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水晶棺:高纯度材料打造,抗震8级,工艺无人能及

每日心情笔记 2025-03-29 10:15:33

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在毛主席纪念堂里,毛主席的遗体被放置在一个特殊的水晶棺中,这个棺材能够保护遗体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甚至可以抵抗8级地震的冲击。

尽管毛主席纪念堂平时很少对公众开放,但一开放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大家都希望能亲眼见到主席的遗容。毛主席的水晶棺是怎么做的?现在为什么没有人能再做了?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背后的故事。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关注一下素年文史,这样不仅能重温之前的精彩内容,也不会错过最新的更新。

临时调度1976年,这一年充满了哀伤,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相继离世,唐山也遭遇了大地震的灾难。就在9月9日的凌晨,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也离开了我们。

听到这个消息,全国上下都感到非常难过,就连其他国家的政府和领导人都表示了哀悼。当时,我国政府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如何在没有毛主席的领导下稳定国内外局势,还有怎样妥善处理毛主席的遗体。

领导人曾经同意过火化,但中央决定将领导人的遗体长期保存,以便后人可以长久瞻仰。不久后,党中央下达了重要任务:建造一座水晶棺,用来保存和保护毛主席的遗体。

然而,这项水晶棺保护技术对我国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因为在那之前,只有苏联掌握了保存人体遗体于水晶棺中的技术——1924年,列宁去世后,他的遗体就被安放在了水晶棺里。

从列宁遗体后来的损坏情况来看,他们当时的保存技术并不成熟。而且,毛主席去世的时候,我国和苏联的关系已经不好,所以我们也无法请苏联的专家来帮忙。孙中山去世的时候,苏联送了一副水晶棺,让我们有了学习的样板。之后,我们在那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

首先是挑选制作水晶棺的材料和工艺。当时,负责“一号任务”的“国务院第九办公室”(简称“九公”)为了长期保存遗体,提出了隔绝氧气、保持低温和防止紫外线照射等要求。最后决定使用石英玻璃制作水晶棺。

很快,九公的员工们主要在北京六零五厂附近,到全国各地去找合适的石英玻璃。1977年初,北京化工二厂提供的硅石和东北抚顺送来的硅铁原料,被用来制造高纯度的四氯化硅。最终,他们成功制作出了纯度达到99.9999%以上的石英玻璃板。

接下来就是把平板连接在一起的步骤。为了确保焊接处不留任何痕迹,不仅使用了一百多台高效过滤器来保证氢气和氧气的纯净,还请来了有着二十多年经验的灯头师傅亲自操作。师傅们必须在水晶达到2000℃熔点的那一刻迅速完成焊接。

即使脸上手上起了泡,也要抹点药继续干。大家都清楚,要完成这项重担,就必须付出努力。终于,第一块两米长的石英玻璃大板制作成功了。有了这次的经验,后面的石英玻璃大板制作速度也加快了,很快就完成了。

接下来是给水晶棺上膜和进行组装,这是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中央领导们早上对毛主席水晶棺提出了要求:“要看起来庄重、威严,还要有中国特色。”因此,工人们又在镀膜技术和表面处理上下功夫,努力研究。

在光的处理上,美术工作组和照明组的同事们遇到了不少难题,愁眉不展。当一个人去世后,脸色会变得苍白发灰。为了让毛主席的面容看起来红润健康,需要使用一些特殊颜色的玻璃片进行调整。然而,这些玻璃片的尺寸和摆放方式就成了一个难题。

终于,在“九公”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水晶棺的全部制作工序在1977年8月18日完成了。1977年8月20日,毛主席的遗体被放入纪念堂的水晶棺中。工作人员再次调整了光和整容的角度,确保一切符合要求。

8月22日,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工作人员,作为第一批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们,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后,毛主席纪念堂开始向公众和外国友人开放。

独一无二的奇迹尽管现在科技的进步让制作水晶棺的技术更加成熟和完善,但是要找到制作水晶棺所需的天然晶体却十分困难。

制作毛主席的水晶棺时,不仅需要老工人的高超技艺,还需要所有工作人员的默契配合,有时候还需要一点运气。不然,这具水晶棺也不会花上10个月的时间才做好。

现在不仅材料难找,熟练的手艺人更是稀少!因此人们常说“毛主席的水晶棺现在没人能再做了”。当年制作的水晶棺非常精良,能够承受八级地震,而且周围还有各种保护措施,比如安保人员等,所以不用担心它会轻易受损。

当然,我们也得为将来做准备,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水晶棺的制作还会再次实现。现在正是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好时机,大家可以去瞻仰毛主席的遗容,缅怀这位伟大领袖的卓越贡献,铭记他的精神,激励自己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