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如果遇到和你“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应该是挺不错的事情吧,但是小红却因为这件事曾经非常纠结烦恼过......
(本案例故事来自我的某位咨询客户化名小红,经本人同意这里和大家做个分享)
小红和小蓝是同一公司不同部门的同事朋友,她俩最开始就是“饭搭子”,关系处的不错,尤其小蓝,经常找小红唠嗑聊天。小红说,除了在公司工作时间的缝隙中小蓝经常找她之外,在下班后,如果小蓝电话或微信找她说“方便吗?聊两三句啊?”那么,这通电话基本上是不会少于一个小时的!
最开始,小红其实还觉得不错的!毕竟在职场中,能遇到有身边同事如此对你信任,和你“无话不谈”,这份信任还是蛮珍贵的!确实,小蓝对她是很信任的,因为基本上她俩的交流,都是以小蓝的“分享”为主。这么说吧,如果那一通电话按一个小时计算,小蓝的主说肯定是超过50分钟的!小红基本上就是处在“倾听”的状态。
那么小蓝和小红都聊什么呢?
啥都聊!无所不谈!
这么说吧,其实经过几次聊天之后,小红基本上就知道了小蓝几乎所有的人生经历、家庭背景、亲密关系,甚至有些非常私密的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小红觉得小蓝对自己很信任,就是因为小蓝几乎是“倾其所有”和小红聊天,真的好像是毫无保留!
当然,聊天内容也有很大比例是聊“心情”的,反正只要是小蓝觉得有任何心情不好的时候,小红肯定是第一个知道的,因为小蓝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找小红“倾诉吐槽”。也因此吧,小红确实是通过小蓝,知道了很多公司的“八卦”。只不过小红对这些并不怎么感兴趣而已,只是出于对小蓝的朋友关心角度,倾听应和并给一些开导建议。
聊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她俩真是经典的职场好闺蜜啊?因为你看,小蓝对小红是那么的信任!小红对小蓝也是很珍惜!
但是,事情经常有“另一面”。
某一次,小红在工作上,需要小蓝在她的部门给帮帮忙。这里说的“帮忙”,肯定是不违法不违规,而且确确实实是在小蓝能力范围之内的。虽然不是小蓝“分内的事”,但是小红想,就凭她俩闺蜜般的亲近关系,这点事情,小蓝那边肯定是没问题的啊!
但是,小蓝却拒绝了!
应该说,这个“拒绝”,小红确确实实感觉到“有些突然、有些意外、有些不可理解”!
“这怎么可能呢?平时我俩那么好!她什么话都和我讲,我俩几乎每天下班后都会电话畅聊一个多小时的!有时候我下班坐地铁回家,刚到家正想热点东西吃东西,她的电话就过来,我都是饿着肚子和她聊完才吃完饭的......”小红在和我聊她的复杂感受时,听到她说这些话,确实明显能感觉到她的失望与失落,也包括委屈和愤怒!
聊到这里,不好意思啊,我又开始“讲道理”了:
职场中,其实职场之外也一样,任何的“好朋友关系”,其实应该遵循“平等价值”原则,且再好的朋友,也应该在彼此之间建立合适的“边界”。如果任何一方“过分付出”或“过分接受”,这种“平等”就一定会被破坏,边界感也会被打破,那么这段好朋友关系就很脆弱了,很容易出问题。而且,一旦“好朋友关系”破裂,“反噬”给彼此的伤害可能更大!
回到小红和小蓝她们之间的故事,我们明显能感受到,一方在向另一方“过分地倾诉”,另一方“过分地接受”对方的所有。于是“倾诉方”习惯了这种“只倾诉”的模式。且“倾诉方”在无数次成功倾诉之后,会觉得对方也是接受这种状态的,会认为对方也很享受这种“被倾诉的感觉”。倾诉方甚至会觉得:TA的倾诉也是在帮助对方“做个好人”!于是,TA的倾诉便会更加觉得“理所当然、习以为常”,并未觉得对方是在努力付出什么。
而“接收方”接受了这么多之后,其实是建立了强大的“期待值”,觉得我作为最靠谱的“倾听者”,帮了你这么多,你也会心有所知、也会帮助我的!而一旦对方并未“如其所愿”,这种落差失落的反差对比,就更加强烈的刺痛!
回到前面小红和小蓝的案例,小红也意识到在这段并不平衡的朋友关系中,自己的“善意付出”和平等缺失之间的症结,也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毕竟,她们俩都还是很希望继续这份难得的职场朋友关系的。小红首先主动开始行动,和小蓝做了真诚的面对面沟通,告诉对方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及希望两人继续做闺蜜的真诚愿望。
可喜的是,她们俩共同选择共同努力,继续做好闺蜜!
职场中的成年人世界,曾经亲密的同事朋友关系,悄然落幕,甚至断然彼此陌生,是常态。如果彼此都愿意在受伤之后,继续努力真诚修补,维系彼此间的相互取暖,很宝贵!
关系中我们所有人,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的性格、价值观与惯性行为模式。职场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欢笑,有泪水,有矛盾,有和解......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不断成长,不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