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馒头火了,一公斤400块?咱身边的好东西,别只盯着价钱看!

可艾社会趣事 2025-04-20 01:08:33

最近网上那个“鬼馒头”的事儿挺火的。就是那个长在枯树、老墙上的野果子,有人拍视频说,咱们这儿不起眼的东西,在台湾那边能卖到一公斤400块!这消息一出来,好多人觉得“哇塞,发财了”,或者“以前咋没注意呢”。说实话,这心情我特理解,谁不希望身边有点儿“宝贝”呢?

但是,朋友们,咱冷静下来琢磨琢磨。这个“鬼馒头”,在我们南方很多地方,其实不算啥稀罕物。就像视频里说的,它喜欢爬在老树或者墙头上,藤蔓一拉一大片。我们这儿的老人,早就认识它了,还给它起了个挺形象的名字——“鬼馒头”,因为掰开里面白白的,确实有点像。有些地方的老人,还会摘它的籽儿(其实是它那个隐花果里的小瘦果),洗吧洗吧,做成凉粉、果冻一样的东西吃,夏天来一碗,清清凉凉,挺舒服的。这玩意儿,学名叫薜(bì)荔(lì),是正经有用的植物。

你看,它本来就在我们生活里头,安安静静地长着,还被咱们的祖辈开发出了吃法,变成了地方特色小吃。这是它跟咱们这片土地、跟咱们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联系,对吧?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台湾卖400块一公斤”的消息,一下子把大家的眼球都吸引过去了。这400块钱,听着确实吓人。但是,咱得搞清楚几件事:

卖的是啥? 人家台湾卖400块的,很可能不是咱路边随手摘的、湿漉漉的鲜果子。更大可能是经过专门采收、清洗、干燥处理好的薜荔籽(就是做爱玉冰、薜荔冻的原料),而且可能是特定品种,品质还得好。这中间的人工、加工成本,可都算进去了。

为啥那么贵? 台湾那边做爱玉冰是很有名的,需求量大,加上采摘加工不容易,价格自然就上去了。但这跟咱们这边路边野生的,情况能一样吗?

关键是,这个400块的消息,一下子就把“鬼馒头”在我们心里的位置给“拔高”了。好像它以前不值钱,现在突然就“值钱”了。这就有个问题了:一个东西的价值,难道就只看它在别的地方能卖多少钱吗?

我瞅着啊,这“鬼馒头”真正金贵的地方,不在那400块钱。它宝贵在哪儿呢?

它是大自然的韧性。 你看它,枯树上、老墙上,别人活不了的地方,它照样爬得郁郁葱葱,结果子。这是不是挺顽强的?

它是老祖宗的智慧。 谁第一个发现这果子能做成吃的?怎么做的?这里面藏着咱们祖辈观察自然、利用自然的经验和智慧,这是文化啊!

它是我们身边的“小确幸”。 夏天能吃到用它做的凉粉,或者仅仅是看到它给光秃秃的墙面带来一片绿意,这不也是一种生活中的小乐趣吗?

这些价值,是那400块钱能完全代表的吗?我看未必。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它照出了咱们有时候的一个毛病:眼皮子底下的宝贝,瞧不见;非得听别人说‘这东西值钱’,才猛地一回头。 咱们是不是有点儿“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心态?觉得只有远方的、价格高的,才是好东西?

你想想,有多少像“鬼馒头”这样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可能是某种野菜,某种不起眼的小花,某种老手艺……它们可能在市场上卖不了高价,但它们是我们生活环境的一部分,是我们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记忆的一部分。这些东西的价值,是融在日子里头的,是用钱不一定能完全算清楚的。

所以啊,下次再看见“鬼馒头”,或者别的啥路边不起眼的花草树木,咱心里头掂量掂量的,不光是“这玩意儿能卖多少钱”,更该想想:

它叫啥名字?有啥故事?

它在我们这儿有啥用?跟我们的生活有啥关系?

它是不是也挺好看、挺顽强的?

把眼光从那个可能有点夸大、或者至少是特定条件下才成立的“400块”上挪开点儿,多看看这些东西本身。真正认识我们身边的自然和文化,懂得欣赏它们本来的价值,这,可能才是最“值钱”的发现呢!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欢迎大家也来说说你们那儿有没有“鬼馒头”,或者类似的有意思的东西和看法!

0 阅读:0

可艾社会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