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欧盟计划迫使中国车企转让技术,给了图纸也造不出来

王新喜科技趋势 2024-11-20 22:56:50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盟正计划迫使中国企业向欧洲企业转让技术,以换取欧盟的补贴。 两名欧盟高级官员表示,要求中国企业在欧洲设立工厂与转让技术的新标准将于12月首次引入价值10亿欧元的电池开发补贴招标中。他们表示,该试点项目可能会推广到其他欧盟补贴计划。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把欧盟加关税的目的暴露出来了。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欧盟就已经借调查为名,要求中国电动车企,提供包括电池配方等在内的5项核心技术信息。

其中,电池配方,包括化学成分,甚至精准到磷酸亚铁锂,石墨,铜,铝等每种原材料的使用量。

加税的目的就是强迫企业转移生产地,去逃避关税,从而起到去工业化的作用,同时获取核心技术,这其实是另一种以市场换技术。

目前,金融时报的文章还提到,欧盟此举与中国“要求外国公司共享知识产权以换取市场准入如出一辙”。

这文章意思是,中国曾经也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让外国车企进入,现在欧盟是效仿中国。

但事实上,正如新华社报道,中国过去从来没有以市场换技术,也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转让它的技术给中国合作伙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技术转让,完全依据契约,是企业之间的自愿交易。

过去燃油车时代,如果中国强迫日德企业以技术换市场,中国汽车就会很快攻克发动机等短板,然而这并未发生,这也是过去数十年掌控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的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的重要原因,在油车时代,在中外合资车企中,核心的发动机技术都掌握在对方技术人员手中,处于保密状态,只有他们不再想使用的技术才会高价卖给我们。

直到今天,也仅有奇瑞等少数车企攻克了发动机技术。这也证明了中国市场从来没有拿到、也没有强制要求西方车企交出关键技术。

过去我国在很多卡脖子关键技术上的突破,都是中国企业的自主突破。

比如曾经为了使用盾构机,不得不花费7亿元从德国租用。在购买国外的机器之后出现问题,聘请国外技术人员来维修,但是技术人员却处处提防,避免中国人学技术。

为了不被卡脖子,国内集中了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和测量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参与研究。最终,在2008年研制出了属于中国的复合式盾构机。

在光伏领域,美国过去从技术到原材料供应方面,对中国光伏打压10余年,包括主导“双反”调查、在原材料与技术领域卡脖子的方式,但最终没能阻挡中国光伏的崛起。

国内从研究机构、知名学府到企业,对光伏发电过程中的各种材料、设备都进行了基础研究,攻克了晶体硅薄膜太阳电池、晶体硅太阳电池工艺与光伏应用技术等,并花了3~5年时间完成了光伏产业的国产替代。

因此,欧盟声称中国曾“强制技术转让”的无端指控,其实是倒打一耙,甚至在光伏、盾构机、航天航空等领域,中国自主研发的技术一旦威胁到欧美,会遭遇到围堵与打压,欧美企业怎么会愿意拿出技术来交换市场呢?

事实上,话说回来,今天即便欧美能拿到技术,能不能造出能与中国车企竞争的产品,还不一定。

在很多年前,在日系车风光无限的时候,日本放出狠话:就算中国拿到图纸,也造不出发动机!这一句话深深刺痛了中国车企,在中国车企的自主研发下,现在中国不仅能造发动机,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

但现在,如果欧盟真的想迫使中国企业向欧洲转让技术,拿到技术图纸能造的出来吗?

很显然,欧盟把这个事情想简单了。

中国在电动汽车制造上的壁垒,已经初步形成,传统燃油车核心技术主要指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三大件,那么电动汽车核心技术,就是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双智”等,背后整体还有一个产业链支撑。

特斯拉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中控、内饰、其他构件、外饰等。一共有130多个供应商替特斯拉供货,而中国企业占据一半。

苹果10年前开始造车,烧了2500亿,结果不玩了,因为归根结底是美国供应链无法支撑苹果对汽车的高品质与成本控制、关键零部件供应等方面的要求。

要造电动汽车,不可能在沙滩上造,要有一系列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布局与工厂的布局。欧洲的汽车产业链,大多数是油车产业链架构,没有电动车一系列相关的产业链,因此,你光有技术,没有产业链支撑,没有上下游原材料带来的成本优势,依然是难以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电动汽车不同于油车,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电池技术,锂电池这一块,中国是全球锂电池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中国电池技术在材料、单体电芯制作工艺技术、电池成组制作技术等方面领先欧美,全球 75% 以上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不仅仅是锂电池,甚至全球有 67% 的锂业加工是在中国完成的。

这就如芯片制造,不仅需要先进制程代工技术,也需要光刻机等关键设备,光刻机需要功率高且稳定极紫外线光源以及高精度的反射镜面,芯片上用的复合材料,光刻胶,高纯度化学品等高精密零件,涉及到各种高精尖的物理、光学、力学、材料学等等,以及各种高端的供应链。

此外电动车还涉及软硬件一体化层面的能力。日系、德系、韩系等等汽车,和国产汽车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方面的能力,差距正在拉开,奥迪、丰田、日产等车企都开始与华为合作,搭载华为高阶智驾解决方案。

国内的鸿蒙车机、澎湃车机,还有各大新势力们自研的车机,和德系、美系、日系等的车机相比,其中的差距背后,不是它们不想做,而是整个欧洲整体错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智能化领域严重缺乏产业和人才积累。

早在2024年7月,福特CEO在一次直播中解释,为什么传统车企无法做好新能源汽车:

“我们(传统车企)做电动汽车,会把汽车所有的控制模块外包给150个供应商,包括车身控制软件、引擎软件、车窗控制软件等等。福特本身也不太懂软件,若需要修改和迭代,还得找不同的供应商配合,传统车企这种将上百家松散的供应商联合起来做出来的软件无法适应市场需要,福特也希望能自己来完成这些软件工作,但福特从没写过软件,所以这事行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想迎头赶上,本土客观环境和人才梯队也决定了他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拿到技术图纸也不行。

综上来看,欧盟想让中国车企以市场换技术,终究是一场徒劳。

0 阅读:736
评论列表
  • 2024-11-21 08:32

    说的好像欧美不会造电动车

  • 2024-11-21 08:43

    好哇,提高转让费,提高原材料价格,咱们净赚利润,再研究新的,再卖。

  • 2024-11-21 12:06

    哈哈哈,作品发布者……你真笑死人。,

  • 2024-11-21 12:08

    是造不出吗?是造不出那么便宜的。

王新喜科技趋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