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才芳在红四方面军资历是非常老的,1927年詹才芳参加了黄麻起义,黄麻起义攻克了黄安城,黄麻起义的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全军共编有300余人,詹才芳被任命为鄂东军第一路军特务营排长。
不久国民党军先后派第30军独立旅、第12军教导师进犯黄安城,因寡不敌众,鄂东军被迫突围。鄂东军伤亡惨重,连总指挥潘忠汝都牺牲了。幸存的72人在副总指挥吴光浩的带领下来到木兰山建立了根据地,这72人便是著名的“木兰72好汉”,詹才芳便是其中之一。而之后拥有5个军共八万余人的红四方面军也正是在这72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1928年4月的一天,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找到时任黄陂县游击大队大队长的詹才芳,坚决要求参加游击队,詹才芳问男孩为啥要参加游击队,男孩撩起了衣服,让詹才芳看了看身上的伤。
男孩8岁开始给富人放牛,放了5年多的牛,挨了5年多的打,听说游击队是专门打富人,救穷人的,所以一定要参加游击队。但是现在男孩的年纪太小了,詹才芳表示明年一定来接他,男孩牢牢地记住他的话。
到了第二年的4月,男孩想起了詹才芳当年的承诺,便偷偷跑出家去寻找詹才芳的部队,后来男孩终于找到了詹才芳的部队,詹才芳也兑现了当年的诺言,让男孩参了军,由于年纪太小,詹才芳把他留在身边当了勤务兵,而这个男孩便是大名鼎鼎的陈锡联上将。

参加红军后的陈锡联成长很快,18岁任团政委,19岁任副师长,20岁任师政委,21岁任师长。别看他年纪小,外表看起来像“儒将”,实际上却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猛将,打过很多大仗、恶仗、苦仗,被战友们称作“小钢炮”,年纪轻轻就在红四方面军名声大噪。
陈锡联也有好几次面临危险,有几次是在战场上负了重伤,还有一次幸得徐向前元帅及时出面,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次战斗结束后,当了班长的陈锡联在光山县街头遇到了自己的老班长孙玉清,当时红军生活艰苦,孙玉清此时已做了连长,好久不见陈锡联了,便想着请陈锡联及几位战友去吃顿好的。
孙玉清身上的钱也不多,就够买碗鸭血汤和几根油条的,但没成想这次吃饭却让他们大祸临头,他们被扣上了“吃喝委员会”的帽子,当时正是老张搞“肃反”的时候,陈锡联作为班长立即被抓了起来,搞不好要被枪毙,好在徐向前当时正好撞上这件事,把他给救了下来。

抗战初期陈锡联指挥769团夜袭阳明堡,一举摧毁敌人24架飞机,歼灭日军100余人,自身仅伤亡30余,769团一战成名,成为四大抗战名团之一,就连老蒋都发来贺电,并给769团奖了2万大洋。
但陈锡联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战后的第一件事是作战后总结,他认为此战打得不够好,如果当时打飞机的时候,知道用汽油去烧就好了,这样又能减少不少伤亡。
正是由于一次一次认真地战后总结,陈锡联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仗也打得越来越漂亮。陈锡联会打仗、有大局观,是难得的全能型干部,深得毛主席信任。

建国前后,我军向多军、兵种发展,毛主席亲自点名陈锡联担任炮兵的首任司令员,这一干就是9年,后又当了14年的沈阳军区司令员,57位开国上将中担任大军区司令员超过21年的只有4位,陈锡联便是其中一位,之后陈锡联还曾在军委主持日常工作。
而詹才芳在红军时期的职务比较高,曾任军政委,陈锡联在红军时期的职务要比詹才芳小一级,曾任师长。不过之后陈锡联的职务就开始逐步超越老上级詹才芳了,到了1949年全军统编时,陈锡联任兵团司令员,而詹才芳则任军长。
1952年评级陈锡联为正兵团级,詹才芳为准兵团级,根据级别对应的军衔,1955年陈锡联授上将,詹才芳则授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