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看到有人疑惑。
疑惑什么?
疑惑自己小时候对阅读的热情,在孩子们身上消失不见了。
这很正常。
毕竟,时代不同,同样的阅读热情,肯定没有。
老母亲的阅读热情我们小时候的童书世界,哪有这么丰富?
幼儿园时期的阅读,现在是一点印象都没。
小学时的课外阅读,好像是在亲戚家翻看各种连环画。夏天和表哥表姐们,一边啃着冰棍,一边翻着连环画。
初中的课外阅读书,现在只记得一本。那本书讲的是科学家的故事,还是我哥从上海买来送我的。这本当时看来有一定厚度的书,陪伴了整整三年的初中生涯,其中的每一个故事反复看了无数遍。
高中的课外阅读书,变成了各种名著和读者、文摘等杂志,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读过厚厚的莎士比亚全集。那套莎士比亚全集,虽然字小密集,书还巨厚,但一点都不影响当时的阅读热情。
这些课外书,一本拿在手里,可以读很久很久。
直到上了大学,看到大学的图书馆,开始在阅读的路上狂奔。对大学图书馆的书籍放置,比图书管理员还熟悉,同学找不到的书,问我就行。
老母亲小时候的阅读热情,孩子们怎么会有?
孩子们的阅读热情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与老母亲的完全不一样。
他们的童书世界太丰富了,有各种好看又好玩的书。
他们快速的看完一本书,接着看下一本书。除非是很喜欢的书,会隔段时间再看,但不会每天都重复看同一本书,而且看3年。
虽然他们不会钟情于一本书几年,但他们的阅读热情是这样的:
哪怕时间很紧,还有一堆的作业等着,也要一口气把手中的这本书先看了。说的不是别人,是我家老大,前两天她拿起厚厚的《给孩子的唐诗课》,不顾时间已经很晚,也要把这本书先看完。
一本互动很强的科普书,我家老二在幼儿园期间,可以自个玩上半个小时。一本书连续看3年是没有的,但连续几天玩同一本书,在我家老二身上是常见的,比如这本《儿童游戏图鉴》
还有,老二可以把一套书刷个几十遍。一套书,从第一本的第一页,到最后一本的最后一页,从头到尾一本不落,一页不落地刷一遍。隔段时间就刷一遍的,就是这套在老二心目中排第一的《神探狗狗》。
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是如此多样。
写在结尾的话不一样的时代,家长和孩子怎么会有同样的阅读热情?
说实话,老母亲其实挺羡慕孩子们的阅读世界。
如果可以选择,老母亲的小时候,也想像他们这样,拥有如此多样的阅读热情。
Hi~我是弥小木
过好当下最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