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蛇年春,民俗盛宴大赏!

老醯儿谝史 2025-02-01 17:30:58

家人们,过年好!咱今儿就来唠唠咱山西这独一份儿的春节民俗,感受感受咱三晋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独特地理孕育多元民俗

咱山西那可是表里山河,太行山、吕梁山像两个忠诚的卫士,东西守护;西南边紧挨着黄河,北面是古长城。这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山西成了文化大熔炉,中原农耕民俗文化、边塞军事文化、北方游牧文化都在这儿汇聚交融,历史上还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带。就因为这,咱山西春节民俗那叫一个多元、包容、开放,处处透着融合的魅力。

根祖观念深植春节活动

唐尧、虞舜在咱山西南部创业建都,开启了华夏文明,在咱山西人心里那可是分量十足。春节作为一年里头一个大节日,祭祀尧舜那可是神圣大事。以前清代和民国的时候,每年正月临汾尧庙都有一个月的盛大庙会。2000 年,临汾市政府又把这庙会恢复了,还定在春节期间,各种传统社火表演,秧歌、元宵灯会,热闹非凡。

还有洪洞大槐树祭祖,那也是春节里的重头戏。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八次把山西人迁到各地。移民走前都在大槐树下告别,一步三回头。后来为了满足移民后裔的思乡情,洪洞县从 1991 年起,正月就办 “洪洞寻根祭祖节”。另外,闻喜裴氏祭祖、正月初二万荣县的祭祖节,都是咱山西人对根祖深深的眷恋和敬重。

宗教文化添彩春节氛围

山西佛教盛行,春节祀奉佛祖那是少不了的。五台山春节期间有个佛俗民情年,持续一个月。除夕住民宅、贴窗花、包饺子;初一点头香、撞头钟,和僧人一起过年,看新年第一缕曙光;初二请财神、放 “禄马”;初八会八仙;十五闹元宵,好玩的活动可多了。腊月二十九华严菩萨圣诞日,菩萨顶还会举行传统的 “跳鬼” 活动,给大伙驱邪消灾。

道教诸神在春节也享受祭祀。腊月二十三祭灶王,正月初三迎喜神,添仓节祀仓神。在咱山西,春节把不同信仰的人都聚在一起,和谐又热闹。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的关帝庙,可是道教文化的神圣殿堂。大年初一,运城人都爱去那儿上香,全家老小早早等在门口,就为上第一柱香。晋南还有关公春节放火救百姓的传说,可有意思了。

戏曲社火演绎春节狂欢

社火表演可是山西春节的重头戏,到处都是全民狂欢的劲儿。晋北社火透着北方民族交融区的粗犷、勇武;晋中社火把农耕和商业文化结合得恰到好处,尽显晋中商人的大气;晋南社火既有崇文的温和,又有彪悍的威武,锣鼓表演超有名;晋西社火道教文化味儿浓,伞头秧歌和柳林盘子是代表;晋东南社火崇文尚武,沁水花鼓很典型。

咱山西还是 “民间戏曲之乡”,春节期间,蒲剧、晋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四大剧种,还有耍孩儿、眉户等各种地方小戏纷纷登场。正月里,乡村戏曲班社到处巡游表演,到正月十五闹社火的时候,还会去各单位、家户祝贺新年,说些吉利话。要是碰上人家新娶媳妇或者添儿孙,那更是要去道贺,主家给戏班发喜钱,大家都喜气洋洋。

煤炭文化催生独特旺火

咱山西是 “煤炭之乡”,春节的垒旺火习俗那是独具特色。各地垒法和叫法都不一样,晋北用大炭块垒的叫旺火,晋南、晋中用木柴、柏枝和秆草点火,叫柏枝火和点旺草,晋东南是泥塑造型,中间填煤炭点燃,像塔塔火、生肖火、狮子火。狮子火是长治元宵节的一种旺火,用泥塑造型,中间填柴煤,点燃后火从口眼喷出来,可好看了。不过传统旺火污染环境,现在有了环保型旺火,钢架结构,做工精美,亮灯后底部风扇吹动红布,跟真的旺火一样,又美观又环保,造价还低。

特色美食绽放春节味蕾

山西的春节饮食那叫一个丰富,“天下面食,尽在三晋”。除夕饺子、腊八饭、枣山馍馍、炸油糕,各种面塑和面食制作精良,又好吃又好看。晋南春节蒸枣糕、年馍,包饺子,添仓节吃春饼、春卷;晋北吃油糕、莜面栲栳栳;晋东南沁县、武乡等地正月初一早上吃隔宿面条或挂面,寓意连年有余、长寿吉祥。

饺子是春节最常见的美食,咱山西各地叫法不同,平遥县和古交市称 “角儿”“扁食”,晋城叫 “圆食”。饺子形状不同叫法也不一样,像相公帽饺子、元宝饺子、麦穗饺子,都有好寓意。包饺子时包入硬币或糖枣,吃着硬币预示 “财运高照”,吃着糖块象征 “甜甜美美”,吃着枣子表示 “子孙兴旺”。煮饺子忌讳煮破,要说 “挣” 或 “开花了”。除夕晚 12 时煮饺子吃,取意交子,很多地方还有各种讲究,比如应县叫 “接气饺子”“更年饺子”,侯马第一锅饺子供奉先祖,吃剩意为年年有余,还得多盛一碗盼来年添丁。初一接着吃饺子,取意 “混混全全”,吃的时候沾上老陈醋,那叫一个地道!

家人们,咱山西这春节民俗,从根祖祭祀到宗教信仰,从戏曲社火到特色美食,处处都透着咱山西人的智慧和热情。新的蛇年,愿咱山西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越来越红火!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