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宁武高炮生产基地三线建设的往昔岁月

老醯儿谝史 2025-02-01 14:56:27

在山西西北部宁武县,芦芽山那片壮美山川间,游客常能看到路边成片楼房废墟,这可不是普通村庄旧址,而是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三线建设兵工厂遗址。

一、三线建设的大浪潮

上世纪 60 年代起,为应对复杂国际局势、增强国防实力,我国开启了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从 1964 年至 1980 年,横跨三个五年计划,砸下 2000 多亿元资金,上千个项目落地,把建设重点从沿海、东部往内陆西部迁移,宁武高炮生产基地就是这浪潮中的一员。

二、宁武基地的缘起

1964 年,国家计委最初设想以“吃穿用”为主发展经济,可当时周边局势紧张,美国在越南战争升级、苏联陈兵边境等,让加强国防后方的三线建设刻不容缓。1965 年,五机部“高光专案”会议拍板建 4 套 37 毫米高射炮生产基地,宁武县的山沟沟被选中,这里山高坡陡、沟岔复杂,隐蔽性绝佳,符合“靠山、分散、隐蔽”原则。

三、热火朝天的建设

1966 年,设计单位入场,原本规划两厂,后来为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又新增铸锻厂,三个厂在山沟里分散布局,厂房依山而建,不少车间藏身山洞,烟囱都设计成隐蔽的爬山式。北京市政府牵头成立基建总指挥部,从各地抽调干部、工人,大家从北京、重庆、西安等地奔赴而来,拖家带口,扎根深山,克服冬季漫长严寒、施工条件简陋等困难,硬是把工厂建了起来。

四、生产与生活

1969 年,周总理发话要求宁武高炮厂下半年建成投产,工人们干劲更足了。65 式 37 毫米双管高射炮从这里批量产出,配套的瞄准具等部件也稳定供应。工厂里,生产热火朝天,生活区也热闹非凡,幼儿园、学校、医院、球场、俱乐部一应俱全,三厂职工加家属近两万人,夜晚灯火通明,被称“小北京”,职工们还自创顺口溜、小诗,苦中作乐。

五、变迁与落幕

改革开放后,国际形势缓和,三线建设布局开始调整。1984 年,宁武三厂被撤销,设备调配,职工分流,曾经热闹的厂区慢慢荒废,只留下那些斑驳的厂房、山洞车间遗迹,诉说着往昔辉煌。

如今,站在这些遗址前,虽有对当年决策不够周全导致部分浪费的惋惜,但更多的是对那些为国防事业扎根深山、奉献青春的三线建设者的敬佩,他们的精神,也化作宝贵财富,激励着新时代的奋进之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