家,各自独立生活。孩子们拥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这样的安排,也让老人们的生活更为自在。

即便孩子遭遇困境,经济上的援助也应当是借贷性质,而非无条件馈赠。父母与子女的两个独立家庭,应保持界限,不宜混淆。睿智的长者,在退休后还会规划自己的旅行,四处游览风景名胜。人生苦短,为何要在有限的岁月里亏待自己呢?

只要每月有稳定的退休金收入,存款的多少其实并不至关重要。金钱的价值在于它的使用,而非仅仅是作为一个数字存在,否则只会助长子女的依赖与颓废。

03 你的工作,无路可走,就别指望重振雄风了。

沐浴在众多激励人心的故事之中,我们见证了那些非凡的灵魂——有人在花甲之年,捧起了书本,挥洒文字,终究蜕变为备受追捧的畅销作家;有人在步入耳顺之年之后,开创了商铺,逆袭成为网络红人;甚至有人在杖朝之年,依旧被职场所器重。然而,我们在网络世界中目睹的这些成功长者,又有几位?相较于全社会老龄人口的数量,这恐怕只是凤毛麟角。真正能在晚年大器晚成的人,或许真的万里无一。

退休之后,你心中必然怀揣着种种设想。或许是沉迷于丝竹之音,或是致力于公益事业,总想在某个领域内,闯出一番名堂。无论是继续耕耘熟悉的旧领域,还是尝试踏足一个全新的行业,这两种选择,都显得不够明智。若你重返老本行,自诩为经验老道之人,资格深厚,却可能遭遇年轻人的排斥,被视为倚老卖老;若你投身新领域,即便刻苦钻研,也不过是略有小成,难以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明智的长者,会选择呵护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意不断学习,但不会硬要去和他人争抢行业中的一席之地。这一切,只为消磨时光,自我娱乐。将眼前所爱之事视为单纯的兴趣,不图任何成就,也不期待它能成为一份职业。如此,你便能真正沉浸于其中,享受个中乐趣。“退休”这两个字的真谛,就是退出职场,好好享受清闲时光。为何你还要重返职场,另辟蹊径呢?这难道不是一种迷茫吗?

听一位长者言:“六十岁之后,正是人生最为美好的时光,轻松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子女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孙子也开始了校园生活。每天醒来,便是享受生活,畅游于琴棋书画之间。人生本就是无常,我们又何必执着于那些看不开、放不下、不甘心之事?”另一位长者则说:“所谓的‘三无人员’,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切都将归零,何须执着于‘有’与‘无’?”

因此,晚年的我们,不应过分期待自己、子女或社会能有何改变。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打麻将就去玩,不想打了就起身离开。约上几位好友,畅谈天地,漫步风中,享受这份舒适与惬意,当日头西下,不必追逐落日,只需静坐欣赏晚霞,等待月亮缓缓升起。

0 阅读:2

春香情感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